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的类型及其现代设计转化策略
2023-12-02何禄
何禄
[摘 要]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可以分为实用器具类、装饰图形类、服饰织物类、宅居陈设类四个基本类型,对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的现代设计转化应该遵循充分尊重地方性知识,树立“设计为人”的理念,将传统与创新、功能与审美进行有效结合的研发策略。
[关键词]文化资源开发;民间造物;艺术设计;设计转化
造物指的是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意义。1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造物设计伴随着人类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我国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农业、手工业活动的发展历程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造物设计品,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是人们日常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发掘和利用具有独特面貌和价值的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找出其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之间的契合点,进而设计出能够被市场认可的文化创意产品,不失为传承与发展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思路。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运用设计学的视角研究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成果尚属少数,所见的论著如《壮族民间造物的设计观念解析》2《壮族设计艺术史及其文化研究》3等虽对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做了研究,但是尚未形成体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以设计学的视野对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设计资源进行分析与研究,将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开发和发掘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将其转化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设计产品,即可以寻找适合广西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及新出路。
一、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基本类型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对民族民间造物的分类往往是从造物的性质和特点找出依据。由于民族民间造物的研究和民间工艺、民俗艺术、民间美术等领域的研究存在重复和交叉,因此,对于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划分还需要同时结合民间工艺、民俗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研究领域的角度来进行分类。王朝闻先生曾把民间造物研究的对象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型。1张道一先生将民间造物研究的对象划分为衣饰器用、环境转点、节令风物、人生礼仪、抒情纪念、儿童玩具、文体用具、劳动工具等八大类。2王树声先生将民间造物的研究对象分为独立欣赏价值、日常生活用品、不能独立欣赏品三大类。3参考以上学者对民间造物的分类方法,结合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材料、制作工艺、功能、形态等特征,笔者将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分为实用器具类、装饰图形类、服饰织物类、宅居陈设类四大类型。
实用器具类包括石质器具(如石斧、石锛、石锄、石钺、石犁、石矛、石凿、石刀、石镰、大石铲等),骨制器具(如穿孔蚌刀、骨锛、骨铲、骨斧、骨矛、骨针等),陶瓷器具(如碗、盏、盘、杯、碟、盒、钵、壶、罐、瓶、灯、炉、洗、盂、薰炉、魂瓶等),青铜器具(包括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禮器等,如弓、弩、剑、矛、镞、铜罍、铜卣、铜尊、铜盘、铜桶、铜凤灯、人俑座灯、铜盆、铜案、铜镜、铜鼓等),铁制器具(如锸、铲、犁、锄、铧、耙等生产工具,剑、矛、刀等兵器),银制器具(如镯子、戒指、项链等),漆器(如耳环、盘、案、奁、盒、豆、盆、桶等),竹木器具(如踏犁、秧马、耘爪、水筒车、木耙、耜、木锄、打谷桶、箩筐等),民间乐器(包括棒棒、扁担、云板、砻、沙滴、钖杖、师刀、手锣、板兰、马锣等),运输工具(包括舟、木船、帆船等)。
装饰图形类包括几何图形(如曲折纹、方格纹、漩涡纹、重菱纹、网状纹、米字纹、席纹、晕圈纹、游旗纹、符箓纹等),动物图形(如狗纹、翔鹭纹等),植物图形(如叶脉纹、卷草纹等),人物图形(如佩刀人物纹、人面纹、正面人物纹、侧身人物纹、羽人纹等),自然图形(如太阳纹、云雷纹、卷云纹、水波纹等),生活器具图形(如铜鼓纹、船形纹等),宗教美术与图案(如神像画、符箓、剪纸等)。
服饰织物类包括服饰装饰品(如璜、钏、坠子、管、玉扣、玉片、绿松石珠、媚蝶、珠珰、藤笠、项圈、耳环、手镯、银簪等),纺织、缝纫工具(如网坠、陶制纺轮、纺缚、打纬刀、卷布轴、经轴、梭、引经杆、分经杆、马头、挑经刀、提综杆等),服饰款式(如左衽衣裳、贯头式短衣、短袖衣、无裤裆短套裤、羽毛衣裳、桶裙、黎桶、婆衫、婆裙、蓑衣、婚服、孝服、祭祀服等),鞋帽(如羽毛帽子、草鞋、木屐、竹屐等),织物面料(如桂布、桂管布、白 、练子、壮锦、绣球、动物羽毛、植物纤维、蚕丝等)。
宅居陈设类包括广西民族建筑,如干栏建筑、墓葬建筑、寺庙和宗教建筑、窑址建筑、土司衙署建筑、书院建筑、干栏的附属建筑(粮仓、牛栏、猪圈、田寮),桥梁(石桥、风雨桥),公共娱乐建筑等;建筑装饰形式,如屋脊装饰(金钱图形、牛角形、凤凰图形、葫芦图形等),挑手装饰(如意莲花挑手、鱼头挑手、莲花头挑手等),柱头装饰(灯笼形柱头、绣球形柱头、瓜棱形柱头、宝瓶形柱头等),柱础装饰(蜂鼓形柱础、花篮式柱础、宝瓶形柱础等),大门装饰,窗户装饰和栏杆装饰等。另外还包括室内陈设物品,如椅凳类(如靠背椅、扶手椅、花栏椅、躺椅、竹凳、小方凳、长条凳、拱背木凳等),床榻类(如架子床、罗汉床、矮榻、连榻、折叠榻等),几案类(如茶几、套几、八仙桌、篾桌、饭桌等),橱柜类(如橱、柜、箱、盒等),台架类(如衣架、书架、床架、博古架、床屏、厅堂屏等)。
总体而言,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包括物质文化的同时也蕴含了精神文化,造物类型在形态上存在相互重叠、交叉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的差异性。这些广西民族民间造物为广西本土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风格样式参考和设计创意来源。
二、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设计特征
以现代设计的视角来观照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其具有三个重要的设计特征。
首先,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善于利用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作为元素。人们在造物之时,自然而然地吸收自己熟悉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为元素,如水波纹、云雷纹、太阳纹、蛙纹、船纹、羽人纹、翔鹭纹等装饰图形设计。石器设计从旧石器时期的打制石器发展到新石器时期的磨制石器,再发展到后来的石刻雕塑等,其造型都以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为元素并且不断得到丰富,如从简单的半球体、球体发展到有口、颈、肩、耳、腹、足、盖等复杂的形态。广西民间铜鼓造型也由最初的类似锅的造型发展到后来装饰有图案纹样、青蛙、耳、足等复杂造型,说明壮族人民的造型能力在逐渐增强。
其次,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善于将简单的造物结构发挥出最大的实用功能。民间造物的各个功能性构件之间相互联系和组合达到人们所需要的最佳效果,能够将材料和人的需求巧妙结合起来。如桂北和桂西北山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踏犁,其设计形制为长约6尺,上端设握杠,下端往前曲,设置铁嘴。使用踏犁翻土时,须手握柄的上部,左脚踏住柄下部的横木,用力压犁入土,手操柄将土翻起。踏犁使用之时借助杠杆原理能够更为轻松地进行翻土耕作,既经济又实用。
最后,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善于合理运用材料且形式灵活多样。例如人们能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社会价值进行造物,如壮族追求服饰的保暖、适合于生产劳动而采用葛麻、蕉叶等为材料制作衣服,人们为了使自己居住得干爽、透风而采用木质材料来建造干栏。
广西民族民间造物所体现出来的上述设计特征,往往会影响和制约以民族民间造物为基础所开展的现代设计创作。实际上,丰富多样的广西民族民间造物是研发具有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设计产品必须运用的元素,也是广西本土设计产品研发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三、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在现代设计中转化的策略
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凝聚着人们非凡的智慧和汗水,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是现代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设计运用,首先应该认真审视民间造物与人、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民间造物背后“人”的关注,其次则需充分利用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设计特征,通过现代艺术设计手段进行再创作。这样才能使当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回归本质。
(一)充分尊重地方性知识,树立“设计为人”的理念
“地方性知识”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中产生并由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知识,是各个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知识的结晶。每个民族都有关于自己民族生存、发展的详尽、复杂的知识体系。地方性知识强调行动者自己的“常识”或“一般”的情境化知识,但他们并非知识“土话”或“琐事”。1它是来自当地文化的固有的东西,是一种具有本体地位的知识,是人类学家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对当地文化所作出的翻译与阐释。地方性知识能够从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体系、亲属结构、政治意识形态等层面上寻找有助于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文化内核,对于理解民间造物设计及其文化的智慧、价值等提供新的视角。在广西民族社区中,民间造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信仰、节日庆典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找不到所谓的设计师,但到处都有造物设计品。民间造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生活中充满着民间造物的形式、功能和符号象征,这些民间造物都是人们地方性知识的物化体现。因此,对民间造物进行现代设计转化之时应该利用人们的地方性知识,设计出符合人们的文化观念的产品。如广西武宣一带的壮族,过去人们会给患疳积的小孩胸前佩戴一块猴掌,认为小孩患疳积是猴妖在捉弄,给小孩佩戴猴掌就能夠吓跑猴妖,从而使小孩痊愈。在当下,人们可以根据这一地方性知识,以猴掌为元素设计出符合上述地方性知识且小孩喜爱的文化创意产品。
利用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元素进行现代设计过程中尊重地方性知识,实际上也是“设计为人”理念的体现。“设计为人”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设计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因此,设计不仅仅关乎生产商、设计师、消费者,也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如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标志设计,该标志融合画眉鸟与音乐符号元素,既具民族传统特色又具时代感,很好地体现了广西民族地区人们唱山歌的风俗,又表现出民歌艺术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特点。劣质的设计作品会阻碍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市场上一些丝巾、文具、茶具等物品,虽然运用了部分民间造物的元素,但因没有很好地研究民间造物的精神内核及艺术特征,在运用元素之时普遍存在着简单堆砌、雷同、张冠李戴的现象,很难满足受众对设计产品的需求,此类作品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族民间造物的精髓,从长远来看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与发展是不利的。
(二)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功能和意义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部分造物设计品所承载的历史记忆逐渐消失,部分造物设计品由于人们仍然在使用而继续传承和延续。因此,在继承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理念及其设计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设计,需把握“时代性”这一社会发展趋势,以再现、概括、提炼、移植、分解重组等现代艺术设计方法,使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元素巧妙地植入现代设计产品之中,拓展其生存和发展空间,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们的文化诉求。
首先,将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美学特征转化到现代设计产品之中。即在设计之时充分考虑到民间造物的造型、材料、色彩等审美特征,通过艺术提炼,使民族性与现代性在现代设计产品中达到和谐统一。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大楼以现代钢架结构为材料,以壮族铜鼓为元素,设计出既具有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特点,又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建筑,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民族民间造物的现代创新运用。贝聿铭先生认为:“民族艺术要从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和现代生活当时来考虑,古老的东西很美,但不能照搬,民居上有许多好东西,活的根应当到民间采集,对民族化的探索,绝非仅仅套用某些形式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部件,如海棠花窗、漏窗、宫灯之类得以求得‘神似,而是在于认真辨别精华和糟粕,把有优秀传统的建筑手法,如院落、园林、色彩、装饰等用历史的、文化的现代生活的发展观点加以创新,古为今用。”1
其次,将广西民族民间造物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设计产品之中。许多民间造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祈福纳祥的圣物、认知教化的工具等。实际上,今天的人们也同样认同这些蕴含在传统民间造物上的文化内涵。对于现代设计而言,则是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赋予产品相同的文化内涵,使其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产品的外在形式。例如广西民族服饰中的盛装是人们在重大节日中穿戴的,象征着人们对节日的重视,也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认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中收藏的磨漆画《日月同辉,八桂呈祥》就是以广西十二个民族人物着盛装的形象为设计创作元素,表现了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幸福的丰富内涵。
(三)功能上的转化与拓展
广西民族民间造物首先具有满足人们实用需要的功能,这一属性也是人们造物制器的原动力。例如壮族先民的陶器就是为了适应生活实用而设计制作的,陶器能够煮、炊、盛装食物、汲水等,其“功能之美,给原始人带来的美感,丝毫不亚于一种现代工业新产品如彩电、电冰箱、小汽车等刚问世时那崭新的功能之美给现代人带来的审美快感”。2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民族民间传统的造物品其功能上已经消失或者改变,在进行现代设计之时不仅可以从传统民间造物的本来功能上进行思考,也可以从其后来的功能上进行思考,或者通过设计创新,赋予产品以新的功能,使之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例如桂南地区出土的大石铲,其原来的功能既是生产工具,又是祭祀圣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石铲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直至考古发掘出土,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其已经完全丧失了本来的功能。以大石铲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现代产品设计,可以延续大石铲的基本造型,并赋予新产品以全新的功能,如设计出大石铲形状的电脑小音箱、钥匙扣、耳坠等。
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并不是对传统民间造物功能的否定,而是通过对材料、技术、造型等方面的改变,在传统民间造物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功能来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如“印象广西——2016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的获奖作品凤灯系列产品,就是以广西出土文物铜凤灯为设计创意元素,设计出了茶具、抱枕、鼠标垫等多种功能的产品。
民族民间造物还强调其认知的功能,通过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设计出来的器物,能够让人很容易就认出其功能和审美形式上的要求。例如壮、瑶等民族所使用的铜鼓,人们在铜鼓的表面刻画出本民族的图案装饰纹样,使铜鼓让人一看就知道其不仅是乐器,还是一种圣器。铜鼓的图案装饰纹样让人赏心悦目,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同时也达到了形式和宗教象征内涵的目的性统一。对于现代设计产品而言,也需要利用广西民族民间造物具有强烈认知功能的特点,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实际上就是要研究、了解且能合理、创新运用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
余论
中国设计创意的源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设计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取向之上,应该从传统的造物设计之中寻找现代设计的灵感。同时积极学习并利用现代新工艺、新材料,创作出既具有时代感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作品。对于广西地方特色现代设计产品的研发而言,深入研究民族民间造物资源是其不可回避的途径之一。按照文化变迁的理论,文化的变迁是绝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如果一味刻板地强调保持民族民间造物的原汁原味而不加以发展,则与文化发展的规律相悖。在研究和传承广西民族民間造物之时应该继承其深层的精神内核,而不仅是肤浅地照搬民族民间造物的外在形式。这就需要用现代设计学的理念对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进行重新审视,设计出符合当下人们审美需求并富含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新产品。因此,运用广西民族民间造物资源进行现代产品设计,可以取其“形”,即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对民族民间造物资源进行提炼、改良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性的同时又能体现民族特点,也可以延其“意”,即在进行现代产品设计之时,沿用民族民间造物的文化意义,使民族民间造物设计的精神内核在现代设计产品之中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