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头孢克肟与中药取穴贴敷联合应用于小儿肠炎的效果
2023-12-02祖红杰
祖红杰 刘 辉
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2.漯河弘济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小儿肠炎是小儿高发疾病之一,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的的营养增多,但是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比较脆弱,导致喂养不当或食物不洁时易发生消化系统紊乱[1]。大多数肠炎患儿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例如腺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导致小儿机体体液失衡、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严重者发生酸中毒、低钾血症等并发症,损害小儿身心健康[2]。临床常采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易引发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疗效。因此,加强小儿肠炎有效治疗十分必要。目前,中药理疗治疗逐渐被人们应用于临床,中药取穴敷贴是将中药贴贴敷于穴位处的一种治疗方式,在便秘、慢性乙型肝炎等患者中已被应用[3-4]。本研究将头孢克肟与中药取穴贴敷联合应用于小儿肠炎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儿科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17个月,平均年龄(10.63±2.78)个月,病程3~5天,平均病程(4.22±0.63)天;38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3~18个月,平均年龄(10.72±2.66)个月,病程3~6天,平均病程(4.52±0.67)天。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纳入标准:(1)均符合《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中小儿肠炎相关诊断标准;(2)均无精神障碍、传染性疾病;(3)治疗前均未使用相关止泻药物。排除标准:(1)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2)患有有肝、肾功能疾病;(3)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颗粒(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94,规格50mg)治疗,每次用药剂量根据患儿体重调整,1.5~3mg/kg,饭后口服,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贴片取穴贴敷治疗,敷贴成分:丁香、肉桂、白术、吴茱萸均等量研磨成粉,用姜汁醋调成膏状备用,制作成将6×6cm的敷料贴片与患儿神阙穴处热贴敷治疗30分钟,2次/d,期间随时观察,若发现患儿不适或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及时给予处理。两组患儿均治疗5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者消失,排便次数恢复正常,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70%,但小于95%;有效:临床相关症状基本得到改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30%,但小于70%;无效:临床相关症状未改善或病情加重,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小于30%。显效与有效例数相加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2)记录两组患儿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症状消失时间。
(3)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腹痛、恶心。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表1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2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21%(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的比较[n(%)]
2.2两组患儿治疗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 表2显示,两组患儿腹痛、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78±1.21)d、(1.72±1.35)d、(2.41±1.67)d、(1.34±1.11)d,短于对照组腹痛(2.64±1.46)d、腹泻(2.63±1.45)d、发热(2.63±1.45)d、呕吐(2.63±1.45)d(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
2.3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的比较 表3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62%、7.89%,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小儿肠炎好发于春秋季节,6个月至18月的小儿是此病高发人群,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有一部分患儿可伴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等症状[7-8]。小儿一旦出现肠炎,会大大降低小儿生命质量,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会因为缺钾而出现肠麻痹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有数据显示[9],小儿肠炎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约30%以上,因此小儿发生肠炎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进行有效治疗。目前抗生素治疗已成为临床小儿肠炎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头孢克肟比较常见。头孢克肟颗粒无味、稳定性较强、不溶于水,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能够阻滞细菌细胞壁合成,从而起到抗菌目的,在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已被发现抗菌治疗效果较好,可短时间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康复[10]。
在中医中小儿肠炎被归为“泄泻”范畴,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小儿机体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易寒易冷,脾胃为泄泻病主要位置,若脾胃虚弱受到损害,则进食之后清浊不分、水古不化、运化失职,因此出现大便清稀、久泻不止,这就是泄泻[11-12]。西医治疗小儿肠炎主要是以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脱水为主,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儿病情易反复,故本文将中药取穴贴敷联合应用于治疗。中药取穴贴敷是将丁香、肉桂、白术、吴茱萸等量研磨成粉之后与姜汁醋调成膏,贴于患儿神阙穴处进行治疗。丁香、肉桂可散寒止痛、补肾助阳,白术可健脾化湿、补气利水,吴茱萸降逆止呕、温脾益肾,以上药物配置成贴片贴敷治疗,具有益气健脾、除湿止泻的功效。曹娟等[13]在小儿病毒性肠炎治疗中运用了重要取穴贴敷,结果显示疗效更佳。本研究将头孢克肟联合中药取穴贴敷治疗小儿肠炎,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2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80%(P<0.05),且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患儿短(P<0.05)。说明联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可以显著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促进恢复。蒋艳等[14]研究同样发现中药穴位贴敷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对照组少,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62%、7.8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方法治疗均有一定安全性。陆锦珍等[15]和马俊华等[16]研究与本文相似。
综上所述,头孢克肟与中药取穴贴敷联合治疗小儿肠炎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