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峡江之子

2023-12-03张锡山泽洋

时代报告·奔流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宜昌

张锡山 泽洋

引子

中央电视台2020年11月1日晚间新闻: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今日公布,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这时,坐在电视机前的一位耄耋老人听得热泪盈眶。他对身旁的老伴说:“三峡工程是部壮丽的水利史诗,是咱中国人对天时地利的合理利用,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造福于民的决心,也体现出了广大建设者、库区人民的坚韧奉献精神。作为一名三峡工程的见证者,我感到好荣幸。”

老伴也被这段新闻感染,她点着头说:“是啊,你也是三峡工程的奉献者之一啊。”

这位自称为“三峡工程见证者”的老人叫艾光忠。他是位从峡江边上走出的汉子,曾任宜昌地委书记、宜昌市委书记。在他任职期间,正是三峡这项世界顶级水利枢纽工程从谋划到兴建的火热岁月。

(一)

从一个大山深处的农家小子,到一个治理几百万人口的党政大员,他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担当。他自己说:“男人就要有肩膀,干部就要有担当。”

艾光忠,1934年出生于长江三峡门户文家咀,祖籍江西,其先祖曾参加陈友谅的反元起义军。后来,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兵败,其残部被朱元璋追杀而四处逃散。艾光忠先祖逃入西陵深山之中,在这里改原姓为艾,生根散枝形成了艾氏家族。艾氏家族耕读传家,艾光忠也读到了初中。新中国成立后,16岁的他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95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一直秉承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奋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

1974年,已在基层工作20多年的艾光忠,被提拔担任了当阳县县委书记。他是从区委书记一下提升到县委书记,领导认为,他具有把握时政的睿智、洞察经济的敏锐、敢为人先的勇气、及掌控全局的思维,所以越级提升。

艾光忠在当阳县委书记位置上工作近10年。他和他的同仁們,紧紧抓住时代的机遇,大刀阔斧地发展当阳地方国营工业,鼓励发展乡村企业。在艾光忠的领导下,当阳县的卷烟厂、玻璃厂、化肥厂、织布厂、床单厂、建陶厂、粮食加工厂等成为了当阳县地方国营的骨干企业,向国家上交的税利,不仅是宜昌地区财税的半壁江山,还占居了中南500个县向国家上交税利的第一把交椅,创造了一个当时令世人认可的奇迹。直到现在,当阳人还在享受那时创办工业的红利,当阳卷烟厂被省企黄鹤楼烟厂兼并收购后,每年向当阳市返回十个亿。

当阳县在艾光忠的领导下,依托地方国营工业和乡村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中南五省第一个上交国家税利过亿的县,完成了从县到市的过渡。1988年,当阳县更名为当阳市。

艾光忠在治理当阳县的过程中,不仅狠抓工业企业,对农业也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河溶区有个星火大队,地域与江陵县接壤。全大队4000多亩耕地,只产粮食150万斤,单产全县倒数第一。几乎家家户户超支,吃国家返销粮。艾光忠说:“当阳就这个大队最穷,我就到这个大队去蹲点,一定让那里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艾光忠到星火大队蹲点后:一是起用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二是大搞水利建设。因地制宜修建起几座水库,改变了以往靠天收的历史。只三年时间,星火大队粮食产量就过了“黄河”(亩产600斤),跨了“长江”(亩产800斤)突破了千斤大关,总产由150万斤,达到了500万斤。星火大队成为了全省模范大队。其先进事迹在全国媒体宣传后,社员们也从超支户变成了进款户,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

前进大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水稻单产突破了千斤。但是,要想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却找不到突破口。艾光忠来到前进大队,住进了大队长周远银家中,沉下身子指导前进大队推行双季稻种植。他与社员们同甘共苦,在酷热中搞“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双腿常常被蚊虫和蚂蝗叮咬得全是血迹,而且很多会议都是安排在水稻田边上召开,开完会又和社员们一同去劳动。在艾光忠的指导参与下,加上前进大队干部社员共同奋斗,前进大队双季稻获得大丰收。同年,周远银被推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远银还参加了党的第十次、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对于前进大队这面水稻生产旗帜,时任宜昌地委书记王群感慨地说:“十月大队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但是,他们人多地少,人均不到两亩地。可是,前进大队人均有十亩地,能获得这样的高产,真的不容易啊!”

在前进大队“农业学大寨”经验的带动下,当阳共有十多个大队获得了全省先进大队称号。农业生产不论在产量还是效益,在全省县(市)都排名前列。

艾光忠在当阳工作的尾期,中国改革开放浪潮正兴起。国家全面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转型,集体所有制变成为家庭承包责任制。艾光忠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当阳完成了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地方国营企业实行了简政放权、取消了指令性生产计划,让企业自主经营;对乡村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因地制宜快速发展,使得当阳工农业及各个方面生机勃勃,发展迅猛。

1983年,艾光忠离开了他工作近20年的当阳,升迁为宜昌地区行署专员。

从一个治理几十万人口的县市书记,一下子转变成为了管辖几百万人口的政府大员。舞台大了,艾光忠深知自己个人能力和思维有限,担任新的职务后,他一方面团结自己的同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另一方面,将一些时代精英充实到地委政研室,让他们把握时代的脉搏,为自己的施政出谋划策,出好主意。他自己也沉下身子进行调研,避虚务实,拿出宜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规划的蓝图,并付诸行动之中。

艾光忠在调研中了解到,宜昌北部区域有着极其富饶的磷矿资源,这种资源生成于亿万年前的海洋生物,是用于肥料和其他工业的重要资源。改革开放后,由于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许许多多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成为了磷矿采挖者。他们采挖的方式原始落后,一般开采率达不到30%,浪费了大量磷矿资源。作为管理过矿山的艾光忠对这种状况十分痛心,他决定把磷化工业作为宜昌地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艾光忠为此多次召开各种类型办公会议,在会上一再强调磷矿资源不可能再生,必须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他要求地区化工局邀请化工部专门从事磷化工业规划的规划院专家,来到宜昌实地考察磷矿资源,帮助宜昌制定出整体的开发利用规划。同时,安排各县(市)加大对矿山矿区乱采乱挖、破坏生态的整治力度。

在艾光忠亲自主导下,宜昌行署制定的《宜昌磷矿开发整体规划》得到国家计委的同意批复,宜昌向国家申报“六五”期间重点项目中的磷化工业,也经国家批准立项。总投资达到6000余万元。

为了将磷化工业做大做强,艾光忠责成相关部门一定要着眼长远,推动深加工研发。经过各方努力,1989年6月10日,宜昌地区最大磷化企业湖北宜昌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已担任宜昌地委书记的艾光忠召开常委会议,决定打破惯例。为了让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轻装上阵,奋力开拓,赋于集团公司拥有人事、研发、投资、经营自主权。这些自主权让磷化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在优惠的政策扶持下,在宜昌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把握住契机,经过迅速发展和一次次蜕变,于1998年在深圳成功上市。时至今天,宜昌磷化工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席之地。

宜昌磷化工业为宜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这与艾光忠深谋远虑、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布局是分不开的。

当阳卷烟厂是当阳市的大型企业,也是宜昌地区为数不多的税利大户。1987年,卷烟厂上交国家税利近亿元。然而,这样一个优质企业在艾光忠主政宜昌地区不久,就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改革开放以后,各省都以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先发展本省的企业。盛产优质烟叶的云南省下文规定:本省烟叶一律不得外销,全部用于本省烟草企业。当阳卷烟厂建厂之初,就是以云南曲靖市的优质烟叶作为主要生产原料,曲靖的烟叶断供了,当阳卷烟厂也将面临停产和倒闭,每年向国家上交的巨额税收也将化为乌有,后果十分严重。

当阳县领导和当阳卷烟厂不愿坐以待毙,他们派出精兵强将,偷偷跑到云南曲靖去了解情况,看能不能找到一线生机。当阳人员到曲靖后发现,云南的壁垒政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断供了当阳卷烟厂的货源,但也导致曲靖烟农的大量烟叶卖不出去,另外,他们还发现曲靖粮食在各省的壁垒政策下十分紧缺,特别是大米严重供应不足。有了第一手资料,当阳县领导立刻赶到宜昌向行署回报。

艾光忠虽然离开了当阳,但他心中一直关注支持当阳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当阳的本土企业卷烟厂面临生死攸关的困境时,也是急得火急火燎,他听了当阳同志的情况汇报后沉思了许久,然后提示说:“云南出台的禁止烟叶外销的政策我们是改变不了,我们湖北还禁止粮食外卖呢。我们来打一个擦边球怎么样?既不找云南买烟叶,也不向云南卖大米,你们直接与曲靖方面商谈好,咱们以物易物,就用大米换烟叶,各自等价交换,看这样行不行,出了问题,由我担责。”

当阳同志一听便是喜出望外,又为难地说:“曲靖是地级市,当阳是县级市,我们与曲靖签协议,级别不够呀,能不能由行署出面与曲靖商谈。”

“没问题,宜昌派一个副专员代表宜昌市,与你们当阳同志一起去谈,谈好了,就由你们独自实施。你们要尽早把粮食换烟叶的事情落实下来,有什么困难,及时向我汇报,我保证竭尽所能地解决。”艾光忠拍板说。

在宜昌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当阳市终于与云南曲靖市达成了以粮食换烟叶的长期协定:每年以3万吨大米兑换7万担烟叶。当阳的烟厂救活了,曲靖的烟叶也不愁了销路,还有了缺少的粮食。云南曲靖市十分感谢这一举双赢的合作。曲靖市市长亲自率团到宜昌拜访,受到了艾光忠等宜昌地区领导的隆重欢迎,宜昌市还与曲靖市达成了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友好城市协定。

艾光忠主政宜昌地区,不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在文化宣传领域,他都能抓住重点全面跟进,做得有声有色,让他身边的人心服口服。

虽然艾光忠没有高学历,但是他平时非常注重学习,善于思考,对全局的把握和问题的解决都有他自己的见解,让人们感悟、领会、照办后都能有绝好的效果。

1989年12月25日深夜,湖北省枝江县董市镇桂花信用分社,遭到了歹徒抢劫,两个青年女子同手持尖刀的蒙面歹徒进行了殊死搏斗,她们宁死不屈,一个英勇牺牲,一个身负重伤后被凶徒残忍地割去耳朵,歹徒始终没有得到保险柜的钥匙,国家财产得以保全。时任宜昌地委书記的艾光忠听到了她们的英勇事迹后,当即将这两位女青年(潘星兰、杨大兰)定位为“刘胡兰式的英雄”,要求宣传部要快、实、高、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要在全宜昌地区,全湖北省乃至全国造成巨大影响并掀起学习“两兰”英雄事迹的浪潮。

在艾光忠的指示下,《宜昌日报》的通讯《刘胡兰式的坚强卫士》由新华社于1990年1月21日向全国播发,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向身受重伤还在医院治疗的潘星兰写信表示敬意和慰问,女将军聂力亲自到医院看望英雄。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新时代的刘胡兰》和评论员文章《共和国需要卫士》。

《中国青年报》发表报告文学《两兰》,大幅度详尽介绍了“两兰”为保卫国家财产而与歹徒英勇搏斗的事迹。中央各大报、电台、电视台先后介绍了“两兰”事迹。在许多地方掀起了“学雷锋,学两兰”的热潮,幸运的潘星兰应邀到了北京,受到了江泽民、杨尚昆、李鹏、李先念、陈幕华、王任重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江泽民、杨尚昆亲自为潘星兰授予锦旗。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团中央、公安部等中央有关部门都将最高荣誉授予了“两兰”。

艾光忠定位的“刘胡兰式的英雄”,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同。他指导宜昌地区宣传部门要快、要实、要高、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两兰”的英雄事迹,让英雄的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体现了艾光忠高度的政治敏锐和对文学的归纳能力。

1992年3月17日,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率省委省政府要员来到宜昌。已升任为宜昌地委书记的艾光忠向省领导汇报工作时,就宜昌地委、行署如何支援服务三峡工程的准备工作,着重讲了准备成立一个副市级规格的“三峡工程工作委员会”,全方位对接支援服务三峡工程建设。省领导高度赞扬了宜昌地委、行署的准备举措。省委书记关广富说:“省领导这次集体来宜:一是就宜昌如何支援服务三峡工程进行调研,二是将宜昌地区、宜昌市进行合并,将力量凝聚在一起,在支援服务三峡工程建设中,抓住机遇,谋求大的发展。”

3月20日,省委在桃花岭宜昌地委会议室召开了宜昌地区、宜昌市主要干部联席会议,正式宣布宜昌地区、宜昌市合并成为新的宜昌市。由原宜昌地区党委书记艾光忠任市委书记,原宜昌市委书记罗清泉任党委副书记、市长。省委书记关广富在新宜昌市成立大会上说:“新的宜昌市成立后,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在支援服务三峡工程中,对宜昌市进行全面规划,谋求大发展,要把宜昌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关广富还要求把成立“三峡工程工作委员会”落到实处,把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安排进来,与三峡工程全面对接。

为了落实省委领导的指示,艾光忠亲自部署了服务三峡工程与宜昌大发展的调研活动,确定了“开发开放,服务三峡,振兴宜昌”的工作思路。1992年4月16日,艾光忠召开市常务会议,议定成立了“三峡工程工作委员会”,下文通知工作委员会为宜昌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对接协调组织三峡工程有关工作。工作委员会下设公安、土地、城建、工商、交通、劳动等分局,列入政府机构系列,使得工委的权威和工作力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强。三峡工委成立后,艾光忠不断地调配强有力的干部到工委工作,使得三峡工委在支援服务三峡工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不仅提前完成坝区移民和征地任务,确保了三峡工程顺利进行,还积极争取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及全国各地对坝区、库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引进大量资金和大批名优企业落户库区。

1994年10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火热的建设之中,而身为宜昌市委书记的艾光忠却光荣退休了,但是,他所主导的“服务大三峡,建设新宜昌”的战略目标,还在他的后任们手中进一步实施。现在的宜昌伴随着支援服务三峡的机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飞跃式的发展,建设成为了副省级现代化城市,这足以让离开工作岗位的艾光忠感到满面春风……

(二)

他没有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的经历,但是他身上却有着能指挥千军万马,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帅风范。能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临危不乱,指挥果断。为国家、为人民避免了多次重大损失。

1962年10月的一天上午,时任大石沟煤矿党委书记兼矿长的艾光忠正在办公室忙碌,突然,技术员走进来报告,说检测到井下瓦斯浓度突然增加,弄不好有瓦斯爆炸的可能。艾光忠一听,神经顿时紧绷了起来,井下瓦斯爆炸可是灭顶之灾啊,他立马起身对技术人员说:“走,咱们赶快下井,井下有几百名工人,必须迅速组织他们撤离升井。”

“矿长,现在已11点多钟了,是不是吃了中午饭再下去?”技术员提醒说。

“人命关天,吃什么饭?走!”艾光忠说着便大步流星地向井口走去,技术员不敢多言,立即跟上。

井下采煤区有260多名工人在作业,这时正是吃中午饭的时候,炊事员从井上送来了一大木甑子米饭和几桶菜肴,工人们正在盛饭打菜。艾光忠和技术员风风火火地赶到,技术员对工人们说:“现在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有可能发生爆炸。大家不要吃啦,快撤离迅速升井。”

这些工人们肚子早就饿了,根本就不听技术员的,还有人埋怨说“雷公老爷不打吃饭人,咱们累了半天,现在吃饱肚子再撤就怎样啦?”

看到人们那满不在乎的样子,艾光忠火了,他一掌推翻了那盛有一百多斤米饭的木甑子,几脚将菜盆也踢得滚倒在地,然后威严地说:“我是矿长,现在命令你們火速撤离升井,凡不听命令者一律开除。”

艾光忠平时很和蔼可亲。工人们经常和他说说笑笑,现在见他发这么大的火,顿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纷纷收拾东西开始撤离。艾光忠又大声喊道:“各队班负责人清点人数,带领你们的人,加快速度升井。”两位送饭来的人还准备收拾饭甑子和菜盆,艾光忠大手一挥:“收什么,快走。”

当工人们撤离至井口不远时,后面矿井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将断后的艾光忠和几名工人一下子掀翻在地。在浓烟滚滚中,慌乱的人们抬着艾光忠等人拼命向井口跑去。

当昏迷不醒的艾光忠被人背着升井时,已经升井的工人都围了上来,哭喊着说:“矿长你怎么啦,你快醒醒啊。”“矿长,你掀了我们的饭菜,却救了我们的命啊。”

艾光忠只是被爆炸气浪震昏,吸进了一些瓦斯。所幸并无大碍,在医院休养几天就好了。但是,每当想到这件事,都让他后怕不已。假如当时自己不果断处置。那几百名工人将葬身井下,自己将对国家,对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1984年7月,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席卷鄂西,宜昌地区各县市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尤以当阳县灾情最为严重,沮河上游山洪滚滚而下,两河口附近与长江随河涌上来的江水相遇,使得洪水快速上涨,沮漳大堤摇摇欲塌,随时有可能决口,危及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危急的时候,宜昌地区书记艾光忠来到当阳,坐阵两河口,他一边指挥沮漳河两岸干部群众上堤严防死守,与洪水殊死搏斗,一边与地委领导和当阳领导商讨应急方案。面对不断严峻的形势,决定在迫不得已的时候,舍小保大,丢东保西。当两河口水位达到49.9米,也就是这个历史水位最高点的时候,炸开木闸湖大堤让洪水向东南分流,以保障河西岸数十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个决心地委是下了,省里也通过了,但是艾光忠心里却无法安宁,因为木闸湖大堤一炸,东岸人民将做出巨大牺牲,这可是让人不愿意看到的场景啊。

预定方案制定后,艾光忠派地委秘书长胡开梓带领地方干部奔赴木闸湖,组织附近洪水所及范围居民迅速转移,来不及带走的粮食、牲畜全迁至安全的河堤上;派行署副专员江诗智带领军分区组织的爆破队,扛着炸药包,跑步赶到木闸湖大堤上,挖坑埋好炸药,随时准备起爆;艾光忠自己坐镇两河口,与上游各地和下游各地保持电话畅通,下最后的决心。

7月9日凌晨4点,两河口水位突破了50米大关达到了50.5米。按方案应该下命令引爆炸堤分洪,可是,心如刀绞的艾光忠就是下不去这个决心,他知道“引爆”这个命令一旦发出,东岸人民将会有多大的灾难啊。艾光忠通过电话,一边命令沮漳两岸河堤上的护堤人员要提高警惕,严防死守,一边仔细询问上游的天气和洪水动态。在木闸湖待命的江诗智向艾光忠报告说:“洪水已在开始漫过大堤,再不引爆有可能多处溃口。”而艾光忠却还在坚持,他对江诗智说:“上游远安的大雨已经停了,猴子岩的水位没有继续上涨,沮河最高洪峰已过了当阳县城关,炸堤的事先缓一缓,只要洪峰过了两河口,木闸湖大堤就不炸。因为这一炸,对东岸人民的损失实在太大。”江诗智同意艾光忠的意见并表示出了问题愿同艾光忠一同承担责任。艾光忠却说:“出了事我一人担责,你坚守岗位就行,随时听我命令。”

此时两岸河堤上的守护大军在各级领导干部带领下,面对已汹涌的洪水没有慌乱,哪里漏水哪里堵,哪里漫堤哪里抢。战斗到天亮时,洪峰终于通过了两河口,水位开始缓缓下降。大堤上传来了阵阵欢呼声,河堤保住了,特别是木闸湖附近的东岸居民喜极而泣,他们的家园保住。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艾光忠心宅仁厚,按照预定方案实施,他们的家园早已是一片狼藉成了汪洋。

洪水逐渐退去,艾光忠悬着的心也在慢慢地落下,但是他却高兴不起来,沮漳河流域十年九患的洪水。灾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太大了,必须彻底根治才行啊。

1985年6月,秭归县新滩镇几个农民在上山砍柴时,看到了一条几十公分宽却很长的裂缝,这是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现象。于是,他们立即下山向镇里的领导报告此事。镇领导一听,丝毫不敢大意,立即带领懂行的人员上山查看,分析后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山体滑坡的前兆,火速将情况上报给了县里。县里接到报告,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到现场后,认为情况严重,写出了这一带将出现大面积滑坡的报告书。

时任宜昌行署专员的艾光忠接到秭归县的情况报告书时,感觉到事态十分严峻,因为新滩镇附近的广家崖,正是长江三峡中兵书宝剑峡的出口处,这里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岩崩和山体滑坡,仅在1923年、1931年、1958年就发生过好几次,每次岩崩石方都超过百万立方米。这山体表面出现的裂缝,说明下面的岩体又在活跃,极有可能发生大的崩塌滑坡。艾光忠一边派人向省里汇报情况,一边与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站进行通报。观察站全力配合,委托西陵峡岩崩调查处9人在裂缝两端搭起帐篷,派人24小时严密监控,并把情况向观察站、宜昌行署汇报。

时间在延伸,裂缝在慢慢扩大,预示一场大灾难将无法避免。艾光忠决定派一位有极强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干部到新滩镇去,在那里审时度势,全面调度,在关键时候作出果断处置,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行署秘书长李国普曾任枝江县县长,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艾光忠决定派这位大员到现场去。“你是作为宜昌行署钦差大臣去的,到了现场要掌握各方面情况,如果发现真有滑坡的可能就要果断下令,让新滩镇所有人安全撤离,不管是谁不得抗令。你就说是我艾光忠说的,谁不执行你的命令就严惩谁。”临行前艾光忠对李国普说,说完不放心又叮嘱道,“这件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以保护生命为本,有人违抗你的命令,干部就地免职,永不启用,群众强行带走、不拖泥带水,出了问题由我担责。”艾光忠还要求李国普每小时给他打一次电话通报情况不得有误。

李国普来到新滩镇,立即召集秭归县新滩镇及相关单位领导人开会,组成了指挥部,制定了几套应急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情形,随时实施。

6月10日凌晨,岩崩调查处观察人员向指挥部汇报:广家崖至姜家坡约1300万立方米岩石积体开始变形,已出现了整体滑坡趋向,建议新滩镇所有人员进行搬迁撤离。

当李国普及指挥部开始按预定方案部署时,观察人员又报告:滑坡行为已经开始,前方在移动,已经出现了几处喷沙冒气,说明一场大面积山体滑坡马上就要来临。

危险已经到来,李国普下令全镇所有人员火速搬迁撤离到安排的安全区域。李国普在搬迁撤离动员会上说:“我是宜昌行署秘书长,我受行署专员艾光忠的指示,现在命令你们,新滩镇所有人员必须在1个小时内全部搬迁撤离到指定区域。凡不听命令者,按战时纪律处置。”许多群众不理解为什么说搬就搬,舍不下家中财产,还有些人哭哭啼啼不肯走。李国普见状提高声音喊道:“乡亲们,生命高于一切。房子毁了,咱可以重建;粮食没了,咱们可以再种;牲畜没了,咱们可以再养。现在凡不执行命令者,党员开除党籍,干部就地免职,群众强行带走。”

在指挥部和执行人员的督促下,新滩镇所有人员开始了有序撤离,老弱病残者先走,年青力壮者随后,尽量多带些粮食和生活用品。仅几个小时,这座长江边上的繁华小镇、变得空无一人。第二天凌晨3时45分,新滩镇附近的广家崖和姜家坡处传来了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巨响。霎时,山崩地裂,乱石飞扬,尘烟滚滚,安谧的兵书宝剑峡口变得天昏地暗,一场罕见巨大的崩塌滑坡灾难在新滩镇爆发。

轰轰隆隆的巨响持续了1个多小时后,才慢慢恢复平静,撤离到安全区的人们个个吓得心惊胆战,如果不是白天全部撤离,那么凌晨夜间突发的岩崩滑坡,将让上千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天渐渐亮了,慌乱的人们站在高处向自己的家园望去,镇上所有的建筑物已经荡然无存,全被铺天盖地的乱石所掩埋,上千亩良田也面目全非,难以寻觅。据统计这次前塌滑坡程度超过了历史上兵书宝剑峡所有的记载。体积达3000万立方以上,引起长江中380多米高的惊涛拍岸,直接摧毁了南岸的发电站及其他建筑。长江中上下十几里各港口停泊的近百艘木船、机动船,转眼间被巨浪掀翻沉没。

这次罕见的地质灾难虽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由于事先科学预测准确、领导决策果断、撤离迅速彻底,没有造成一人伤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表彰。

灾难发生的第二天,艾光忠就带领一行人来到了现场,人们看见他那布满血丝的双眼,便知晓他对新滩镇的日夜揪心牵挂。艾光忠握住李国普的手激动地说:“国普,你这个钦差大臣有功,这么大的灾害中没伤一人。”

李国普也心情难以平复,他认真地說:“我只是认真执行了您的指令。”

(三)

我们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我决不客气。艾光忠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艾光忠长得高大,对人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特别是那些把人民利益不当回事的人,对艾光忠真的十分惧怕。

1986年10月的一天下午,当阳县河溶区粮管所的大院内挤满了销粮的人。今年水稻丰收了,国家也下达了无限制收购农民手中粮食的政策。但是,粮管所却无视国家政策和农民利益,不认真积极收购农民的稻谷。今天又有上百农民拖着粮食前来交售,粮管所上午说下午收购,结果到了下午3点还在午休并未开称,愤怒的人们骂声一片,还有两个年轻人砸了粮管所玻璃,结果被粮管所安保人员抓住关押起来。

正当售粮人群人情激愤的时候,一辆军绿色吉普车开了过来。从车上下来的是当阳县委书记艾光忠,他是刚从省里开会回来,路过河溶。这里是他工作快10年的地方,他刚到河溶担任区委书记的时候,这里的农田基本情况十分恶劣,是他和河溶10多万人民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让这里的百姓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他对河溶人民的感情特别深厚,经常抽空到河溶看看。这次路过河溶,他准备到村里走走,结果看到了粮管所大院混乱的场景。

艾光忠走到人群中间,很多人都认出了是他们的老书记,都在喊着说:“艾书记来了,我们的粮食能卖出去了。”艾光忠询问了一下情况,然后笑着说:“我保证你们的粮食今天会卖得一颗都不剩。如果卖不出去,今天我在这里陪你们过夜。”他这话一说,人群安静下来。艾光忠让随行人员快速把河溶镇书记、镇长叫来,他与几个岁数大的卖粮人唠起了家常,大家都像见到亲人一般,把自己心里话向老书记诉说。

不一会,书记、镇长来了,还在午休的粮管所主任也到大院。艾光忠质问粮管所主任:“假如这里粮食是咱们自己家种的,你收还是不收?”粮管所主任连声说:“我们对不起农民,现在马上开称。”卖粮群众见来了靠山在身边,又说粮管所还关了两个卖粮人。艾光忠立即问:“是这样吗?”粮管所主任说这两人砸了玻璃。艾光忠气愤的说:“农民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你们不收,砸坏玻璃是有原因的,赶快放人。”

粮管所主任动员了全所人员开称收购,仅两个小时,一满院粮食全部入库。见粮食已收购完毕,艾光忠对从县里赶来的粮食局长说:“你带这个所长到镇会议室去,今天的事必须严肃处理,不然难平民愤。

在河溶镇会议室,艾光忠对参会的镇干部和粮食部门干部严肃地说:“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今天竟然成了狗屎,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今后还有人去种粮吗?农民不种粮,咱们吃什么?更可恶的是粮管所还非法关押人,这还得了?我提议粮管所主任就地免职,等候处理,两个抓人的安保人员马上开除,镇委,镇政府干部开展讨论三天,咱们当官是不是为人民?不为人民要你当什么官?”艾光忠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威慑,也真正领教了他的严厉。

有一次,时任宜昌地委书记的艾光忠在兴山县调研时,碰上了一个老太太向他告状,说前几天财政所的干部到她家收农业税,老太太没钱交税。这干部硬是把她辛辛苦苦喂的老母鸡抓走了,说拿去出卖了抵税。她问艾光忠:“这个收税方法对不对呀?”

艾光忠当即表态:“这不对,您先去找这干部把税票要回来,余下的事我会处理。”

艾光忠回到地委,立即召开县、市财政会议,在会上艾光忠指责了抓百姓鸡抵税的错误行为,他说:“这已经不是一只鸡的小事情,而是要告诫教育所有干部,要尊重老百姓,要帮助老百姓,要支持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那时,百姓就会自觉交税。”各县市很快就把艾光忠的讲话传达下去,那个抓百姓鸡抵税的干部也受到了处分。

(四)

不是尾声的尾声。

艾光忠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有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险些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他经历最令人后怕的是在大石沟煤矿,他和几百名矿工晚出来一会儿,就会成为瓦斯爆炸的遇难者。

他经历最危险的是1976年时任当阳县委书记的艾光忠和他的搭档县长孙再双赶到省里参加县市级以上干部传达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俩嫌坐火车回县里太慢,为了及时把省里会议精神向当阳县干部群众传达,艾光忠和孙再双搭上了一辆远安县的便车。谁知福祸难料,车刚进当阳地界便出了车祸,县长孙再双受了重伤,抢救无效因公殉职。艾光忠身受重伤,腿骨都断了,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虽然艾光忠几次大难不死,但是在新冠病毒席卷而来的时候,他那年迈的身体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劫难,被病毒夺去了生命,定格在了86岁。

艾光忠去世之后,他生前的老同事、老部下,还有他在乡下的老住户和老朋友都纷纷发文怀念这位在当阳、在宜昌工作半个世纪的老人。从这些文章中,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点:艾光忠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好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艾光忠无私无畏。

他无私,这位宜昌市的最高官员,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晓他的夫人还是农村户口,一辈子没安排过任何工作,80多岁了,她还是只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

艾光忠爱民亲民,他有许多农民朋友,做高官后仍保持联系。

艾光忠善于學习,善于团结同志。每到新的工作岗位,他都会虚心地向身边的干部学习,和他们团结在一起,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和他搭过班子的有曾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群、曾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罗清泉等,他都能从他们身上学习优点,把工作业绩做到最好。

艾光忠对子女从不溺爱,子女们小的时候和他妻子一起在老家,和一般农村孩子过一样的坚苦生活,他每次回家,都教育孩子们要认真读书,自立自强。在他督促教育下,子女们个个学业有成,在各自岗位上干得风声水起。

艾光忠走了,他那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工作作风还在被宣扬,被传承。

责任编辑/赵吉政

猜你喜欢

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宜昌首航
宜昌夜景
山水秀美之城
——宜昌
湖北宜昌卷
云雾缭绕宜昌城
把宜昌建成受人尊重的城市
宜昌磷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宜昌到西安
依托三峡城市群 实现宜昌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