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初探
2023-12-04王红霞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
王红霞|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实验中学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而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初中的班会课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班会课经常被学科教学占用;二是班会课往往上成说教课或上级文件的宣读课,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感知、体验、感悟的过程;三是班会课主题“高大上”,过程“一头热”,内容和过程脱离中学生的兴趣,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德育效果不理想。这种单一、低效的班会课现状亟待转变。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是注重“真情境、真体验、真感悟”的班会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中,情境剧的剧本素材源自学生生活,具有真实性、生活性,接地气、好运用等特点,能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二是在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中,情境剧由学生自己编、自己导和自己思,每个学生都会有的放矢地进行讨论与反思,并分享感悟与价值观,它能给学生以真实的思维体验;三是在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中,情境剧的评价能展示学生的不同感受,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秉持不同的价值观,评价其实是对学生价值观的澄清,并有助于学生修正今后的一些行为,给学生一种真实的行为体验。此外,情境剧声情并茂,未成年人更容易接受剧中传递的教育内容,这比单纯从课本、新闻中获得教育的方式效果更明显。因此,这样的德育方式能实现德育的过程育人、活动育人,使主题班会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埋下教育的伏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获得成长所必需的滋养。
一、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的情境创设
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首先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聚焦一定的价值主题,抓住情境剧的本质特征即冲突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并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
(一)两难情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道德上的两难情境并提出一个道德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检验自己的立场,反思不同意见。学生会基于不同的道德水平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因此,它可以引导学生朝更高一级的道德水平发展。如在一堂以“友善”为主题的班会课中,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小A 同学经常问我数学题的解法,我也总是耐心解答。期末考试来临,数学老师鼓励我多做题,争取考满分,但小A 老是来向我求助,影响了我的做题效率。我很烦恼:我是继续帮他呢,还是不帮?”
(二)价值澄清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和机会通过讨论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并珍视与实践自身的道德判断。如在一堂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课中,教师针对学生过于尊崇西方文化的情况,让学生比较英国的传统节日“彭斯之夜”与中国的端午节,借此纠正部分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
(三)问题启发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考逻辑推演得出结论,或者通过提问使学生在逻辑推理中发现自身在概念和结论上的不周延或不合理之处,从而修正自己的看法。如在一堂以“让我们有话好好说”为主题的班会课中,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微信截图(内容为一对母子争着“向老师告状”)创设情境,并在教学实施中针对这一情境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启发学生。
(四)行为训练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行为训练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道德价值和道德实践,培养道德情感,巩固道德认知。如在一堂以“爱惜粮食”为主题的班会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内容为农民插秧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用羽毛球代替秧苗,在教室走廊里练习“插秧”,体验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二、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的活动设计
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的活动设计可以遵循“创设情境(身体体验)—问题思考—情境剧表演—分享交流(思维体验)—总结提升(行为体验)”这一流程,具体可以有任务清单式、角色代入式、历史戏剧式等方式(具体实施时可在遵循基本流程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一)任务清单式
所谓任务清单式,是指教师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并设置系列任务,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剧开展系列活动。
【课例1】“让我们有话好好说”主题班会课的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张微信截图(内容为一对母子争着“向老师告状”),要求学生看完图中的文字,联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活动二:问题思考。教师通过问题“这对母子为什么会起言语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研讨交流确定这堂课的主题——让我们有话好好说。
活动三:情境剧表演。教师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个同学在与妈妈争吵时,可能说了哪些话”,并根据自己的猜测和同桌一起演一演情境剧。然后,教师再请2~3 组学生上台表演,观看情境剧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记录妈妈和孩子的对话。最后,学生分组阅读记录的对话,反思自身在与父母交流时是否有同样的不友善言语,以旁观者的视角感受此类行为的不当之处。
活动四:调查讨论。教师通过问题“母子矛盾愈演愈烈的根源问题是什么”激发学生思考。经过讨论,学生认为是“两人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妈妈觉得打游戏影响学习、耽误吃饭、影响健康;孩子认为打游戏能放松心情,从而更有效地学习。
活动五:总结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有话好好说”的方法:树立、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运用友善的肢体语言,学会非暴力沟通,尝试用“我感到……是因为……请您……”等句式。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再演一演情境剧,并写下感悟与体会。
(二)角色代入式
所谓角色代入式,指的是教师根据提供的情境(文字描述或背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现场进行角色代入,从而获得体验感悟,揭示主题。
【课例2】“坚守文明”主题班会课的活动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教师以一张“被涂鸦了的课桌”图片导入,并呈现一些学生对此事的看法:在课桌上涂鸦是小事,不算违反校规,再说课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活动二:问题思考。教师介绍“丁锦昊在埃及神庙涂鸦事件”,然后以“丁锦昊事件被网络曝光后掀起轩然大波,给众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三:情境剧表演。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6人一组,在6张纸条上写上不同的角色,并通过抽签选定角色,将自己代入演一演。然后,师生选择一组上台表演。
活动四:分享交流。学生表演情境剧后,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围绕“个人文明是小事吗”“个人文明与他人无关吗”等问题展开讨论,形成“文明是大事,个人文明与社会文明、国家文明息息相关”“我们要约束自我,坚守文明”等观点。
活动五:总结提升。教师要求学生分别写一写自己的践行文明规划,请伙伴鉴定并与伙伴签约,以便互相监管。
(三)历史戏剧式
所谓历史戏剧式,指的是教师让学生以戏剧的形式演绎历史人物和事件,从中引导学生获得对传统文化的切身体悟和价值观教育,并将其传导给家庭与社会。历史戏剧是难度最大的情境剧形式。
【课例3】“精忠报国”主题班会课的活动设计
针对班级有些学生认为岳飞是“傻子”(原因是他不会审时度势、不善于变通、对皇帝愚忠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两节班会课的时间要求学生编演历史戏剧。学生通过编演戏剧,并开展讨论、分享观点,总结“爱国”的内涵,获得爱国主义教育。
三、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的情境剧评价
在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中,情境剧的创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促使情境剧质量的提升。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多主体、抓数据、展成果”的方式评价情境剧。
(一)多主体
情境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对此,我校的做法是:在每周的班会课结束时,全班学生以10分制(主题3分,剧本3分,表演3分,合作默契度1分)对情境剧进行评分,教师将优秀的情境剧推送到学校德育群(进行“以情境剧为载体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都在里面)进行评价;课题组成员评出优秀剧本奖、表演奖、合作奖等奖项,由学校给予获奖学生物质与精神奖励;获奖的情境剧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上播放,便于学生、教师在观看、交流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便于家长在校门口接孩子时观看并引发其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二)抓数据
对学生上交的情境剧剧本或视频,教师应及时反馈(如每周一次),并在班级文明考核中酌情给学生加分(如根据情境剧的质量加5~10分不等)。同时,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分享给家长,并收集评论数、点赞数、送花数等数据。一个学期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获得相应的礼物。
(三)展成果
除了在课堂中表演,学校还可以通过多重方式展现情境剧的成果,如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情境剧表演赛。舞台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对情境剧进行拓展与丰富,并在学校艺术节上表演,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精彩的故事演出来,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与全校同学交流分享。学校还可以对获奖的情境剧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课本剧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