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12-04李浩源何新华
□李浩源,何新华
(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通过金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民增收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仅依靠农村经营主体的力量,还需要国家对农业投入资金及金融方面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部署调控,农民经济实力薄弱且农业科技支撑有待强化。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助推作用是相关人员要思考的问题。
1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意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始终引导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国家金融工具的使用不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支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1]。
首先,金融引领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村经济依靠优化升级乡村产业结构实现发展,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金融支持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出台各种惠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产品销售。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大机械化设备、新兴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使得乡村的产业结构随着新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结构,提高乡村的产业质量水平。金融政策的出台还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内在价值,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金融是催化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燃料”。在我国,农村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大部分农民不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且经济实力薄弱,因此农民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国家通过出台发放贫困农民补助等政策能够鼓励农民充分运用现有的农业资源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创造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种农村小微企业依靠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逐渐走上了自动化的道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农业的产量稳步提升。但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乡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留守儿童、老人群体庞大,造成乡村农业生产力下降[2]。对此,国家应提供更加有力的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吸引专业人才入驻。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乡村信贷时,应当简化借款程序,优化传统的金融支持体系,保护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
再次,金融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始终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乡村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废水等是造成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国家应因地制宜制订符合当地发展、满足当地需求的基础性、全面性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例如,国家可以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污废水处理厂,对乡村污水和垃圾等进行管理和处置。同时,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对乡村污水的处理进行研究,坚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发展[3]。
2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金融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乡村现代化实施时间短,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服务于乡村经济的乡村金融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地区的金融体系风险较高,回报率却很低。目前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少,规模有限,导致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乡村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较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乡村经济也在稳中向好地稳步前进,处于发展增速阶段,但是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却与乡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断层,服务体系的革新没有跟上乡村经济的发展。目前相关的金融机构为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所提供的金融产品仍然停留在存取款的层面,对于其他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涉及极少,即使有所涉及,大多数也停留在支持农产品的种植和培育层面上,针对其他类型乡村活动的金融产品则一直处于空白。此外,乡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类型也十分单一,大多数乡村地区的金融机构都是信用社,小部分乡村地区有农业银行和农商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挤占了其他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乡村金融体系不健全[4]。
2.2 乡村金融的生存环境不佳
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形成了其特有的乡村金融环境,大部分乡村金融环境不尽如人意,不仅不能起到助推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反而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方面,农民自身的金融意识比较淡薄,这是因为农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金融的认知度低,认为金融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甚至有的农民还固守着老旧的观念,认为金融贷款是骗人的东西。另一方面,乡村居民缺乏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对于金融产品的相关服务了解不够深入,使乡村金融机构不能有效深入乡村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致使农户无法体会到金融产品的便利性。很多农民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季节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很多农户即使自己承担损失也不愿意购买金融产品来规避风险。乡村金融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在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好乡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强化金融机构和基层农村集体组织及农户的互助合作,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避免金融资源的浪费。
2.3 乡村金融人才缺失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依赖于高质量的金融人才。与城镇相比,乡村金融机构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首先,由于乡村本身并不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居住条件,大多数年轻人创新力强、冲劲十足,希望在城市大有作为,不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
其次,乡村的金融机构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部分乡村金融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薪酬机制,还仅仅停留在搭建薪酬框架的阶段,导致工资水平低,不利于乡村金融机构留住人才。
再次,乡村的金融机构晋升评级机制不健全,用人机制不灵活,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能适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员工丧失工作热情,导致乡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最后,乡村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式非常单一,多数采用培训的方式,导致人才成长非常缓慢,技能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2.4 缺乏优惠财税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一些金融机构“纸上谈兵”居多,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不能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地。乡村金融缺乏政府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打击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乡村金融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不稳定,不能按期归还金融机构的贷款本金及利息,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出现金融风险事件后,由于没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银行只能自担风险,反映了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的现状,银行、农民之间缺乏担保的桥梁。在这种落后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非正式的私人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高利贷等产品,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金融产品缺少专业的见解,常常会被私人金融机构手续简单、到款速度快的表象所迷惑,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会造成市场规则混乱、市场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从而扰乱当地的金融市场,阻碍乡村振兴之路[5]。
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通过制订、出台、实施相应的财税补贴及奖励政策,对服务乡村振兴考核等级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同时提高乡村振兴类贷款的不良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激发从业人员投放贷款的积极性。
其次,政府通过为乡村经济发展建立专项资金、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亮点、工作成效纳入到金融机构的考核工作中、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制订相关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有利于激发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于乡村经济建设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投资活动的活跃度。
再次,充分发挥再担保、农业担保、保险公司的桥梁作用,逐步构建和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紧密的合作关系的形成,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久且持久的战斗,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联系、共同发力。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税收返还等形式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利用财政资金杠杆撬动金融资源,服务市场主体,增加高质量的乡村金融体系资源供给。另外,政府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把各种经济支持政策结合起来,给予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等方面的资金补贴,为农民提供财政补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3.2 优化乡村金融的生存环境
首先,要在乡村进行金融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乡村建设重要的着力点,全面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当前,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支付结算、政务建设、融资投资等环节亟待改善。要加快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探索将金融服务融入智慧政务系统,为广大农村经营主体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支持农村“三资”管理、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搭建全面覆盖农村政府、企业、村民的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形成农村金融完整生态;全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创建活动,强化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其次,要加强金融软件的建设,建立农户、企业信用档案,强化金融机构和基层农村集体组织的互助合作,建立完善、科学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解决乡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动乡村金融的高速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化解“三农”问题带来的重大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助力。
再次,培养更多的金融服务人才,建立优秀的人才团队,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高校招聘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入驻,通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在人才团队建设成立后,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稳住人才关口,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合理、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6]。
3.3 丰富金融产品,普及金融理念进乡村
目前,乡村金融市场的产品主要停留在借贷方面,一些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并不合理,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金融产品的设计的支持。由于农民对于金融产品了解不多,需要政府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增强农民对于金融产品的了解[7],将复杂的金融理念通过简单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农民,让农民了解到金融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作用。要引导鼓励农民购买金融产品,以确保农业产值的稳定[8]。
3.4 完善监督和监管机制
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管,把金融活动通过数据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金融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制定出适合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政策[9]。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知悉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各种数据制作差异化的预测机制,构建综合完整的数据库,防止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加强金融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为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奠定信息化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落地实施,对我国乡村经济环境构建提出了变革创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势必会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在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很多问题,例如乡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乡村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产品的构建以及监督机制的完善等。国家要利用好宏观调控的手段,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用更加灵活的金融手段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培养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乡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指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