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唢呐 牵魂系梦
——访著名唢呐演奏家、教授胡美玲

2023-12-04孟建军

乐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美玲唢呐乐器

本刊记者/孟建军

前不久,看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采访胡美玲和她的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个直播节目,采访的主题是“美美与共 玲珑和鸣”中央民族大学胡美玲作品音乐会。直播间里,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学生分别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了一首首胡美玲创作、改编的作品。胡美玲用唢呐和一位中提琴老师演奏了一首她们共同创作的《满族人民的春天》,直播间里乐声悠扬。

作为国内杰出的唢呐演奏家,胡美玲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广播电台的直播间了,因此她没有一丝紧张感,微笑着与主持人侃侃而谈。说起唢呐和各种少数民族乐器来如数家珍,吹起唢呐来激情洋溢。

唢呐家族传承有序

胡美玲的唢呐启蒙老师是辽宁省盘锦市群众艺术馆的李润中老师。谈起自己的恩师,胡美玲的眼里流露出钦敬:李老师除了会吹奏唢呐,他还会拉二胡、吹萨克斯,还会写诗,可以说他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李润中老师教学有方,他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开始学习只吹练习曲,待练习曲吹得特别熟练以后,才开始教学生学习吹曲子,因此我们的基础打得很扎实。”

我问胡美玲当初为何选择学习唢呐,而没有选择其他乐器呢?

她说:这跟我们家族都擅长唢呐及相关的吹管乐器有关系。“我的太爷爷那一辈就吹唢呐。唢呐最早在农村以吹红白喜事为主,我的太爷爷所率领的鼓乐班子当年在黑龙江望奎县一带比较有名气。这个鼓乐班子常年游走于东北三省一带,鼓乐维系着他们的生活。到我大爷胡海泉这一辈,唢呐在我家传承已经是四代。从小耳濡目染,使我对唢呐这件民族民间乐器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因此学习唢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已经是我们胡氏家族第五代唢呐传承人了。”说起这些,胡美玲一脸的自豪。

师从名家学习唢呐

胡美玲从小聪明伶俐,在家族音乐血脉的滋养下,走专业音乐道路是她不可改变的执念。一心想进入专业院校学习的胡美玲在考试之前,跟随在前总政歌舞团的叔叔胡海宽继续学习唢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演奏水准。经过叔叔的精心指点和胡美玲的刻苦努力,1993年,胡美玲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当时因为没有专职的唢呐老师,所以胡美玲便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外聘教授胡海泉学习唢呐。胡美玲称,对其艺术和人生影响最大的老师就是胡海泉先生。“不管是专业方面还是为人处世方面,我都深受他的影响。胡海泉在业务上要求也很严格,我今天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与他严格的教诲不无关系。胡海泉先生为人正直,襟怀坦荡,他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着我。”

精研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

聊起唢呐和不同唢呐的演奏技巧,胡美玲感触颇深,她说“东北杆”唢呐跟传统唢呐不太一样。“首先指法不一样,控制方法跟传统唢呐也有点区别,演奏好‘东北杆’唢呐需要嘴型多变,低音区的嘴型控制与不同音区的嘴型控制、高音区的嘴型控制都不同,需要你有一个‘万能嘴型’。”她接着道:包括吹“呐子”也需要特殊的技巧,因为呐子只有一个大哨,可以模仿人的唱腔,完全靠演奏者的耳朵,哨片全靠嘴来回吞拉,靠气息和嘴唇的力度加上哨片的位置来控制音色和音高。她说,吹“呐子”很锻炼人,要求演奏者的控制能力超过对唢呐的控制能力。“唢呐有指孔,怎么吹都在那个音域之内。呐子不需要指孔,耳朵听力尚佳,可以吹准了音,但是音色又成问题了。好的音色从哪里来?就是靠你的气息和嘴唇的控制力,包括哨片的位置。胡美玲的呐子演奏技术是在她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时候老师教的,老师告诉她,嘴唇在哨片哪个位置音色是最好的,还告诉她并不是音越低气力就越小,往往音乐低的时候,气息越要强,嘴唇要放松,要用气把音色吹好、吹实,弱而不虚,强而不燥。“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和演奏技艺的掌握,对我的演奏都是有很大促进的。掌握好了这些技巧之后,你掌握的东西才会越来越多,然后你再吹一些特色乐器,上手会比较快。”

传统与创新并行不悖

民族乐器改革推动了民乐演艺事业的发展。加键唢呐就是民乐改革成果之一。对于传统唢呐与加键唢呐之比较,胡美玲认为,加键唢呐在民乐团很受欢迎,它拓宽了音域,有了半音,主要演奏改编的作品,演奏创作的新曲目并不算多。“中音加键唢呐是大F调的,它是在大F调唢呐基础上加的键。如果用传统唢呐和加键唢呐吹传统曲子,加键唢呐肯定比不过传统唢呐,因为它也有局限性,抹音、滑音都做不出来了。吹现代派的作品可以用加键唢呐。“加键唢呐与传统唢呐并不冲突,并行不悖。”胡美玲说。

教学演出 著书立说

胡美玲既是教师,也是演奏家。她的演奏技术全面,风格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气质与魅力。她说,演奏家离不开舞台。她曾出访美国德瑞克大学、格林内尔学院,举办两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学术讲座。随国内各大专业团体出访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前两年还参与了新西兰网上春晚。

胡美玲先后出版了《轻松入门学唢呐》(与胡海泉合作);《轻松入门学葫芦丝》《唢呐启蒙教学》(音乐光盘10盘)、《中国少数民族唢呐教学曲选》等著作。独立撰写《对民族管乐传承问题的思考》《论唢呐演奏技巧》《构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乐器教育课程的思考》《胡海泉唢呐演奏艺术研究》《唢呐曲〈闹雪〉的创新性及演奏技巧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并发表。培养的专业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市权威大赛中夺金摘银。个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胡美玲的艺术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南方都市报》《中外文化交流》《乐器》杂志等国内外媒体报道。她的个人艺术成就入也编如了《华乐大典 唢呐卷》。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先后为胡美玲录制了一些唢呐的新作品以及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和箫的作品,她扎实稳健、充满激情的演奏风格受到业内专家一致好评。胡美玲还多次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名家专访栏目,她创演的作品多次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歌风情”栏目也为她做过专访,北京音乐广播也做过胡美玲的专访节目。鉴于胡美玲在专业领域突出的成绩,2019年,她受邀担任“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

突破演奏形式 创作器乐作品

胡美玲对唢呐的演奏形式有多种尝试,以期拓宽唢呐在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她尝试着唢呐与古筝、唢呐与中提琴等乐器的合作演出形式。以前这种演出形式很少,这也是在实践当中摸索,突破演奏形式,包括演奏技法。胡美玲一直在演奏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唢呐及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力求挖掘更多新的演奏技法来演绎作品,使作品通过她的演绎更加生动鲜活。胡美玲还根据民歌改编了一个作品,名为《唢呐与中提琴》,她说唢呐与一些中西乐器合作,一点也没有违和感。

在教学、演出的同时,胡美玲也创作、改编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她创编的作品有唢呐独奏曲《苗岭飞歌》《侗族大歌》《达坂城的姑娘》;箫独奏曲《凤箫吟》;小闷笛独奏曲《彝家欢歌》;巴乌独奏曲《彩云之韵》;荜篥独奏曲《欢歌》;鼻笛独奏曲《鼻笛悠悠》、C调唢呐与钢琴《沙驼岭》等多首独奏、合奏作品。谈起与胡海宽老师合作编写的唢呐作品《苗岭飞歌》,胡美玲说:“这首作品筒音做‘4’,北方流传的民间乐曲有个别筒音‘4’吹的,创作的曲目很少用筒音‘4’指法演奏的,用这个指法有一定的难度,整首曲子含有吞吐的技法,气息要小,嘴要把唢呐哨片往外拉,靠气息把低音‘5’吹一个小三度,对演奏者的演奏技能要求很高。光这个指法就要练习很长的时间。因为它不是常规的筒音‘2’、筒音‘5’,或者是筒音‘6’,是借鉴少数民族地区如苗族的一段旋律,这个曲子中间有一个‘扇’的技巧,都是在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

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学、演出、创作师胡美玲事业上的三驾马车。她深深认识到,唢呐来自于民间,而作为唢呐人,无论演出还是创作都离不开从民间汲取养料。她说,传统民族音乐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我买了许多民歌集,从中能汲取很多创作上的灵感。”

胡美玲忘不了上高二的时候,在新街口琴行买了一支六孔箫每天刻苦练习,会吹了以后就去伴宴演出,勤工俭学,为的是自己挣学费。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如今青涩的女孩,已成长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胡美玲还是中国器乐发展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民族管乐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 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北京葫芦丝巴乌协会监事、新加坡首都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我问胡美玲:你感觉最幸福的事是什么?她沉吟片刻道:最幸福的事情是自己的学生能够学有所成,我会倾囊相授,把我会的东西全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猜你喜欢

美玲唢呐乐器
学乐器
又听唢呐
乐器
美玲:我的幸福是与萌货亲密接触
赵美玲
春天的早晨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