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2023-12-03钱莉
书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蒋康华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43-3998-1
出版时间:2001 年9 月
定价:15 元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作业不仅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还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借助作业完成情况来反馈自身的学习成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中也特意指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五项具体措施。因此,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应以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作为重要抓手。由蒋康华编写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一书,以弘扬主体精神、培养数学素质、研究教学方法为编写目的,对计算数学、应用题教学、几何知识教学、单元复习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个领域内容进行了探讨,以及对小学数学教育问题进行了课例评析,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就作业设计方面而言,书中指出当前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一,作业内容缺乏层次性。教师安排的作业内容大多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来设计的,无论是作业量还是内容难度都高度统一,容易出现“尖子生”不够学,“学困生”学不会的问题,可见这种缺乏层次性的作业设计难以满足学生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其二,作业形式缺乏趣味性。小学阶段的教育理念仍然以“寓教于乐”为主,但数学作业主要源于教材或练习册的习题练习,导致小学生极容易产生乏味、无趣感,很多时候教师尚未布置作业,学生们就已经能猜到将要布置什么,这就导致小学生很多以应付的态度完成作业,难以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三,完成主体缺乏多元性。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心智尚不够成熟,与其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作业,往往更符合小学生的期待。但现有的数学作业存在着完成主体单一化的问题,即作业只为学生准备,而忽略了同伴、家长的参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意识。其四,作业评价缺乏科学性。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往往采取集体订正的方式,批改下来的作业往往只有冰冷的对错符号和分数等级,很少为学生撰写细致的错因诊断和参考意见,导致师生间的情感对话交流不足,教师难以真正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该书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其一,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分层次的作业体系。新课改要求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避免尖子生和学困生“一刀切”的现象。因此,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按照难易度将作业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完成。例如,在学习“6 的乘法口诀”时,较为简单的作业应是让学生熟记6 的乘法口诀,并弄懂与上下句之间的关系;稍难的作业应是让学生用6 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较难的作业应是让学生将1 到6 的口诀得到的积涂色,并使其在求和后初步了解7 的乘法口诀。这种具有难度分层的作业不仅更具有趣味性,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其二,以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为标的,设计变式型作业。数学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颇为枯燥,却又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绕过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核心要义。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不能单纯的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背诵能力,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为关键。如在“认识比”教学中,以作业设计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应做好课前测验、习题诊断等多个环节工作。课前测验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对“比”的认知,即现实生活中的“比较”与数学中的“比”的区别。习题诊断用于了解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需要通过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案例,如车间占地面积与员工数量的比值反馈车间的拥挤程度等。其三,设计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可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家校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每种方式所对应的合作项目有一定差异。如同桌合作更适用于较为简单的探索知识,小组合作可开展数学小报绘制活动,家校合作可以记录数学观察日记,师生合作则更适用于制作数学思维导图,这种取长补短、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四,设计实验型数学作业,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双减”政策下,数学教育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育模式,而是要通过充分设计单元作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考和学习。而实验型作业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课题,让学生提前规划、准备材料,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并解决问题,从而在完整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