能源报国 敢为人先
——记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
2023-12-04霍嘉炜
霍嘉炜
西安石油大学有这样一支教师团队,肇始于1951 年建校时创办的钻井、采油专业,历经数代人传承至今,2011 年起,由周德胜教授担任团队主要负责人。该团队秉持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坚守以身作则、躬体力行的理念,怀揣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理想,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长期深耕于我国西北地区油气能源开发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卡脖子”技术,为国家能源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这便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破解能源难题是我们的目标”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长期从事我国西北地区低渗和致密油气开发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在旋转导向闭环钻井、致密油气储层体积改造、油气管网动态仿真和泄漏检测等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53项,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类项目、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90余项,“钻完井数据与软件综合集成系统”等企业委托项目40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 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 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
“如何提高自主产量”“如何打破依赖进口的困局”,破解这一项项能源难题成为数代石油科研人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石油与天然气开发教师团队十几载在科研道路上始终坚守的阵地。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周德胜教授放弃了国外的优渥待遇,回国十余年来一直扎根西北,面向西北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带领团队积极承接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卡脖子”技术,善用反向思维,构建西北地区低渗和致密油气开发关键技术的新格局。
“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一种学术的交流与碰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十余年来,团队致力于推动致密油储层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自主研发国内首款边界元体积压裂缝网扩展模拟软件,具有计算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质,兼顾了科学研究和现场应用两大功能,承担了油田现场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了油田现场致密油储存技术的发展。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进,其中“水力压裂裂缝轨迹可控性理论基础——非均质地层裂缝控制理论基础研究”实现了国内领先突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团队以“石油精神”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主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凭借其在油气领域的优势和特色,长期服务于区域各油田企业,为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团队坚持每年主办“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和“国际石油石化技术会议”,累计参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10000 余人;举办各类培训40 余期,培训学员7000 余人。近五年来,团队先后转化科技成果50余项。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人才培养是我们最核心的任务”
多年来,团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国家能源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与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团队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高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于2022 年入选首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我们研究教学改革,探索更好的培养路径,最核心的任务是培养人才。未来接班人的科研水平、思维框架以及对国内国际的认知都很关键。”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团队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8项,获批国家级、省部级课程16门,省级在线教学典型案例1 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 套。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3 项、二等奖2 项,陕西省教材奖2 项,《采油气科学与技术》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
“要敢于创新,开拓思维,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团队教师将所有知识倾囊相授,注重学与用相结合,既重视夯实理论知识,又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给学生提供技术实验和实践平台,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快地适应环境,提升发展能力。团队教师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指导学生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0 余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大赛省级一等奖2 项、“互联网+”大赛省级一等奖3项。
在就业创业方面,团队累计培养本科生4300 余人、研究生600 余人,培养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70%以上扎根西部,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石油与天然气领域主要技术骨干。团队也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专业人才400 余人。同时,团队已为国家培养了以国家“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
甘为人梯,代代相传“尽心尽力培养能够推动学科建设的储备力量”
团队在十余年发展变革中造就的科研成果,离不开“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传承协作、创新发展”的团队文化。在该文化氛围中,团队一直在探索如何让青年教师成长,持续提升团队教研的整体水平。
“团队中老一辈的教授从各个方面都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团队青年教师始终铭记教诲,无论是从教学科研到专业学科建设,还是从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理论研究等,前辈们都无一不细致考究,将严谨的治学态度内化为行为习惯,始终如一,让他们终身受益。
“国家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兴人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培养能够推动学科建设的储备力量。”多年来,团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自主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骨干,补充了推动学科建设及发展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构建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兼容并包的优秀教师团队。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 人,以及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等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0余人,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的石油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
时光流转,源源不断;代代相传,蔚为大观。
传承,是无声的赞美,更是最生动的弘扬。“国家、奉献、传承、创新”,这八个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经过岁月的浇铸与打磨,愈发闪烁。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团队”和“石油人”的故事还在续写,能源报国、敢为人先的精神永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