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创新设计分析
2023-12-03周全福
周全福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视,这也使得数学作业设计侧重点发生了改变.文章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设计问题展开探讨,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及学生特点,分析了当前数学课时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课时作业创新设计原则,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课时作业创新设计对策,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業;创新设计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备课方面,缺乏对课时作业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这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导致课时作业的设计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巩固,使得学生受困于大量的课后作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内容缺乏吸引力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作业内容缺乏吸引力.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一些教师设计课时作业仍旧采用“题海战术”,并未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合理扩展和创新应用,严重影响了课时作业效果的发挥,并未实现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较低,而且缺乏对作业的重视,作业完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作业设计流于表面
小学数学课时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就当前课时作业情况来看,作业设计流于表面,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一方面,课时作业量相对较多,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课业压力,作业完成质量、完成度等都相对较低,不仅无法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甚至连最初强化提升学生做题能力的目标都难以达成.另一方面,作业设计难度存在不合理性,并未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学习需求.面对较难的题目,学生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面对较为简单的题目,学生又可能会出现完成不认真的情况.
(三)课时作业形式单一
课时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也是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实际课时作业多以练习题为主,缺乏游戏型、探究型作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双减”政策刚刚开始实施,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尚未成熟,为避免本末倒置,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多采取较为保守的教学方式以及课时作业设计模式,使得课时作业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完成课时作业的积极性和对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四)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
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面对相同的作业内容,不同小学生的态度、反应以及能力提升情况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小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层次性特点,但在实际进行课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虽然这样布置课后作业较为简单、便利,但并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降低课时作业效果.
(五)作业设计缺少生活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强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作业的内容、形式等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之间关系较弱,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甚至与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应用实践“脱节”,与当前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创新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
小学数学课时作业的主要特点是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多.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关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保障作业的整体性、知识内容的连贯性,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布置练习题.
(二)趣味性
课时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以及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相较于外部强制力量,内在能动性显然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实际设计课时作业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设计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三)差异性
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完成课时作业的过程中学有所得,教师应遵循差异性原则进行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助力.对此,在实际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特点,创新作业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创新设计对策
(一)丰富课时作业功能
课时作业作为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实际进行课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赋予课时作业更多的功能,使其成为多层次、多领域的学习模式,着重加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课时作业功能的丰富应着重从以下层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应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课时作业.例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如“寻找生活中的圆,并利用圆的对称性设计漂亮的图案”,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实践等方式逐步完成作业.
第二,强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行为,以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在进行课时作业设计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合理设计作业难度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强化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为切实落实该政策,教师在实际进行课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合理进行作业量以及作业难度的控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视.
一方面,布置课时作业之前,教师应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内容,做好数学作业内容的分类,明确不同类型题目、作业形式的占比,避免单一知识点过于简单,或者重复率较高,导致学生出现机械做题,而缺乏自主思考的情况.对此,在实际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进行题库设计,明确不同题目的难度等级,在学生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多知识点组合题目,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布置题目.
另一方面,关注课时作业反馈情况.课时作业反馈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对作业形式的感兴趣程度、对作业难度的评价,以及完成作业时间的长短等,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以此为后续课时作业的优化调整提供可靠指导.
例如,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教师应充分结合课堂教学重点,合理设计多样化课时拓展作业,如“将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断8次,剪成多个相等的小段,每段绳子长多少米”“在()中填上+,-,×,÷四个符号,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如果a÷b=2c,那么4c等于多少”此类题目,在练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丰富课时作业形式
丰富的作业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保证作业完成度,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及训练要点,合理进行作业形式设计,既可以是传统纸面习题设计,也可以是游戏型、操作型作业形式.在实际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理解现代化教育理念,并不断提升自我创新、创造能力,积极尝试新的作业类型,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自我反思,以此逐渐提升自身课时作业设计能力水平.
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发放方格纸,鼓励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计算所画图形的面积.此类作业设计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画出常规图形,还会出现很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例如测量自己手掌的面积等.在实际进行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动手操作,而且需要运用到各类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甚至是估算方法,这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都有良好效果.
(四)分层进行作业设计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能力水平以及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教师应划分学生层次,在此过程中,应避免单纯采用成绩划分法,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层次划分,并以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课时作业的设计.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立课时作业库,以此保证课时作业设计与学生层次之间具有较高的匹配度,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均等的,保证作业完成的有效性.对于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着重提升其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加强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課时作业当中,多一些具有创造性、发散性的内容;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以实践性作业为主,通过实践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使其意识到数学学习对生活的意义,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题目.对于学习目标较低的学生,教师可设计最基础的圆的面积计算题目,如仅提供圆的直径或者半径,让学生求圆的面积,并画出相应的圆进行验证.该题目设计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通过简单计算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绘图,更加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对于学习目标为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变形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计算图中圆的面积,并制作对应圆进行验证.该题目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结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进行解题,并通过绘图,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层理解,主要目的是考查、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学习目标较高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如下题目“从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中,探索同一根绳子能够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形式,记录验证过程,并以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证明.”此类题目为开放性探索实践题目,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无须指定解题方式,只提供探索方向即可,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结合生活设计作业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着较好的效果.对此,在实际进行课时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让学生询问家长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如某个小区、某某街与某某路的交会处等,然后在纸质地图上将自己家的位置与学校的位置用红色中性笔标注出来,再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将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标注、测量,不仅能够清晰地了解家和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对于单元知识的有效回顾,而且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常用工具的熟练度.此类作业形式,一方面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而且相较于完成传统纸质作业,学生对于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内容显然有着更高的积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着重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转变陈旧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基本教育目标,深入理解课时作业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丰富作业形式、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课时作业设计,并合理控制作业量及作业难度,从而实现对小学数学课时作业的科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裘迪波,裘一能.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整合性设计———以“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时作业为例[J].江西教育,2022(23):40-43.
[2]胡思懿.适量、适度、适情———“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校园,2022(04):19-21.
[3]黄和悦.初中数学概念课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作业设计为例[J].福建教育,2022(11):34-36.
[4]周秀容.农村小学数学课时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