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究

2023-12-03宋新宇

英语教师 2023年16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学习者

宋新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移动学习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的关注和学生的青睐。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可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发展,因此,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探讨高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然而,我国高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词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方法单一、机械式记忆、单词遗忘速度快等。

当下,随着词汇学习软件的普及,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其即时性、便携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困境。在该背景下,简要梳理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移动学习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势与挑战,对其实施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改进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移动学习

2000 年,爱尔兰学者基冈(Keegan 2000)的专题报告首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引入我国。他认为,通过将多媒体信息与电话相连,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学习。然而,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的发展,移动学习的领域不断扩大,不同时期人们对移动学习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叶成林、徐福荫(2004)提出,移动学习指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和移动设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的实现需要特定移动设备的支持,亚历山大·戴伊(Alexzander Dye 2003)强调移动设备要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供支持。当前,移动学习主要指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软件支持学习者的移动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摆脱时间、空间对学习行为的限制,此外,还具有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多样性及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交互化等特点。

二、理论基础

(一)非正式学习理论

学习方式可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余胜泉、毛芳(2005)指出,非正式学习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发生的学习形式,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主要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传递和渗透知识,包括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学习,更加体现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移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区别在于移动学习有一定的载体和工具,而非正式学习则范围更广一些,可以不需要载体。基于此,可以认为移动学习是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非正式学习的高级形式,是实现非正式学习理论的途径。

(二)多模态理论

多模态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模态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官模态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作为最早的多模态理论研究者之一,巴特(Barthes 1977)探讨了图像在意义表达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强调了视觉图像的重要性,认为其可以较为显著的影响语言表达。多模态理论主要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教学手段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使其多种感官可以协调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其学习效果。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多模态移动学习模式成为现实,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移动学习应用于英语词汇学习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移动学习应用于词汇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早,且目前此领域仍蓬勃发展。早期的研究主要是进行移动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研究者将学习英语词汇所用的传统纸质课本转变为以手机为主的移动工具,使学生通过手机邮箱和短信的传输学习词汇。桑顿和豪泽(Thornton&Houser 2005)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实验通过电子邮箱将英语词汇定时发送至大学生手机上,结果表明用手机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利用传统的课本。同样,卡沃斯和伊布拉辛(Cavus&Ibrahim 2009)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手机短信服务(SMS)学习英语词汇的有效性,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更多新词汇,且他们对此学习方式总体持积极态度。但是,斯托克韦尔(Stockwell 2007)指出短信成本较高且容量有限,呈现的内容也较单一,影响了学习者使用的积极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移动学习呈现内容的不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塔基(Taki 2011)根据学习者视觉和言语能力的高低,将不同形式呈现的词汇内容发送给四组学习者,结果显示对具有高视觉和高言语能力的学习者来说,提供带有图片或文字注释的学习材料会提升学习效果,此项研究证实了词汇多模态呈现方式的功效。

此外,还有很多研究者将研究重心集中在移动设备和移动资源的开发和设计上,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比尔金和托克劳(Bilgin&Tokel 2019)研发了一款移动应用程序,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在语境条件下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结果表明移动技术辅助下的情境化学习环境能够增强英语词汇学习效果。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国外的研究,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国内的研究也快速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杨丽芳(2012)探讨了大学生基于移动学习的四种英语词汇学习模式。武丽娜、刘永权(2016)以某英语单词学习APP 为例,探讨其开发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原则。也有学者(王卫利2018;陈真真、林旭2019)对影响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如万里行(2018)探讨了移动终端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结合,并提出相关的整合策略。

另外,关于移动学习的实证研究正在兴起。李思萦、高原(2016)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为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技术与多模态结合对词汇记忆的保持效果最好。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凌茜、王皓、王志浩(2019)发现通过游戏软件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是有效的,特别是在语境条件支持下的提升最为显著,但学习者未能在游戏化移动学习中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同时,有些学者意识到协作互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如毕鹏晖(2017)运用自我评估和同伴互评的方法,在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中融入了形成性评估模式,实证研究显示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以上研究反映了移动学习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将移动学习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将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综合相关文献发现,此领域的研究对象以高校学生为主,对中学生的移动学习实证研究较少。究其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几点:一是需要深入探讨和设计出较为高效的中学英语词汇移动教学模式;二是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学校的移动设备和网络配置,以及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实际情况。因此,如何设计和实施实用的移动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是目前将移动学习应用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面临的问题。

四、移动学习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势和挑战

(一)优势

1.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

移动学习高度片状化,适合可利用小块时间进行学习的学科。英语词汇内容短小,具有分散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开始和结束,因此非常适合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移动学习辅助的词汇教学可有效克服学生机械式记忆、学习效率低等弊端。与以往的死记硬背不同,经过精心设计的移动客户端,依据一定的词汇习得理论将词汇进行整合,让学生遵循科学的习得规律进行学习。这使学生不用再进行烦琐的词汇总结、归纳和梳理工作,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效率。此外,移动客户端还将英语词汇学习资源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加深了其对单词意义的理解,有效地减轻了其记忆单词的负担,对于其提高记忆效率、延缓遗忘速度意义重大。

2.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移动互联网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大量的学习资源,可有效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主动测试英语词汇水平、观看教学视频、阅读英文原著等,多方位拓展词汇量。此外,有些游戏式移动程序的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当其成功通过词汇学习的游戏关卡后,能够增强自信心,获得自我效能感。各种词汇学习形式让学生通过不断重复形成牢固的记忆,拥有快乐和便捷的学习体验。相比传统的英语词汇课堂,移动互联网平台更能够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能够科学、合理地监控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张晋林2014)。

(二)挑战

1.对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的挑战

诚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更具有时效性,大量的信息碎片涌入学生的视野。然而,这种现象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不仅是语言学习,任何学习想要有所获,都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学习,面对学习材料时不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然而,移动终端充斥着大量与学习无关的信息不时吸引着学生,导致其注意力分散和转移,不能将精力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个学习界面上,甚至有时沉溺于娱乐信息中,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面对网络信息的泛滥,学生要提高自觉性、增强自控力,在众多资源中确定学习内容后深入钻研,不半途而废。

2.对教师指导和监管能力的挑战

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仍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其具有发生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导致学生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时有较大的自主性,可能会造成学习过程太过随意和自由散漫。此外,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移动终端的诱惑性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必须依赖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合理监管。为了确保英语词汇学习效率,教师应对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时间作出合理安排,设置时长上限,鼓励其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并在课后实行线上管理,定时跟踪其学习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五、移动学习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移动学习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语言学习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移动学习与英语学习的结合越来越密切。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移动学习的策略。

(一)在课前推荐或研发英语词汇学习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目前互联网上的英语词汇学习软件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面对各种英语词汇学习资源,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尤其对认知和甄别能力都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更是无所适从。如果让学生自主挑选,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学习困扰,达不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为了避免学生难以取舍或盲目选择,教师可以对市面上比较典型的英语词汇学习软件进行筛选和分析,如单词的发音、词义讲解的方式、记忆的模式规律等,并详细说明使用方法,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其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本学年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自主研发自定义词库软件,突出词汇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利用教师为其量身定制的词库可以有侧重地学习,主次分明,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循序渐进地记忆英语词汇。

(二)将传统课堂与移动终端相结合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形势下,首先,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条件,让传统课堂配合移动终端的使用,实现传统教学与移动学习模式的互补。在带领学生识记英语词汇时,教师可以引入移动终端擅长的项目,更多利用视觉和听觉刺激其记忆神经。在讲授某个单元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搜集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或观看视频、演讲等,在加深其对词义理解的同时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英语学习注重实践运用,教师在确保课堂词汇输入的同时,要强调词汇的输出。借助移动终端,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词汇。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词汇学习策略,如精加工策略等,从而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拓展英语词汇

因为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需要在课后通过不断重复巩固所学知识。借助移动设备,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复习。根据记忆规律,英语词汇软件会以拼写、例句、搭配等其他形式再次考查学生识记错误的英语词汇,直至他们掌握为止,从而促使其对英语词汇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移动终端具有大量的游戏类程序,如词汇PK、闯关等,可以让复习和巩固词汇的方式不再单一,提高复习记忆效果。此外,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是限定的,对于英语水平较高或希望深入学习的学生而言,课堂讲授的内容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互联网上的资源是丰富的,借助各类英语学习论坛、公众号或者单词学习APP中的学习社区,学生可以与其他英语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和讨论自己最近阅读的英语文章或配音的英语视频,逐步加深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从而丰富和拓展英语词汇知识。

(四)在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实时反馈

随着QQ 和微信等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及时和多元化,互动性也更强。比如,教师可以组建班级微信群,要求学生在完成每日词汇复习任务后,将当天的学习成就分享至微信群或朋友圈,获得教师和同学的点赞,从而提高其学习的附属内驱力。师生还可以在微信群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形式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学生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有效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还能促进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的实时反馈及时了解其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进度和困难,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着重强调,对个别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答疑。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词汇学习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