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为人师表的智慧
2023-12-04陈紫琦
■陈紫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教师教育的经典子集,蕴藏着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的智慧。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
我国历史对教师有着丰富的事例记载及诸多论述。春秋战国以后,教育进入民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成为教育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智慧根基。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又是社会效仿的表率。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我国第一次使用“师表”二字的是汉朝的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意思是国家的贤明相臣和将领,是黎民百姓学习的榜样。所谓“师表”就是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常被作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些都说明教师职业为人师表的实践主流已成为中华民族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纵观我国传统文化,关乎为人师表的内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北宋张载一生为学,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师者,既要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情怀,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胸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二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孟子·告子上》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示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荀子·修身》说:“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更是规定,教师必须“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许多大儒以自己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师德典范。三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后来也问孔子:“听到了就该去做吗?”孔子回答道:“听到了就该去做。”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孔子认为,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激励他勇敢去做;子路行事勇气超人,所以,要限制他太过刚勇。这是因材施教的经典范例。四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礼记·大学》中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汉书·河间献王传》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里指出,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厚重的学养,要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创造。五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孟子·尽心上》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论语·述而篇》中,子贡问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指出教师要坚守爱生如子、赤城奉献的师德。六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推崇协和万邦、天下为公、重义轻利、天人合一等思想,秉持对内“多元一体”格局、对外“道并行而不悖”的开放姿态与包容胸怀。作为人民教师,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聚焦中国教育重大战略需要,引领学生不断增强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历史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教育的见解时至今日依然被我们反复传颂,在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今天,这些历史的智慧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把忠诚注入血液里、融进事业中、写在大地上。
二是要增强道德修养。“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教师职业具有示范性,其道德行为对学生心灵有着深远影响,对社会的思想道德也有辐射作用。儒家历来重道德礼仪,讲究“内圣”。“修身”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教师加强人格修养的良好途径。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完善内心的道德评判标准,以慎独自律作为修身方式。
三是要磨练教学本领。“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逻辑,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并充分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是要加强业务学习。“书必大篆,语必雅言。”孔子热爱教育事业超过了自己的生命,史传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将党的创新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际;既掌握科学文化,又要钻研业务,加强基本功训练,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发展新理念,探究新问题,开拓新思维。
五是要恪守爱岗初心。“教者贵亲,亲者易知;承教者亦贵亲,亲则易化。煦妪覆育,如鸡之伏卵,而后教可施焉。”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以真诚之心、爱护之心、奉献之心投身三尺讲台。表现在工作的态度上,要能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专心致志以事其业”;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能“教学相长,惟道是从”。
六是要提升思想境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和崇高情怀,蕴藏着大国领袖立足自身求发展和放眼世界担大任的辩证智慧。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一方面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命运,另一方面要凝聚共建美好世界的广泛共识,引领学生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践行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