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023-12-03魏启迪
魏启迪,苏 文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00;2.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 100080)
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即本文所讨论的中小企业)就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即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可以说,中小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它们的创新表现却显得差强人意[1]。与大企业相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着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研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自从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企业创新,但申请政策优惠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所以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政府关于创新方面的优惠[2]。再者,近年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品更新速度逐渐加快,中小企业的创新之路变得更加坎坷。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就成了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一个非常合适的范式。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由Chesbrough[3]提出,强调创新所需的资源不仅来自于组织内部,还可以来自组织外部。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获取、利用和吸收跨越组织边界的有价值的资源[4],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开展创新活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好办法。
1 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目前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企业,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组织和管理开放式创新的模式与流程有所区别[5],大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经验以及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实践当中[6],Spithoven 等[7]、王安琪[8]学者认为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倾向于开放式创新活动。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具有独特性,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9]。Bagherzadeh 等[10]指出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推动企业市场价值的有效提升[1];但是Kim 等[11]也 认为并非所有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活动都对其创新产出产生积极影响。现有文献关于开放式创新如何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讨论还不够充分,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以丰富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管理者风险偏好经常出现在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的研究中,但鲜有研究将其与企业创新联系起来。开放式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活动,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决定权掌握在管理者个人手中[8],管理者的个人特质会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企业管理者属于风险偏好型,那么他就更能够识别风险背后的机会,在创新的过程中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创新投入,从而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创新绩效。反之,如果管理者倾向于规避风险,企业就可能错失创新机会。此外,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风险偏好型的管理者更能够保证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12]。因此,本文将管理者风险偏好纳入研究框架中,尝试从该视角讨论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施效果。
另外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关系具有生产力,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取资源,促使企业之间共享信息以及建立信任[2,13],还可以帮助组织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卓越绩效[14]。许多学者强调了关系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甚至有学者认为,关系才是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真正来源[13]。在企业与外界形成的社会关系中,供应链社会关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是指上下游企业(供应商、客户)之间因为相同的社会属性(同学、老乡等)而产生的关联关系[15]。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但是鲜少从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的视角讨论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本文尝试将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加入到研究框架中,讨论其在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可能起到的调节作用。
2 理论分析与假设
2.1 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
开放式创新是一项系统地搜寻企业内外部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创新的活动。本文参照Laursen 等[16]的研究,从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开放式创新深度两个维度来展开讨论。其中,开放式创新广度是指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合作的外部组织类型的丰富程度,开放式创新深度则指企业与外部组织合作过程中往来的密切程度。
通过提高开放式创新广度获取外部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对于中小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首先,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来看,中小企业的知识储备量较少、资源较为匮乏。通过合作研发、外包等各种开放式创新形式与外部组织进行合作,中小企业可以将这些外部组织组建成自己的资源库[17]。随着企业开放式创新广度的提高,资源的来源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企业能获取的资源种类与数量就更加全面、丰富。而且不同类型的外部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与技术侧重点有所差异,更容易相互碰撞产生新的创意与灵感[18]。其次,合作伙伴不仅是知识来源,更是信息来源。与外界广泛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对行业和市场信息的及时、有效获取,使企业更加迅速、灵活地调整创新策略,进而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9]。
马文甲等[19]、杨震宁等[20]、Greco 等[21]学者认为开放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这些结论普遍存在于与大企业相关的研究中;高俊光等[22]的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活动并不活跃,其外部搜索的强度远未达到临界点,尚未存在开放过度的问题。但是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进行广泛搜索的能力,很难同时管理多个搜索网络[23],再加上中小企业从外部搜索获得的好处并不像大公司那么丰富[7]。因此,随着开放式创新广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可能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造成资源浪费,从而对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以上讨论,提出假设H1: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
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在外部搜寻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并将有价值的想法、创意等引进内部加以利用,产生商业价值。随着企业开放式创新深度的提高,企业与外部搜寻渠道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首先,开放式创新深度代表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相关知识的欣赏[24],开放深度的提升增强了企业与外部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且,与特定知识来源的深度联系增强了关键知识的转移[25],即开放式创新深度的提升使企业获得了更加匹配的外部资源。同时,开放式创新深度越深,表明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联系越稳定,企业对所汲取到的新知识、新想法的理解也会更加准确[26],新知识与新想法能得到更好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提出假设H2:开放式创新深度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
2.2 管理者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
风险偏好作为一种非理性的主观意识,无疑会对人的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27]。已有研究认为风险倾向可以在创新中发挥作用[28],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施效果可能会因为管理者的风险偏好而产生差异。开放式创新是一项伴随着高风险与高收益的活动,风险偏好较高的管理者更加看重创新活动的高收益,而非敏感于其高风险[29]。因此,对于创新活动他们更容易做出接受的决策,促使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有更多的投入,从而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风险偏好程度更高的管理者对创新活动的看法更加乐观,但这也容易造成他们在创新活动管理方面的懈怠;相反,低风险偏好的管理者对于开放式创新背后的高风险更加谨慎,在做出开放式创新的决策后,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后续的管理中,以保证创新活动的成功。开放式创新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要求企业在整个开放过程中的良好管理。随着开放式创新广度与深度的提高,企业从外界搜寻到的有价值的资源就更加丰富多样,核心知识与技术泄露的风险也会随着开放度的提升而增加[20]。如果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纰漏,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从而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效果。因此,高风险偏好的管理者在创新过程管理方面的疏忽可能会对开放式创新活动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以上讨论,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3: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H3a: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H3b: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强化作用;H3c:管理者风险偏好对开放式创新深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
2.3 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分为供应商社会联结与客户社会联结两个维度,其中供应商社会联结是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社会关联关系;客户社会联结即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社会关联关系。
研究表明,社会关系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在从事创新活动时,可能因为无法获得关键零部件而不能进行产品创新[13]。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的社会联结具有感情效应,会促使供应商更有意愿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建议进行产品升级[30],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此外社会联结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当供应商信任买方时,他们会愿意与对方分享更多的信息[31],这有助于克服双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社会联结的存在会促使供应商将企业视为首选客户,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32],给予企业多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因此,与供应商的社会联结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与供应商的社会联结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了优质的原材料,而且信任关系的构建使得企业从供应商处得到了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和信息。通过社会关系获取资源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通过开放式创新进行外部搜寻。因此,与供应商的社会联结可能会对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效果起到负面作用。
根据以上讨论,提出假设H4:供应商社会联结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H4a:供应商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H4b:供应商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强化作用;H4c:供应商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深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
与客户的社会联结使企业降低了新产品可能不被市场接受的风险,以及创新过程中与新产品需求相关的搜寻成本。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意愿,也降低了企业对其他可能创新资源来源渠道的依赖[32]。开放式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外界搜寻有价值的资源,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当企业能够从客户处直接获得与自身需求更加匹配的信息时,将会降低企业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依赖。因此,与客户的社会联结可能会对开放式创新的效果起到弱化作用。
根据以上讨论,提出假设H5:客户社会联结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H5a:客户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H5b:客户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强化作用;H5c:客户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深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理论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理论框架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nterprise survey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ESIEC),这是目前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方面少有的高质量数据。ESIEC 调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司注册数据库中随机分层抽样企业,样本代表了工商注册数据库中所有公司的行业分布,但批发和零售部门除外。由于零售公司之间的高度同质性,批发和零售部门故意抽样不足。ESIEC 调查于2018年开展基准调查,围绕企业家的创业史、企业创建过程、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创新、企业间关系以及营商环境等7 个方面的内容,在辽宁、上海、浙江、河南、广东、甘肃6 个省份117 个县开展基线调查,共获得6 198 份样本观测值。
在开始实证检验之前,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关键指标(即本文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等所采用的衡量指标)数据缺失的样本、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极端数据样本,经处理后剩余样本量为3 167 份。
3.2 模型设定与变量测量
构建基准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形式如式(1)所示。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我党对“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再次重申。
式(1)中:IP 表示创新绩效;OB 表示开放式创新广度;OD 表示开放式创新深度;Xi表示控制变量;δ和μ分别表示固定省份和行业;ε为随机误差项;β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i代表样本企业。
3.2.1 被解释变量:创新绩效
被解释变量为创新绩效(IP),现有文献中较多使用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是否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比等作为衡量指标。但是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使用专利数量作为衡量指标极有可能会低估企业的创新绩效。首先专利申请及授权的门槛都很高,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收益的创新活动,可能达不到授予专利的要求。其次,许多企业对于专利申请这件事情并不积极,多数情况下企业的专利水平是低于企业实际创新水平的。因此,本文参照王文娜等[35]的研究,采用“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创新绩。
3.2.2 解释变量:开放式创新广度、开放式创新深度
对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衡量,主要参考杨震宁等[20]、赵武等[17]的研究,将企业合作的外部组织分为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所在行业的其他企业、科研机构和实验室等五种类型,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与上述组织有合作关系则记为1,否则记为0,最后加总得到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广度,取值范围为0~5。
Kapetaniou 等[36]的研究表明,地理上的临近对于知识转移至关重要,地理上的接近程度越高,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就越频繁。而较大的地理距离不利于企业之间的互动,会降低双方知识交换的可能性。同时,地理距离也会限制企业间的相互监督,不利于双方建立并维持信任,最终影响企业间的合作质量[37]。因此,企业间的地理距离可以作为代理变量来衡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深度。具体而言,采用合作对象是否在本地(本区县)进行衡量,若合作对象在本地,则表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往来较密切,记为1;否则记为0。
3.2.3 调节变量:管理者风险偏好、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
对于管理者风险偏好(MRP)这一指标,由受访者自行评价自己是喜欢冒险还是宁愿规避风险;采用1~10 的分值范围来衡量,其中1 为非常不愿意冒险,10 为非常喜欢冒险。
对于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将其分为供应商社会联结(SSR)与客户社会联结(CSR)两个维度。其中,供应商社会联结采用如下方式来衡量:与最大的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家人、老乡、同学、战友、共同兴趣爱好、原同事、以往的业务伙伴等关系,或者是否由上述关系人介绍,若是,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同理,与最大的客户之间是否存在上述关系,若是,则客户社会联结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3.2.4 控制变量
为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参照锁箭等[1]、林润辉等[18]、马文甲等[19]、杨震宁等[20]、王文娜等[35]的研究,本文选取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企业创新投入(input)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年龄以(2018-企业注册年份)取对数来衡量;创新投入以2017 年创新活动的总支出(万元)加一取对数来衡量。对于企业规模的衡量,常用的指标有员工总数、营业总收入、年末总资产等。由于本文被解释变量采用新产品销售额占比这一指标进行衡量,如果采用营业总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指标,有可能造成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以全职员工总数加一取对数来衡量企业规模。另外,在模型中加入了省份固定效应和行业固定效应。
4 实证检验
本研究借助Stata16 软件,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依次将控制变量、调节变量和交互项加入表2至表4来检验各个假设,具体做法见下文,具体结果见表2 至表4。由于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为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比,而许多样本企业没有进行创新或新产品还没有推向市场,该项指标的数值为零,即被解释变量属于截堵数据,因此实证部分采用Tobit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系数
表2 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检验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1 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结果。根据表1,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出明显的右偏分布,表示进行创新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少,这一结果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开放式创新深度均呈现右偏分布特征,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广度与深度都比较低。管理者风险偏好呈现明显的左偏分布,表明大部分管理者都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供应商社会联结与客户社会联结均呈现右偏分布特征,表明多数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不存在社会关联。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较少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大于0.3,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35]。另外,VIF 检验显示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2,平均方差膨胀因子为1.29,再次证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开放式创新广度、开放式创新深度、管理者风险偏好、供应商社会联结、客户社会联结都与创新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这表明本文变量的选取是合理的。变量之间的显著相关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但为了进一步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
4.2 实证分析
4.2.1 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表2 给出了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模型回归结果。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广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其平方项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且结果显著,即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假设H1得以验证;开放式创新深度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即开放式创新深度积极影响创新绩效,假设H2得以验证。此外,借鉴Lind 等[38]的做法进行U 检验,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极值点为2.805,OB 的取值范围为[0,5],即极值点在自变量的数据范围内,并且能够在1%的统计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再次验证了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加入控制变量后,开放式创新广度、开放式创新广度的平方项、开放式创新深度这3 个变量的回归结果依然显著,且系数符号与显著性水平均未发生变化,表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同时发现,企业年龄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且结果显著,表明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加,反而可能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经营年限较久的企业已经不再追求产品的创新,而成立初期的企业为了维持运营并获取竞争优势,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生存压力,这一压力促使企业寻求突破与创新,因此成立初期的企业相对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水平;另外,企业规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这表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就越多,那么随之企业的创新绩效就越高;此外,企业创新投入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且结果显著,表明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的投入越多,企业所获得的创新绩效就越高。
4.2.2 管理者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分析
表3 给出了管理者风险偏好调节作用的模型回归结果。可见,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管理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假设H3得到了支持;而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交互项、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的交互项以及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深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管理者风险偏好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起到强化作用,且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假设H3a、H3b和H3c得到验证。
4.2.3 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的调节作用分析
同理,表4 给出了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的调节作用的模型回归结果。可见,供应商社会联结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供应商社会联结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假设H4得到了验证;供应商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交互项和供应商社会联与开放式创新深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供应商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假设H4a和H4c得到了验证;而供应商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说明供应商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4b没有得到支持。
表4 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调节作用的回归检验结果
另外,客户社会联结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客户社会联结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假设H5得到了验证;客户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交叉项、客户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深度的交叉项以及客户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客户社会联结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并对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假设H5a、H5b和H5c均得到了支持。
4.3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以上实证结果的稳健性,选取新产品或服务是否推向市场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而言,如果企业的新产品或服务已经推向市场,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由于新产品或服务是否推向市场是一个二元变量,因此使用Logit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5 至表7。从表5 可知,开放式创新广度和开放式创新深度对创新绩效分别具有正向影响且结果显著,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且结果显著,假设H1和H2得到验证。
表5 替换衡量指标后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检验结果
如表6 所示,管理者风险偏好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假设H3得到支持;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假设H3a得到验证;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的交互项以及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深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但不显著,即假设H3b和H3c未得到验证。
表6 替换衡量指标后管理者风险偏好调节作用的回归检验结果
从表7 可见,供应商社会联结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假设H4得到支持;供应商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交互项和供应商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深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即假设H4a和H4c得到了验证,但供应商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假设H4b未得到支持,同实证结果。客户社会联结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即假设H5得到验证,且客户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的交互项、客户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深度的交互项以及客户社会联结与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即假设H5a、H5b和H5c得到了支持。
表7 替换衡量指标后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调节作用的回归检验结果
总之,以新产品或服务是否推向市场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所得到的回归结果,与以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比来衡量创新绩效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在调节变量部分,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广度平方项的交互项、管理者风险偏好与开放式创新深度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假设H3b和H3c没有得到支持,与基准实证结果不一致,其他的检验结果均与基准实证结果保持基本一致。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在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创新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开放式创新作为一个新颖的创新范式,能够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中可能面临的资源匮乏、人才短缺、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本文从管理者风险偏好与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的视角,对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并使用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广度与深度均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开放式创新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即企业进行外部搜寻的广度并非越大越好;其次,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高风险偏好的管理者并不会对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施效果起到积极作用;最后,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积极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但是对开放式创新的实施效果起到了消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社会联结,帮助企业获得了具有针对性以及相对稀缺的优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依赖。此外,本文还更换了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来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基本支持以上结论。
5.2 理论启示
本文从理论上丰富了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领域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广度并非越大越好,中小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有限,过度广泛的外部搜寻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中小企业要把握好最佳开放程度,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风险偏好较高的管理者的确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要警惕管理者在创新管理过程中的懈怠,以免负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的实施效果。最后,供应链社会关系联结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具有稀缺性的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开放式创新这一资源获取方式,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注重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构建。
5.3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企业间的地理距离来衡量开放式创新的深度,这一方式导致无法讨论开放式创新深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这是本研究的一个遗憾。其次,本研究聚焦于管理者风险偏好在整体模型中的调节作用,但没有关注管理者的其他特征是否会在中小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活动中产生影响,未来将在此方面展开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