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曲艺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3-12-02霍雄光
霍雄光
[摘 要]地方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传承与发展均面临诸多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以梧州曲艺为例,探讨受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地方曲艺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索有序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曲艺;梧州;传承;发展
曲艺是一种具有浓厚民间艺术色彩的说唱艺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发展演变形成,善于反映生活,广泛流行于民间”1,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据统计,中国现存的传统曲艺种类约有400多种,流布广泛,形式多样。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众多文化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地方曲艺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瓶颈,部分地方曲种已经出现濒危之势。在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大力弘扬、有序传承、创新发展地方曲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梧州曲艺的源流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理位置与广东相连接,地处西江、桂江、浔江水口,是东西南北的水陆交通要道的重要城市。梧州拥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以来为繁荣的商埠,辉煌灿烂的历史孕育岭南文化、古广信文化、龙母文化、水上文化、商贸文化等多元文化。梧州还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梧州大多数居民使用粤语(白话)。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为曲艺在梧州生根发芽打下基础。
(一)梧州曲艺的起源形成
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资本经济从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沿西江而上,梧州的经济快速发展,随之带来了文化的民间活跃,曲艺艺术也在梧州活跃起来。清末民國时期,梧州第一个曲艺团体“乐乐乐”乐社成立。在以后几十年间,乐和社、凯社、韶社、半闲乐社、盐业工会俱乐部和中山室等一批乐社陆续成立。这些民间乐社也称为“私伙局”,乐社成员大都是民间艺人和喜欢唱粤曲的老年人。他们自备乐器或在室内、街头、空地表演,或受邀走进酒楼演出。加上广东粤剧红船班经常进入梧州演出,两广的粤剧曲艺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为梧州曲艺的萌芽厚植沃土,最终形成了曲艺艺术基本生态链条。
(二)梧州曲艺的多元发展
20世纪60年代,梧州市木偶剧团成立,剧团以唱为主,团员表演木偶兼演曲艺。民间曲社在大南路洞天商场设曲艺局茶座,在大南酒家设有剧场、茶座。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带来的流行音乐逐渐占领文艺市场。梧州曲艺演出市场受到较为强烈的冲击,逐步低迷。但在民间,梧州城区基层镇街所的民俗文化仍较为浓郁,梧州曲艺在民间还是得到了较为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当时,梧州曲艺表演艺术家受梧州水上文化的影响,把疍家人用“白话”唱的水上歌谣与起源于广东佛山的粤曲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梧州地方特色的曲艺——“梧州渔咏”,其中以《鸳江女民兵》为代表作。进入新世纪,梧州曲艺呈现多元发展。梧州渔咏、莲花板说唱、岭南龙舟鼓、卖鸡腔等曲种蓬勃发展。
(三)梧州曲艺的全盛发展
2012年起,梧州曲艺进入了全盛的发展时期。梧州曲艺的创作以现实题材、传统文化题材为导向,紧紧把握曲艺的时代性和大众化特点,以平易朴实的风格着力讲好梧州故事、广西故事、中国故事,涌现出一大批新人新作。以梧州粤剧团青年演员为班底的龙舟说唱《龙船情缘》,代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参加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获节目提名奖。2016年,龙舟鼓说唱《村官赞》、莲花板说唱《二叔公》分别获得首届广西曲艺展演曲艺文学奖和曲艺表演奖。2019年,莲花板说唱《生命的呼唤》获第二届广西曲艺展演最佳文学奖,入选第五届“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与第十六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播。2022年,卖鸡调《花农舞春风》获第三届广西曲艺展演优秀表演奖。同时,在表演艺术家持续创新下,一种结合岭南文化、粤剧文化、梧州水上民歌等元素创作新曲种——“广西南曲”脱颖而出。梧州曲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钟杏沂表演的广西南曲《香莲传》荣获2019年广西基层文艺汇演一等奖以及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青山永驻爱民心》入围了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梧州曲艺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二、梧州曲艺的主要种类
梧州曲艺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与大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通,曲调和唱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梧州渔咏
梧州渔咏是西江流域疍家在劳动、生活中消愁解闷、抒发情感的一种说唱艺术。由梧州水上民歌发展而来,使用梧州白话方言说唱。其中,梧州渔咏“叹花调”,属劳动说唱类别,主要表现疍家在江上捕鱼辛勤劳动的曲调。音乐风格真挚质朴,即兴性较强,说唱形式群体性较强,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唱词积极向上,反映了疍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期盼年年丰收的美好心愿。
(二)莲花板说唱
莲花板说唱是活跃在两广地区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在梧州比较流行。它由表演者手拿竹板或碟子,边敲打边演唱,竹板和碟子合用,制造气氛和烘托情绪。过去艺人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表演者擅长随编随唱,说唱自我见解,抒发心中感情。从编、演到传唱,即时性较强。
(三)岭南龙舟鼓说唱
岭南龙舟鼓说唱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从广东地区流传到梧州。其表演形式主要以清唱为主,说白为辅。表演者演唱时一人手执木雕小龙舟,胸前挂小锣小鼓,控制节奏,边唱边敲。唱词多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四句为一组,腔调简朴流畅,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说唱内容涵盖了众多广泛流传的古典民间故事与传说。
(四)梧州卖鸡腔
梧州卖鸡腔原是广东开平传统曲艺卖鸡调的一种,后传入梧州。唱词字数不限(七字句为主),不分上下句,押韵。唱腔有固定过门和拉腔。易唱、动听,深受群众接受和欢迎。梧州卖鸡腔用开平方言演唱,信手拈来,随口而唱。
(五)广西南曲
广西南曲是新创曲种。它是由岭南文化、粤剧文化、梧州水上民歌等元素所形成,以粤语方言说唱的形式叙述故事。其曲牌汲取了粤曲的音乐元素,结合梧州的地方民歌小调。曲调既有强烈的叙事功能,又有抒情的歌唱性,既华丽委婉,又朴实自然活泼清新。
三、梧州曲艺的发展瓶颈与原因分析
虽然梧州曲艺行业不断通过曲目创作、作品翻新、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传承曲艺,也取得了较为骄人的成绩,但在国内曲艺行业市场的整体下滑的大形势下,梧州曲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难点。
(一)梧州曲艺受众面窄
梧州曲艺由于多使用地方方言说唱,地方文化色彩较为浓郁,流行性较差,受众面较小。梧州传统曲艺多以粤语表达进行演出。粤语仅为两广的方言,从发音到诵读,与其他地方性语言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异性,梧州曲艺较难受到其他地方观众的理解和喜爱,导致梧州曲艺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与发展,这些外在因素使得梧州曲艺受到极大的限制与约束。同时,梧州大中小校园内使用方言的程度逐渐降低,给梧州曲艺传播所需要的语言环境带来极大的制约。青少年不仅在传习传统曲艺受到影响,在欣赏梧州曲艺时也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曲艺艺术传承断层
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曲艺的人群逐渐减少。随着老一代的曲艺艺人相继离世,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严重。原来蓬勃发展的梧州民间曲艺社团现阶段所剩无几。部分民间曲艺仅为形式上存在。虽然梧州市从2014年起开展“粤剧进校园”项目,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演出、表演辅导、讲座沙龙、节目创编、宣传片拍摄等方式,全面拉开了戏曲进校园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众对曲艺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的认知偏差,使得曲艺传承的效果大打折扣。曲艺表演人才总体人数逐年下降,导致梧州曲艺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上出现断层。
(三)曲艺爱好者人数骤减
隨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文化的追求发生转变,这是梧州曲艺发展瓶颈的主要因素。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极为快速。这使得众多年轻人与部分中年人,对流行音乐、交响乐等多种音乐形式或相声、喜剧小品等其他曲艺形式产生更大的兴趣,导致传统的曲艺形式受喜爱程度逐渐降低。
网络时代,人们利用手机足不出户即可看到多种艺术节目,相比传统形式的地方曲艺要到剧场或者广场观看的方式,网络更有欣赏便捷和价格低廉等优势。面对多元化网络节目的选择,人们无暇顾及传统曲艺。新型的娱乐形式的出现也对曲艺艺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唱K、跳广场舞、网络游戏的出现,影响到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未能进行时代性包装的曲艺艺术,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多媒体形式对于梧州曲艺的播放极为有限,而大多在新闻报道方面,很少传播具有梧州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1。传播与展示途径的减少,导致现阶段很多青少年对于传统的梧州曲艺了解极为有限,对粤剧、粤曲和曲艺无法区分,甚至一无所知。喜爱曲艺艺术的观众大多老龄化,年轻人喜爱曲艺的人数日益减少,整体人数越来越少。
四、梧州曲艺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打造梧州曲艺民间生存链条
1.回归传统,打造原味“梧州曲艺”生存场域
梧州茶楼文化丰富,这是梧州的百年传统,根植民间,深受梧州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饮茶”是梧州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茶楼曾为梧州曲艺提供了生产的场所和发展保障。可惜“饮茶听曲”的老风俗,只剩“饮茶”,未闻“听曲”。利用茶楼为梧州曲艺演出打造原汁原味的固定场所,结合梧州的水上文化打造船上曲艺表演舞台,使之成为梧州曲艺展演基地或平台,不失为一种让梧州曲艺重现繁荣的途径。
加强文化部门和科研院所、各级各类学校的合作。做好“梧州渔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做好“水上民歌”“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留住“老底子”,做好口述史,走访老艺人,“对当地现存的曲种、曲牌、曲目、水上民歌进行系统整理,做好数据资料留存,做好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1。通过保留梧州曲艺的本真性,做好理论研究和演出实践工作,有选择的复排传统节目,通过演出平台,将传统文化送回百姓身边。开展曲艺进基层等公益演出活动,让曲艺进乡村、进社区、进街道。适时举办大众化的曲艺大赛,找回民间艺人,营造氛围。在弘扬与传播梧州曲艺文化的同时,积极倡导曲艺文化的传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立足地方的文化资源禀赋,彰显地方曲艺的文化特色,以文艺精品提升文化自信,为梧州曲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又能带动梧州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补充市民的精神食粮。
2.从小抓起,构建大中小学“传—学—演”的生态场域
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项目,弘扬与宣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让曲艺走进大中小学。教育得从小抓起,从基层抓起,结合国家美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做实做大“戏曲进校园”项目。开拓或保持曲艺在大中小学校美育工作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把欣赏曲艺当作审美鉴赏活动来进行,当作“第二课堂”开展,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对民族艺术和本土文化的热爱。有了这种美育意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学生会听、会唱曲艺,自发表达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才能真正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持续加大扶持示范性学校的力度,保证此类学校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保持高质量表现的前提下,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确保资源向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倾斜,扩大普及面,让资源利用得到最大优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传承离不开专业教师力量的支持与引导。要充分调动学校老师的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在长期的、专门的训练中规范化,丰富美育教师的相关技能,并能触类旁通,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
地方高校开设“曲艺赏析”美育通识课程,引入曲艺名家讲座,增设曲艺文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师范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梧州学院和梧州职业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考虑将戏曲加入必修课程中,也可以衔接戏曲类的中职中专教育,让戏曲专业学生有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补充了梧州市的戏曲师资。有意识地培养大学戏曲社团,作为戏曲通识课的课外延伸,尤其着重吸引师范类学生加入,积累相关理论和经验,成为志愿者反哺中小学学生,让高校的戏曲进校园带动中小学的活动,成为一种外在的帮助力量。从源头上解决本土师资培养缺失的问题,从而使得粤曲进校园走得更远。
(二)守正创新,推动梧州曲艺“双创”发展
“曲艺具有十分典型的活态特征,这决定了曲艺传承不是文物式的原样维护,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化延传,而是要在保持本真特点的前提下,不断赋予其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合理内涵,通过发掘、激扬和彰显其在当代人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提升自身创作表演的品质与能力,强化存在理由,夯实发展根基。”1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曲艺艺术与时俱进的硬道理。在转化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生动鲜活等这些曲艺宝贵的艺术传统,多从老艺术家、民间艺人那里汲取艺术养分,不断创新超越,坚持地域特色鲜明,体现梧州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另一方面,鼓励各种形式的探索创新以形成最大合力。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传习曲艺技艺,在文旅融合的新场域中打造曲艺IP,研究和开展融媒体曲艺评论与传播,开创梧州曲艺艺术发展的新格局。
1.多元融合,融入新元素创作
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对传统曲艺形式进行创新。梧州现在所留存下来的曲艺形式,大多经过上百年的历史传承,虽曲艺形式多样,并经过一定程度的改良与创新,但总体而言,仍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对此,应将梧州曲艺与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并对传统曲艺形式做出极具时代性的创新。应进行全新曲艺节目的创作,发挥创作传统和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曲艺内容,以此使观众产生共鸣。适度考虑“将曲艺表演戏剧化、歌舞化、通俗化,与流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2。特别注重对现代流行音乐及技术等进行优点的吸收与学习。作为现存并得到高速发展的现代音乐,其存在形式与艺术特色等,都是梧州曲艺所应着重吸收与学习的方面。通过反复的比较、借鉴与尝试,将现代音乐中能够与传统曲艺形式相结合的部分予以吸收和借鉴。利用新的演出技术赋予传统曲艺现代化之灵魂。在传承传统曲艺的过程中,既要唤醒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也要通过科技手段赋予其现代化之魂,比如运用声、光、电、全息技术给观众提供视觉、听觉的综合享受,不断提高曲艺的生命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2.广开门路,政策创新谋发展
发挥地缘优势,向广东曲艺传承和发展较好的地市、院团学习,开展联合研讨、联合创作、联合演出的机制,不断完善梧州曲艺发展体系。统筹利用梧州对粤剧的扶持政策,合理利用人员、资金、场地等资源,对演员、服化、剧场等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完善梧州曲艺的配套发展保障。针对梧州曲艺人才断层的问题,统一进行青少年演员培养。大力扶持曲艺工作者建立大中小学培训機构,邀请曲艺表演艺术家进行汇演和培训;将曲艺文化知识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中,提高曲艺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支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品味曲艺的韵味,理解曲艺工作者,让他们更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构建梧州曲艺文化传承体系。
3.拓宽渠道,创新新媒体传播形式
在大数据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网络平台、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拓宽传播渠道寻找多元化传播途径。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发展,要懂得充分发挥时代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去开展曲艺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活动,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形式,进行传播方式的包装。通过多渠道来不断提高梧州曲艺的显示度,不断增强文化带来的思想升华。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找到对梧州曲艺文化传播最有效的方式,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增加梧州曲艺艺术的受众范围,更能将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网络传播至世界各个地区,促使对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浓厚兴趣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才等,为梧州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多方面的贡献。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创造活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梧州曲艺,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激活生命力、扩大影响力,助推曲艺事业的发展繁荣,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