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2023-12-04卢嘉欣王丽芳殷剑侠马德康杨嘉芊
卢嘉欣 王丽芳 殷剑侠 马德康 杨嘉芊
引 言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当前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建设和国家发展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形式,它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加快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在坚持“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作用,以体育人、以体化人、以体树人,塑造健康体魄、健全道德品质、净化心灵审美,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意义深远。
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理念,遵循“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从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出发,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构建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明确把握,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承上启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不同于普通本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其课程设置既要坚持“强化基础、增强能力、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原则,又要做好“预本衔接”。因此,民族预科教育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乎学生在校预科期间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是否能够实现,还关乎学生能否适应本科阶段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然而,在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他综合类本科院校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未突出体育院校高等教育培养的特色,也忽略了民族预科教育自身预、补、衔接的特点,课程设置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影响了体育类民族预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OBE理念优化体育院校民族预科课程体系
1.基于OBE理念确定优化体育院校民族预科课程的目标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预科教育课程目标定位的基本出发点和有效依据,OBE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要考虑可操作性。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基本理念,围绕知识、技能、情感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注重德育的深入引领作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在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结业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共有3个维度,9 个二级指标点,分别为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人文艺术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结业要求的二级指标点又被细分解为三级指标点,通常被称为结业要求指标点或结业要求观测点。各门课程的目标和结业要求的关系可通过矩阵呈现,以民族预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程语文科目为例,课程目标与结业要求的矩阵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1 语文课程目标支撑结业要求
2.基于OBE理念优化体育院校民族预科课程结构
根据OBE 教育的培养目标—学习成果—能力素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成果评价的反向设计理念,民族预科教育要体现自身的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要突出“目标导向、实践取向、知行结合”的特点,构建以“文化知识教育为基础、专业知识教育为导向、实践教学为抓手、思政教育为支撑”的“四维一体”的“通识+专业+实践”完整课程体系结构。开设语文、英语、科学、计算机基础、民族政策理论、思政类课程、运动技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不同领域和类别的课程,建立文化基础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相结合、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结构。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体设计思政课程体系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各任课教师要坚持从学情研判出发,结合民族预科教育课程的特性,从顶层入手,盘点、梳理、萃取与凝练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并利用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建设课程与思政育人的联动机制,实现知识、技能、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在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心理特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历史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课程设置和内容要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性特点
有研究者指出各高校在民族预科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共性问题: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并没有突出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观教育,课程内容缺乏民族特色,预科教师在授课时,也常常忽略预科的民族性特点。因此,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自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通过情景教学和沉浸式教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夯实文化知识基础
语文、数学和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和基础课程,民族预科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不仅符合国家对民族预科“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和要求,也是对民族预科阶段任务的清醒认识。但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大力推广,民族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存在的语言和基础文化知识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因此,此三门课程所占学时比例应较之前有所降低,教学的重点也应由单一的文化知识补习转向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4)突出专业特色,做好预本衔接
专业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日后本科阶段的学习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体育院校民族预科生高中阶段日常学习以体育训练为主,未来本科阶段的专业为体育教育或者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入预科阶段后,学习任务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但众所周知,体育运动要依靠长期、不间断的锻炼和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以达到运动技能提升的作用,因此,体育院校的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向民族预科学生传播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学习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培育健康体魄,提升运动技能。
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部分。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开设体育基础理论课和体能训练课。基础理论课主要讲授体育理论、健康知识和运动方法等,帮助民族预科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健康生活,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锻炼的自觉性,找到自己的运动兴趣,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体能训练能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树立终身运动意识,为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掌握打下良好基础。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开设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5)突出实践类课程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OBE 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能有效巩固、深化理论认识,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按照实践类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实践课程分为基础实践类、专业实践类、综合实践类。基础实践类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汉语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专业实践类课程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技能大赛、实验实训等,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各类文化讲座、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类课程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基于OBE理念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是检验课程体系合理性及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不仅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而且能反推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课程的持续性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也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OBE教育理念强调,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能力和境界,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个人差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果的机会。不同评价方式的标准应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强调获得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并且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每个学生能达到教育要求的程度,适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明确把握,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以便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
4.完善持续改进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持续改进是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价的落脚点,也是OBE 理念指导下闭环管理的要求。评价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根据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评价结果,做好学生预科阶段学业监测和本科阶段学习情况跟踪调查工作,建立“监测—评价—反馈—改进”的全方位、完善的持续改进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改进机制以预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作为依据,通过改进预科教育学生结业要求指标点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根据结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通过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来完善整个教学过程,强化教学实施效果,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课程达成评价促进结业要求。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程,本研究目前仅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持续改进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加强。后续研究将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体育院校民族预科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切入点,继续探讨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人才自主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民族预科教育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