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的众创空间物理场地价值研究
2023-12-03杨主恩宋立丰李长硕
杨主恩,宋立丰,李长硕
(1.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2.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 101149)
1 研究背景
众创空间的兴起可以追溯到由欧美的车库文化演变成的创客空间(makerspace)。车库作为家庭的闲置空间,以其便利性和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发展为家庭成员等草根创业者的创业孵化空间,包括惠普、苹果和亚马逊等知名品牌均起源于类似的车库工作室。创客空间是一个基于创业者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交流共享空间[1],具有开放、共享等特点。创业主体在共同创业动机的驱动下聚集在特定的物理场地内,例如私家车库、咖啡厅等,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捕获创业机会、实现创业行为[2]。可以发现,物理场地是创客空间最基础的创业资源[3]。但是当前研究对物理场地这一基础资源的关注不足。
随着创客文化的扩散和深化,我国逐渐发展出了功能更全、规模更大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结合我国特殊情境和需要发展出的创业服务平台[4]。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潮下,我国的众创空间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中国众创空间白皮书2018》,我国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超过5700 家,空间面积超过2500 万平方米,规模跃居全球第一。特别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互联网+”催化了更多新型的众创空间,包括企业孵化器、连锁众创空间、共享办公空间等类型[5]。随着众创空间模式的多样化,物理场地对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的作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然而当前的研究却呈现出较大的争议。作为基础性的资源要素,物理场地对众创空间的提供创业服务的效果有何影响?在资源有限性的前提下,物理场地如何配置才能最大化地实现众创空间的目标?已有研究尚未深入讨论众创空间物理场地的配置问题。
总体而言,众创空间经过以提供空间载体为主的办公共享空间[6],以及以提供商业增值服务为主的创业服务空间两代模式演化[7],目前已进入以构建连锁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阶段[8]。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来看,物理场地的不同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其在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协奏与价值创造的差异化表现。因此,作为众创空间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区分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关键要素,物理场地的价值研究是众创空间这一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和优化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优客工场、创新工场和腾讯众创三个案例的对比分析解读上述问题。
2 文献回顾
2.1 众创空间的界定与类别
根据国务院2015 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众创空间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其主要功能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4]。从功能角度看,我国的众创空间的商业模式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部分众创空间以提供办公场地和基础物业服务为主,主要盈利来源于物业差价[8]。之后,部分众创空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商业增值服务,包括工商税务、法律咨询、政策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盈利主要依靠服务收入和孵化绩效。当前,部分众创空间开始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侧重于打造一个优势互补、良性循环、共荣共赢的创业生态系统。因此,我国的众创空间经过以提供物理空间载体为主和以提供商业增值服务为主的两代模式演化,目前已进入以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9]。
众创空间主要可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10]。前者主要是指政府或事业单位主导的公共服务类众创空间,包含较强的公益属性[11]。后者主要是指民营背景的商业生态类众创空间,遵循市场化运作,主要以追求商业利润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12]。商业类众创空间多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决策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依据,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创新创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新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13],然而,商业类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和设施资源大多比较紧缺,难以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在有限资源和市场竞争的情境下,研究众创空间经营方如何通过差异化的配置以提供多元化的创业服务,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14]。
因此,本文主要关注市场化运作的商业生态类众创空间。
2.2 众创空间的本质内涵:一个微观的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源于种群生态理论,主张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创业主体与外部环境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演化过程[15]。当前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考察创业主体和创业环境的相互作用。随着“双创”的持续发展,平台化和生态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业生态系统的视角也开始从宏观转向微观。众创空间作为创业服务平台,本质上是一种微观的创业生态系统[16],具备其一般属性。首先,与创业生态系统类似,众创空间强调创业参与主体的多样性[17]。所谓“众”体现在创业主体数量众多、角色丰富。创业生态系统往往包含多个核心要素,例如经营方、投资方、供应商和政府等[18]。众创空间同样强调多要素的特点,例如由创客组织、资源组织、创业主体和生态位组成的生态结构[19]。其次,众创空间与创业生态系统一样,强调创业参与主体在地理空间内的集聚[11]。所谓“空间”,即强调不同的创业主体和辅助角色的空间聚集性,不同的创业主体共享同一成长空间[2]。第三,众创空间同样强调作为生态系统的互动性。所谓“创”即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价值共创[20]。创业生态系统关注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例如关注系统内各要素的资源汇聚、价值交换和平衡协调机制[21]。众创空间同样着眼于内部的均衡与演化,考虑需求主体(企业和所有者等),供给主体(猎头、培训方和投融资方等)和外部环境(政府、社会等)的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2]。
2.3 创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编排:基于资源协奏理论
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微观的创业生态系统,具备其一般性的功能与价值。其中,提供经济、便利和高效的物理空间资源是这一创业生态系统最基础且十分重要的服务,这也是提供创业增值服务的物理基础。因此,物理场地空间可以视为众创空间这一生态系统中的资源要素,并通过差异化配置发挥多元化作用。本文引入资源协奏理论来探索众创空间物理场地资源编排的逻辑。资源协奏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不仅在于拥有关键资源,更在于运用关键资源[21]。特别是在资源有限性的假设下,企业配置、编排、运用资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的效率[22]。因此,从资源协奏的视角看,企业资源的定位、整合与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企业对于资源的配置方式会影响不同类型的绩效结果[19]。
物理空间场地作为众创空间的重要资源,发挥着类似于传统生产要素中土地要素的作用,既有作为独立资源的价值,也有组成复合资源的用途;众创空间可以通过对物理场地资源的差异化编排满足多元化的经营目标或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从功能性的角度将众创空间的空间分为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四类。从空间设计的角度,还可以分为办公空间、社交空间、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不同类型的物理空间服务于不同的使用群体,其作用存在差异性和独特性[23]。物理空间资源的编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众创空间的不同模式。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挖掘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物理场地的多元价值。本文期望解构众创空间物理场地配置的动态过程,并解读为何要对物理场地进行差异化配置,属于“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问题。因此,根据Eisenhardt[24]的研究,采取纵向案例对比研究。
3.1 案例选择
基于理论构建的需要,本文根据以下标准进行案例选择:(1)属于在我国创业创新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众创空间;(2)规模尚可,存在差异化配置物理场地资源的可能性;(3)案例分析所需数据具有可得性,能够通过数据回溯保证案例分析的理论饱和度。(4)在各自领域属于有代表性的众创空间。基于上述标准,本文通过理论抽样,本文最终选择优客工场、创新工场和腾讯众创三家众创空间。优客工场成立于2015 年,创新工场成立于2009 年,腾讯众创成立于2014 年,正处于我国创业创新的浪潮中,符合标准(1);三家众创空间规模较大,符合标准(2);针对这三家平台的相关研究和媒体报道较为频繁,符合标准(3);三家企业的优势各有侧重,优客工场倾向于提供空间租赁,创新工场则注重提供商业增值服务,腾讯众创强调区域生态建设与价值共创,符合标准(4)。
优客工场是在2015 年4 月由毛大庆先生发起成立的,主张以物理空间为平台,以构建共享办公空间为目标,为创新企业提供社交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创新工场是在2009 年9 月由李开复博士创办的,致力对创业企业进行早期孵化并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培育。腾讯众创是在2014 年4 月在腾讯COO 任宇昕先生的支持下由腾讯开放平台升级而来,旨在为不同阶段的创业者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链条的创业服务,并联合社会资源打造更好的创业环境。
3.2 数据收集与检验
本文采用探索式案例研究编码法。基于团队协作的编码人员通过仔细阅读文本信息,分析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并寻找不同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不断的验证、补充和调整中达成一致意见。为了保障数据的信效度,首先,本文使用二手资料和一手访谈等多元数据来源形成证据三角,通过反复的验证与调整形成从问题到结论的完整证据链。其次,在编码过程中进行多轮对比循环检验,并且结合已有研究,将观察结果与理论进行对比迭代。最后,将多来源数据材料汇总成案例研究数据库,以便后续检查与再分析。
近年来众创空间发展呈现井喷态势,吸引了大量社会媒体、监管部门、研究机构和高校学者的跟踪调查,各大知名众创空间也通过媒体和社会报告等渠道披露自身战略行为,因此,二手资料非常丰富。本文计划以界面文本资料、项目历史纪录等二手资料收集为主[25],从门户网站、自媒体等线上媒体和报纸期刊、社会报告等线下媒体中搜集知识付费行业的相关公开资料和整体统计资料,并进行汇总、加工、编码和整合。资料来源主要包括:(1)收集三家企业的官网界面信息和非涉密的公开文本,包括公司大事记、内部新闻等,共获得文字材料约9万字。其中优客工场约3 万字,创新工场约4 万字,腾讯众创约2 万字。(2)收集社会研究机构和主要媒体发布的研究报告及公开评论。通过关键词“优客工场”“创新工场”“腾讯众创”“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在百度和Google 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媒体评论和研究报告主要集中在搜狐、新浪、网易和腾讯等门户网站和钛媒体、创业邦、36 氪等媒体网站中。本文还将搜索目标扩充到百家号和微信自媒体中,在搜索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度和质量进行了筛选。(3)收集收录在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电子资料。通过关键词“优客工场”“创新工场”“腾讯众创”“众创空间”“孵化器”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中查找,将类别限定在经济、管理、文化和科学技术等类。对得到的公开发表文献进行初步处理,删除少量不符合研究需要的文献,增加部分相关性较强的文献。(4)收集创始人以及高管团队近几年接受的媒体采访和公开讲话。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4 案例分析
本文的案例分析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对三家众创空间物理场地、经营目标与生态种群的类型进行区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价值分析。第二,对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种群生态与经营目标的匹配模式进行区分研究,挖掘其提供创业服务的作用机制。
4.1 众创空间物理场地、经营目标、生态种群的类型与价值分析
首先,进行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的类型区分与功能分析。结合已有研究与案例资料的分析结果,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将物理场地分为六大类型:办公场地、管理场地、服务场地、社交场地、公摊场地和设备场地,具体如表2 与表3 所示。
表2 众创空间物理场地类型与功能
表3 众创空间物理场地配置、经营目标、生态种群的类型与价值分析
办公场地是指满足创业组织办公、经营、生产和服务等最基本需求的日常办公用地,大多采用便利和低价的租赁方式,例如独立办公室等。管理场地是指众创空间经营方的自留用地,主要发挥维持系统运转、监督管理和资源配置等基本功能,例如众创空间管理处、场地咨询处等。服务场地是指为众创空间提供增值服务的空间,例如创业教室、路演场地、猎头咨询室等。此类场地的价值在于通过项目路演、创业比赛、VC 活动、创业培训和辅导讲座等活动,拓宽社会关系网络,将创业项目与人才联系起来,将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提高入驻方的价值创造能力。社交场地是指为众创空间提供网络化服务的用地,例如社交空间、茶歇室、洽谈室和会议用地等。社交空间侧重于支持创业者的交流,例如组织创业沙龙和比赛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协同互助,促进系统内部资源交换与信息交流。公摊场地是指提供基础性辅助服务的用地,例如物业服务处、商超用地、厨房卫浴等。设备场地是指为特定的众创空间使用者提供专业设备支持的用地,例如生产设备用地、专业器材室、实验室等。
其次,进行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类型与生态种群的匹配分析。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视角,不同类型的空间资源应按照不同种群的需求进行配置。众创空间物理场地的使用群体可以按照对物理场地的不同需求划分,主要包括经营方、入驻方和服务方等[11]。经营方是指众创空间的经营者,他们维持着平台的运营和监管。入驻方是指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企业或团队,包括创始人、公司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他们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由于领导者与普通员工对物理场地的需求不同,因此入驻方可以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两类。服务方是指为众创空间各类群体提供商业服务的群体,按照需求的层次可分为基础性需求和增值性需求,基础性服务方是指众创空间维持运转所依附的基础群体,例如物业公司、商超卖家、楼宇管理方和政府工商部门等;增值性服务方是指为众创空间种群特别是创业者提供商业增值服务的群体,例如猎头、咨询团队、创业导师和VC 等。
物理场地的价值取决于使用群体的需求。办公场地的获取对于入驻方是最基础的需求。创业团队需要依靠办公场地开展日常经营与服务工作,尤其对创业追随者,即普通员工最为重要。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办公场地应该便捷、舒适并且保证一定的私密性。对于创始人与管理层等领导者来说,他们进行定点办公的需求相对小一些。管理场地则是为便于经营者统筹众创空间的运营,并和入驻方与增值性服务方进行接洽。服务场地主要是为创业者和创业服务商提供使用价值。服务场地的设置应该更加多功能和专业化,为项目路演、培训、比赛和辅导等活动提供高质量的环境。社交场地的空间环境应力求舒适、自由、放松、便捷,为经营者、创业者和服务者提供休闲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内部的信息流动和资源交换。公摊场地主要包括物业、商超和卫浴等,是所有群体的共享空间。设备场地则主要是为科技和制造导向的创业团队服务。物理场地类型与相关种群的匹配如表3 与表4 所示。
表4 众创空间物理场地类型与相关种群匹配度
表5 优客工场的物理场地配置与种群生态需求及经营目标约束的匹配机制
表6 创新工场的物理场地配置与种群生态需求与经营目标约束的匹配机制
表7 腾讯众创的物理场地配置与种群生态需求及经营目标约束的匹配机制
入驻方对于办公场地和服务场地的需求比较显著,有助于实现创业团队的基本功能和增值功能。但是同为入驻方的领导者(创始人与管理者)和追随者(普通员工)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与普通员工侧重于日常办公不同,创始人与管理者承担更多的组织与领导职能,因此更需要使用服务场地与社交场地与其他创业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网络联系。例如,创业者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信息共享和机会捕获;和创业咨询辅导机构的交流有助于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外部成熟企业的对接有利于获取资源和转化成果;和政府部门的接洽便于商务推介与获取税收优惠;与融资机构的合作与谈判有利于提高获投率等。此外,经营方除了对于管理场地的刚需外,也会参与到创业者的社交活动中。一方面经营方需要通过社交空间了解创业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发挥“牵线人作用”促进生态系统内外部的互动。
最后,进行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类型与经营目标的匹配分析。众创空间物理场地对于使用群体的功能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为所有种群提供多元完备且充足的场地资源,对于大多数市场化运作的众创空间并不具备现实意义。随着地价和房价越来越贵,民营众创空间对于“重资产”模式的选择空间有限。对于商业化的众创空间而言,物理场地既是基础的资源也是重要的成本,因此在营利压力下受到的资源约束也较明显。众创空间经营方应从自身的经营目标出发,差异化编排不同类型的场地资源以最大化空间利用效率。具体如表3 与图1 所示。
众创空间对于不同的营利方式或者目标的取舍,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短期利益包括租金、政策补助和管理费用等,长期利益则主要依靠股权收益、参与投资和生态构建等模式。第一,物理场地对于部分众创空间来说是基础性资源。对于此类众创空间的经营方,首要经营目标并非孵化率,而是最大化利用空间场地追求利润。因此往往倾向于吸引更多创业项目入驻,场地资源的配置倾向于低价、短租、标准和低闲置率。第二,部分众创空间的经营目标并非简单的租赁收益,而是以高孵化率为目标。一方面,高孵化率虽不利于众创空间获取短期经济利益,但是对社会效益的推动如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有助于获取政府扶持和政策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利润损失;另一方面,高孵化率也有助于众创空间获取在孵企业的长期收益,例如众创空间经营方参与创业项目,通过融资和上市获得长期的高额回报。此类众创空间的场地资源配置往往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并提供更多的商业增值服务,侧重于对创业项目的长期支持,通过服务收入、股权收益和参与投融资等方式获利。第三,也有部分众创空间并不完全以自身的最大利润为目标,而是服务于生态圈或者产业链的整体利益。例如腾讯的连锁众创平台的经营目标主要以母平台的整体发展和生态建构为先。此类众创空间的场地资源特色各异,根据上级平台和区域的多样化需求进行调整,收益主要来源于大集团的生态布局。创业是风险导向的特殊商业活动,不论是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长期投资模式,还是低风险低回报的短期租赁模式,抑或是选择服务于生态链条的整体利益,众创空间经营方实现目标的有效方式仍是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编排对创业的成功率存在重要影响。众创空间物理场地配置机制如图1 所示。
4.2 不同模式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种群生态与经营目标的匹配
众创空间从物理场地配置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共享办公空间、服务型众创空间和连锁众创空间等三类。本研究将根据生态种群的需求与经营目标的约束对共享办公空间、服务型众创空间和连锁众创空间三种模式的物理场地资源配置进行阐述,并以优客工场、创新工场和腾讯众创等案例加以证明。
(1)共享办公型模式的创业生态系统——以优客工场为例。
共享办公空间的发展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新工作模式的扩散。数字技术降低了时空限制[26],远程办公和独立自由职业人的比例不断增加,灵活、自由、分布式的新型即时办公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图书馆、咖啡厅等城市公共空间逐渐成为职场办公的重要载体。但是这此类公共空间也存在干扰过多、效率低下的弊端。因此,以轻资产、分布式、全要素服务的共享办公空间应运而生。
对于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共享办公空间经营方来说,该模式满足的是新职业群体对于自由灵活的临时办公场地的需求,因此对于此类众创空间来说,办公场地是最重要的空间资源,而办公场地应以经济性、便捷性和灵活性为先。共享经济的理念是协同地拥有而非排他地占有,其本质是使用权的临时租赁。对于共享办公空间来说,“桌子”的入口是其基础线下流量最重要的入口,因此物理场地的配置需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流量。一方面,共享办公空间经营方通过对空间场地的设计和运营的规范化,大大减少了相较于传统办公空间的空间成本,通过低价的经济性优势出租更多的办公场地。另一方面,共享办公空间经营方通过对场地租赁模式的标准化切割,把传统的月租和年租转变为日租和时租,最大化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闲置率,提高入驻率。入驻率提高可带来稳定现金流,增加经营方的收入;同时降低平均的服务成本,提高平台整体的利润率和竞争力。优客工场就是此类众创空间的重要代表。
优客工场以空间为入口,是一家办公型众创空间。短期租金是优客工场最主要的营业收入。创始人凭借原有工作经验和资源积累具备很强的拿地优势。优客工场可通过改造老旧厂区获取物理场地,然后经过装修改造,对外出租办公工位、会议室等。这一模式的核心资源即大量标准化和经济性的办公场地,保证了优客工场的现金流,目前占其总收入的七成以上。此外,优客工场也会配置一些满足基础性服务需求的场地,例如提供IT 维修、打印、餐饮、保洁等围绕办公场地基础性需求的场地,主要在公摊场地中完成。此类模式收入比较稳定但是服务溢价相对较低。
共享办公空间模式也存在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国内共享办公空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地价昂贵的大环境下,办公场地使用成本的控制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以租金为主要收入,意味着必须追求高入驻率。但是低溢价的简单租赁带来的利润比较有限,优客工场要达到典型项目的盈亏平衡,需要保证开业后3个月内达到60%以上的高入驻率。除了部分旗舰项目,大多普通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国内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共享办公空间,大多开始在物理场地的配置上进行多元化转型,朝着服务型众创空间的方向发展,典型特点是在办公场地租赁的主体业务外,划分部分物理场地用作服务型商业增值活动的开展。在配备低成本的开放宽敞的办公场地的同时,共享办公空间也开始配置更多物理场地用于入驻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培训咨询等服务的开展,力图提供充满活力的创业社区环境和有竞争力的商业增值服务。优客工场正在通过构建共享办公空间,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向全要素创业孵化服务商转型,建立了B2B 办公虚拟空间“优鲜集”,能实现线上预约、服务交易和办公社交等功能,为企业之间、企业与资源提供方之间搭建了及时交流的平台。但是此类收入目前占比不高,实现顺利转型将是优客工场未来发展的重点。
(2)服务型众创模式的创业生态系统——以创新工场为例。
传统的地产驱动型或者共享办公型众创空间主要提供硬件服务,仅能满足创业项目的物理空间需求,缺乏对于创业项目的具体指导和参与,未能有效满足创业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因此,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部分创业孵化平台本身即具备很强的创业与盈利属性,更倾向于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服务等软件服务,通过增值性服务或提高孵化率来获取长期的高额利润[27]。换言之,创业活动的深入发展与创业项目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众创空间的模式由基础性的物理空间载体转向增值性的创业服务供应商[21]。
正如上文所述,物理场地的编排与配置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群体的需求。对于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服务型众创空间经营方来说,该模式满足的是创业者对于多样化的创业服务与社交资源的需求,因此对于此类众创空间来说,服务场地与社交场地是最重要的空间资源,在物理空间的编排上呈现出专业化、多元化和精细化的特点[22]。一方面,服务型众创空间的场地编排打破了传统众创空间以提供办公空间为主的模式,而是将入驻方的需求多样性与经营方的服务多元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场地编排更侧重对社交场地与服务场地的设计及供应。众创空间经营方根据入驻项目的类型、特点和创业周期等,提供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例如项目孵化、导师培训、新闻宣传、技术支持、市场营销、法务咨询与投融资等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往往能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为众创空间经营方带来更高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服务型众创空间的商业增值服务有效拓宽了创业者的资源和能力边界,为创业者搭建“无边界”的创业资源网络,实现资本与创业项目的最优化对接以及差异资源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创业孵化的成功率,为经营方带来可持续的长远收益。目前,服务型众创空间已经成为推动创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工场是此类众创空间的重要代表。
创新工场是一家为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与培育的创业投资与孵化平台,旨在孵化新一代的高科技创业企业,主要聚焦于高科技的信息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等领域。因此,创新工场的空间设计侧重于突出科技感与未来感,例如创新工场的入口设置了接待处,空间设计全部采用三维曲面造型,力求营造科技氛围。此外,创新工场突破了仅为创业者提供空间租赁的二房东模式,在提供物理空间及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力图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增值服务。正如李开复所说:“创新工场是所有创业者发展的平台,这里有专业的管理、法律和技术团队,可以全方位为创业者服务。这里没有打工者,所有人都是主人翁。”因此,创新工场根据增值服务的差异性,在物理场地的编排与配置上呈现出灵活性、专业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首先,为了兼顾创业者办公时对开放性和私密性的要求,创新工场对办公场地的设计突出了灵活性。例如在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设置了创意性的视觉隔断,在保障办公私密性的同时也突出了空间设计的开放性;又例如在平台区域和助跑计划员工区域都预留了不同的办公区,以便满足创业者灵活、随性和自由的办公需求。其次,基于服务型众创空间的定位,创新工场对服务场地的设计突出了专业性和多元性。创新工场为入驻方提供了一揽子服务包,包括但不限于战略指导、创业课程、导师“一对一”培训等。因此,服务场地编排追求专业氛围和服务体验,例如专业化的培训教室、精细化的技术场地。第三,为了充分促进创业者的交流和学习,创新工场配置了许多开放交互式的社交空间。例如创新工场配置了许多公共茶水间、咖啡厅、互动社区、图书角和茶歇室等,这些多功能休闲区兼顾了休闲娱乐、临时办公、会议讨论的功能,在空间设计上突出轻松、开放和舒适的特点,有利于促进交流和协作,激发活力和创意。综合来看,创新工场并不强调提供大型的廉价的场地租赁服务,而是侧重于对服务场地与社交场地灵活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的编排。服务型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商业服务附加值高与创业项目成功率高。创新工场2017 年的财报显示,创业服务收入是其最主要的营业收入,占比将近60%,其远超办公场地的租赁收入。
服务型众创空间虽然优势显著,但是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相比于标准化的共享办公空间,多元化的物理场地编排降低了物理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初期投入与运营管理的成本。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服务需求要求灵活性和多元化的场地编排与配置,这对服务型众创空间的空间配置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共享办公型众创空间提供的是标准化的基础性的空间租赁,配置难度较低。另一方面,许多服务型的众创空间只是承担一个中介作用,作为外部服务提供商与内部创业入驻方的接洽人。这样的中介外包模式的搜索壁垒很低,入驻方很容易自己找到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商,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更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因此,部分服务型众创空间逐渐向天使风险投资型转变,典型特征是众创空间经营方直接参与入驻项目的创业活动,例如创新工场的“天使基金+创业孵化”的结合体模式。此外,创新工场需要对早期创业、产品、技术都有深度理解的团队,留住人才的成本也比较高。
(3)连锁型众创模式的创业生态系统——以腾讯众创为例。
除了共享办公空间与服务型众创空间外,近年来,一种新的众创空间模式逐渐兴起,即服务于生态圈或者产业链整体利益的连锁型众创空间。连锁型众创空间是指拥有两家及以上实体空间载体,在同一商号或标识的孵化服务品牌下,通过空间区域协同或线上、线下协同,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并为创业企业提供发展资源和孵化服务的一种创业辅助平台。其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品牌授权、联合开办、租赁和购买等。连锁型众创空间一方面依托于核心企业强大的产业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基于核心企业的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辐射整个创业生态系统。
对于以腾讯众创为代表的连锁型众创空间经营方来说,其经营目标与核心母公司的战略规划紧密相关,因此其物理场地的编排与配置也高度服务于母公司的整体安排。总体而言,连锁型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呈现出定制性、开放性、跨地域性和区位性的特点。首先,连锁型众创空间更侧重于创业参与,因此在场地编排上呈现开放集中的特点。连锁型众创空间更强调母公司对入驻项目的创业参与,因为核心母公司处于创业网络的关键节点,具备较强的网络构建与扩展功能,能够深刻影响到整个集群的发展。其次,连锁型众创空间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呈现出极强的跨地域性。一方面,连锁型众创空间往往布局在多个城市,有利于充分整合不同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连锁型众创空间突破了线下场地的限制,通过线上引流、线下输送的方式充分匹配差异化的资源,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第三,连锁型众创空间对内强调价值共创,突出对社交空间的需求;对外强调区域协同发展,强调区位性的空间协同。腾讯众创是腾讯开放平台的升级版,不仅为不同阶段的创业者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链条的创业服务,还将联合社会资源打造更好的创业环境,是此类众创空间的重要代表。
第一,连锁型众创空间更侧重于母公司的创业参与,因此在场地编排上呈现定制化和集中化的特点。腾讯作为各地腾讯众创空间的母公司,更强调对于创业项目的直接参与。因此,在场地编排上给予腾讯旗下子公司更多的优惠。例如腾讯众创(海南)计划建立腾讯生态村,配置了云生态基地、企鹅创意园、腾讯棋牌团等物理场地,试图打造“大腾讯”的创业生态圈。
第二,腾讯众创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地域限制。截至2018 年,腾讯众创空间已经遍布全国28 个城市,达到34 个实体空间,总面积超过100 万平方米。腾讯众创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打造差异化的众创空间,例如腾讯众创(苏州)的定位是“东方古韵文化+现代人工智能”,在空间设计上突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腾讯众创(郑州)的定位是“百万亩农田+互联网”,在场地编排上特别配置了农产品展厅;腾讯众创(横店)的定位是“全方位服务影视泛娱乐创业”,特别配备了先进的演播厅和专业的摄影棚、录音棚和剪辑室,以及舞蹈室、健身房、美妆室等,以满足影视泛娱乐行业各类创业团队的需求。由此可见,腾讯众创空间根据母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进行差异化的场地空间的编排和规划,与传统众创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此外,腾讯众创还突破了线下物理客户的桎梏,通过腾讯创业开放平台这一虚拟空间在线上吸引创业者,然后把创业者所需的项目、投资、内容、研发等优势资源输送到各地的线下实体空间,充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与匹配。
第三,腾讯众创强调价值共创与区域协同发展。一方面,腾讯众创对内强调价值共创,是腾讯开放生态的切实践行者。因此在物理场地编排上更突出开放性和社交性。以腾讯众创(回龙观)为例,物理场地共有两栋10 层,经营方根据入驻企业的不同阶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配,5 层空间提供标准化办公空间,主要面向初创企业;3 层空间面向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另外2 层则针对文娱行业。差异化的分配原则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创业项目的切实需求。与此同时,经营方又十分重视不同创业主体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每层楼设置较大空间的社交场地,并组织定期的创业交流会、VC 见面会等,建立“点面结合、以小带大”的创业氛围。另一方面,腾讯众创对外强调区位性,不再仅局限于服务入驻企业,而是服务于整体的地区经济发展。腾讯众创(回龙观)的定位不再是单纯的创业孵化平台,而是服务于昌平地区整体发展的创业综合体。腾讯众创(回龙观)的物理空间共5.5 万平方米,其中室外空间1.5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单体最大的众创空间,带动500 家团队入驻,发展3 500 个以上就业岗位,成为集文化、创业和居住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工作社区。场地配置不再局限于“一楼一房”的得失,而是融入了整体的区域发展,成为高端品质的创业小镇与商业街区。
但是连锁型众创空间也面临着问题。连锁型众创空间的场地配置因地制宜,特色各异,对于前期的投资和编排的能力具备很高的要求和挑战,而且盈利模式以中后期投融资为主,前期投入很大,只适用于少数大体量的巨头企业。此外,连锁型众创空间未来应当走向何方,仍然有待更多的观察。其原因在于以腾讯众创空间为代表的连锁型众创空间既要服务于母公司的战略规划,又要发挥社会企业的作用和效益,逻辑不统一可能导致既无法有效落地母公司战略,又无法充分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众创空间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比较如表8所示。首先,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共享办公空间的经营目标以提供办公场地租赁为主,主要满足创业群体,特别是创业团队普通成员的办公需求。因此,物理场地的配置侧重于低价格、标准化的短期租赁模式,以追求低闲置率为盈利手段。此类众创空间面临着竞争激烈、低价昂贵和溢价低等挑战。第二,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服务型众创空间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培训、融资、咨询等创业增值服务。因此,物理场地配置需要满足创业者、服务方和投资者等多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突出灵活、专业、开放和多元的特点,并且在提供办公空间的基础上,更重视对于服务场地与社交场地的设计与配置。此类众创空间的物理场地编排与运营难度较大,并且营业收入的稳定性不如共享租赁模式。第三,以腾讯众创为代表的连锁型众创空间的经营目标更加宏大,在母公司的战略规划下参与创业成长并且主动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该类众创空间不注重“一楼一房”的得失,而是服务于母公司的规划以及区域的发展要求,在物理场地的编排上呈现出跨区域与开放互动的特点。此类众创空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挑战在于定位与盈利模式模糊,并且前期投入巨大,不适用于一般的中小平台。
表8 众创空间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比较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和网络资料分析方法,探究了物理场地在众创空间多元化模式中的差异性作用,并通过对优客工场、创新工场和腾讯众创三家典型的众创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物理场地配置的特点,丰富了资源协奏理论的观点。首先,物理场地作为基础性的要素,是大多数众创空间提供创业服务必不可少的必要资源,但是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必须专注于资源的运用过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物理场地的获取、设计与配置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特点,这一过程是不同形式的物理空间资源根据经营目标进行协奏的结果。再次,物理场地配置不同特点体现了众创空间经营模式和服务群体的差异化,也反映了不同模式的众创空间进行资源协奏的结果。物理空间的配置是一个以众创空间的多元化目标为基础,以使用群体的异质性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过程。最后,众创空间的定位与经营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强调提供高溢价的自主服务或者直接参与创业过程是未来一部分众创空间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以待未来研究。首先,本文主要围绕商业类众创空间展开分析,对于政府或事业单位主导的公共服务类众创空间关注不足,公共类创业辅助平台的发展体现了商业与公益的双重属性,对此类平台的研究需要更关注政策的影响。其次,在一些特殊情境,例如新冠疫情的重大危机情境下,物理场地的必要性在下降,未来如何重新认识物理场地的价值需要深入思考。最后,在数字化情境下,虚拟空间的产生可能对物理空间的必要性产生了一定的挑战,未来值得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