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鼓论金”议排鼓

2023-12-04王以东

乐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鼓面调音打击乐

文/王以东

中国打击乐器是一个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名称繁杂、形制各异的乐器大家族。其中,排鼓是当代打击乐器家族乃至鼓类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之一。

关于排鼓,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中有:“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排鼓。”这或许是对排鼓的最早记载①。本文中所说的排鼓是20世纪60年代改良的鼓类乐器,一般由五个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鼓为一组,当时称为套鼓,现称为五音排鼓(目前也有六个鼓一组的六音排鼓和单面蒙皮的十三音编鼓)。五音排鼓的每个鼓分别固定在一个特制的金属支架上(六音排鼓和十三音编鼓使用的支架是每个架子挂两个鼓,其中十三音编鼓中最小的三个鼓是挂在同一个支架上),挂放排鼓的支架可上下升降调节高度,单个鼓的支架还可使鼓面翻转。从外表上看,鼓的两面大小一样,但内径大小不同,能发出两个音高不同的音,因此五个鼓就可包含十个高低不同的音。鼓的两面都有调音装置,调音幅度可达四至五度,使音高有更多的变化。排鼓因其音高、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在乐队中能营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善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适用于大型器乐合奏及民间传统鼓乐——吹打乐,同时也因其技巧、演奏特色、技术含量和音乐表现特色,成为专业艺术院校中国打击乐专业的必修项目,是一种集音乐性、技巧性、色彩性、艺术表现力丰富的打击乐器。

一、排鼓简介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演奏家和乐器制作者用中国民间传统的腰鼓和中、小型堂鼓进行改良,吸收借鉴了当时国内外制作鼓类乐器的技术经验,将传统工艺中原本固定在鼓腔上的鼓皮使之脱离鼓腔体,仿照西洋定音鼓、通通鼓以及小鼓鼓皮的制作方法,将鼓皮固定在一个金属圆圈上,然后放置于已经加装了金属机械装置的鼓腔体两端,以螺栓相连,通过改变螺栓的紧松状态来调节鼓皮的音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排鼓了(图1)。

图1

1.排鼓的构造

排鼓由鼓皮、内鼓圈、外鼓圈、鼓腔体、调音装置和支架等部分组成。其中鼓皮的材料一般选用动物皮(多为牛皮),传统的中国鼓,鼓皮直接蒙在鼓腔体上,这样就使得鼓的音高(音调)相对固定,而排鼓的鼓皮则借鉴了定音鼓、通通鼓和小鼓的鼓皮蒙制方法,将鼓皮固定在一个金属圈上(内鼓圈),使鼓皮与鼓腔体分离,通过机械装置控制外鼓圈,在不同的压力下使鼓皮产生音高变化,这就是排鼓与民间传统鼓的最大革新之处;鼓圈、调音装置和支架由金属材料制成;鼓腔体一般为木质材料制成(现在也有玻璃钢材料的代用品),为体现中国鼓文化属性,鼓腔体外表多以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装饰,现在很多乐器厂家制作的排鼓,多以单纯颜色、甚至原木本色居多,以彰显乐器材料材质的优势。用以支撑排鼓鼓体的支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一个“U”字形金属架,用于挂放排鼓,下半部分是一个可升降的支杆,上下两部分的连接处用两个螺拴固定,支杆底部是三根可收放的等边三角形支柱,每根支柱装有万向轮,搬运方便。

2.排鼓的音域

排鼓多以两面蒙皮,有些厂家将每个排鼓蒙置面皮与底皮的鼓腔处理为略有差异的不同内径,以拓宽每个鼓总的音域,通常将蒙置底皮的鼓腔内径稍小于面皮内径,这样使排鼓的音域大致为四、五度(甚至可以达到六度以上)音程范围,使用时基本以面皮为主,较少用到底皮。每面鼓较佳音色的音区一般为三度音程左右。排鼓记谱用高音谱号,一般为实际音高记谱(见下表),也可以提高一个八度记谱。排鼓既可以有固定音高变化,也可按相对音高的组合套鼓使用,记谱时则用无调号的音位方式。由于排鼓构造带来的定音或换音不便,笔者提出将其用作相对音高的组合套鼓使用为宜。

3.排鼓的调音及音位处理办法

排鼓的调音装置构造比较简单:在鼓桶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几个可固定螺拴的支撑点,外鼓圈上有螺拴孔,调音时通过螺拴的松紧改变鼓圈对鼓皮的压力来变化音高,每个排鼓的单面一般有六个螺栓,较小的四号鼓和五号鼓是四个螺栓。排鼓的调音方法与西洋小鼓的调音方法大致相同:一种是十字形对角均衡转动螺拴调音,使鼓皮均匀受力,并不时用手指轻按鼓面中央,同时手握鼓槌敲击靠近螺栓的鼓面位置,来检测其音高、音色是否统一;另一种是顺序转动螺拴调音,每次转动螺栓的转数不要太多,同时别忘用鼓槌敲击鼓面测试鼓皮的张力是否均匀,因此不要将螺拴一次性拧紧后再转动下一个,这样会使鼓皮受力不均,影响音高的调制,对鼓皮也有损害。另外,由于排鼓是双面鼓皮,要想把音调准,必须处理好鼓两面的音高关系,我们在演奏时一般多用鼓内径大的一面(也就是面皮),为保证敲击鼓面较佳的音准与音色,另一面内径小的鼓面,音高一般要高于敲击面,建议与敲击鼓面形成纯音程四、五度关系,这样的音程关系可以使鼓的两面震动充分,产生共鸣和较佳的音色,其他的音程关系易产生不协和泛音而影响鼓的音准与音色;还有一种方式,是将内径小的鼓面调至尽量高的音,使其与敲击鼓面不产生过多的音频共振,这样也可以保证敲击鼓面的音准与音色(单面鼓皮的十三音编鼓,另一面是封闭的板面,调音时避免了泛音列的产生)。只是将另一面鼓皮(底皮)的音调至最高,敲击时会使鼓腔的充分振动受到一些影响,敲击声音的穿透力不够而无法产生最佳的音色。除此之外,有观点认为可以将内径小的鼓面音高低于敲击鼓面,使其处于松弛状态,以保证鼓腔与鼓面的充分振动而获得好的音色与音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最大问题是改变了中国鼓所特有的音色,听起来像是爵士鼓的桶鼓音色,应不可取。

由于调音装置过于简易,调音操作过程时间过长,且不易将音定准,加上鼓皮易受温度和气候及环境的影响,音准很难稳定。因此,笔者认为可先就排鼓的音位进行位置练习,音准方面采用相对音高。音位及记谱位置如下:

“排鼓音位”这一概念的提法与针对性练习是笔者提出的观点,如针对两个鼓的练习,一般来讲,两个鼓的概念是指相邻两个鼓的练习,实际在五音组合排鼓中两个鼓的练习是多种组合的,我们为五面鼓标上号码,按照从右到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形成五音排鼓的位置(音位)——⑤④③②①。根据这个音位,我们可以有以下组合:①②、①③、①④、①⑤、②③、②④、②⑤、③④、③⑤、④⑤等十种形式,由此看出,同样是两个鼓,由于不同的位置和距离,其演奏的难易程度不同,通过这样位置(音位)的练习,才能对排鼓这种乐器有较清晰而又准确的掌握。

二、排鼓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排鼓这件乐器自问世以来,很快在当代中国打击乐艺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民族打击乐专业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学术与专业标准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乐器。作为一名从事中国打击乐演奏与教学的音乐工作者,笔者一直关注这件乐器的发展进程与应用效果,排鼓作为改良乐器,自身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排鼓作为中国打击乐专业的必修科目,用于教学层面的教材很少,相应的基本练习、练习曲以及曲目都不足以支撑常态教学需求。作品方面,除了业内熟悉的一些曲目如:《龙舞》《太阳》《楚汉决战》《秦王破阵乐》等曲目,新作品的创作一直是个瓶颈,难以有更高、更好的突破与提升,需要专业作曲家和演奏家的业余创作结合丰富、充实这件乐器的作品曲库。

其次,也是排鼓这件乐器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从乐器制作工艺的角度来说,没有真正解决好定音与调音的技术问题,尽管在工艺设计的不断提升、五金配件的精细化与标准化、甚至在鼓皮的材料技术方面,引进了美国生产的著名品牌Remo人工合成鼓皮等等,都有所改进,但是定音与调音不方便(通过旋转所有螺栓定音与调音);音准不稳定(易受环境温度、气候条件影响导致音高易产生较大变化);演奏中不能像西洋定音鼓那样的自如换音(没有相应的机械装置进行快速换音)等。因此,目前各个品牌的排鼓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与提升,但都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笔者曾提出效仿旋转式调音花盆定音鼓的制作方式,尝试使用旋转式机械装置来解决排鼓的定音,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还是存在较大问题,较小的鼓腔限制了机械装置所需的张力要求,同时鼓皮的厚度与弹性张力也存在局限性;笔者还考虑过借鉴竖琴的调音方法,在鼓腔腔体上设置几个高低不等的调音位置,同时在鼓腔内安装机械装置,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受鼓腔腔体的局限限制,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安置像定音鼓那样的机械装置来一次性控制和改变音高的设施。此外,偌大的定音鼓腔体也仅是拉动单面皮的张力,固然不存在以上问题,而中国鼓两面蒙皮的特点,又要保持其爆发力和穿透力的音色,高音鼓较小的鼓腔腔体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来保证基本的拉力空间,这一切都给这一乐器带来了不可逾越的客观阻力,使其无法按照定音鼓的机械原理来解决定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植于人们审美要求对中国鼓(中小堂鼓)已有的音色和文化属性不能改变。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较为合理与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排鼓的定音与调音问题,但这一课题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为此我们还需不断探索。绛州鼓乐风格的打击乐作品《老鼠娶亲》②一曲中所采用的排鼓,选用几面音高不同的小堂鼓,放在传统的木制鼓架上,无论是听觉或是视觉效果都会是原汁原味传统音乐之感,同样,浙东地区的舟山锣鼓也常采用规格尺寸大小不一的中小堂鼓结合舟山锣(也称十面锣)在乐曲中进行炫技性表演,故而,中国汉民族地区的吹打乐(或鼓吹乐)有“北方重吹(如鲁西南吹打、河北吹歌、晋西北吹打、辽南鼓吹等),南方重打(如苏南十番鼓和苏南十番锣鼓、浙东锣鼓、舟山锣鼓、潮州大锣鼓和小锣鼓以及笛套锣鼓等)”之说法。笔者认为当今的排鼓从外在形制上看,过多的“工业化”五金件装置使这件乐器看上去有些“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之感(主要体现在鼓架);从音质(音色)角度,使用美国生产的品牌Remo人工合成鼓皮,或多或少对传统鼓应有的音色会有些改变,一味追求音高变化甚至固定音准,并非中国鼓所擅长,加之乐器本身太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而一味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是不是难以走出瓶颈?或许彻底回到起点,在传统中国鼓的基础上重新思考,至少换个角度呢?包括乐器名称排鼓与排骨谐音,在普通民众中易引起误解,笔者倒很认同最初的称谓——套鼓。当然,排鼓作为我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中国打击乐专业的必修乐器科目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打击乐声部的主要乐器之一,已成定式,只是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之。笔者呼吁广大业内同仁、尤其是同生产厂家与乐器制作工艺的诸位专家合作,集思广益,相信假以时日,这件乐器必将展现更为光彩的艺术魅力。中国打击乐艺术要秉承“继承传统、守正创新,西学东渐、多元融合”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与提升不断作出应有的努力,为此,广大业内人士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引自百度百科排鼓“历史记载”第二段。

②绛州鼓乐《老鼠娶亲》郝世勋曲,根据一则民间故事创作的打击乐作品:传说过小年的时候,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这天,夜深人静,一群精灵小鼠纷然出洞,它们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前呼后拥,欢蹦乱跳。正为迎娶送嫁而欣喜若狂时,突然扑来了一只大花猫,一惊之下,仓皇四逃。

猜你喜欢

鼓面调音打击乐
爸爸敲鼓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彩泥变变变
——鼓
畅玩主流AV前级/放大器 体验自动调音系统
胡椒会“跳舞”声音有秘密
调音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浅析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