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巫溪千年而来

2023-12-02杨洪露

城市地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宁巫溪古城

杨洪露

1. 序

柏杨河汇大宁河,次第铺城绣几波。

古往今来山水画,桃源峡郡韵如歌。

——题记《七绝·速写巫溪城》

巴山南麓,三峡深处,有一座北望秦楚要隘、南近长江天险的小城——巫溪。

巫溪,往昔故城依势在自北向南流的大宁河右岸生长,今日新城溯洄于由西朝东淌的柏杨河两岸发展。城名亦实,外美内秀,被誉为“峡郡桃源”。

巫溪,城虽不大,然而故城、新城、未来之城由着郁郁植被续断又接,由着淙淙溪河一连再串,人们幸福满满地把这里作为诗意的栖居之处。

巫溪,在今日快捷交通的追光中,这里就是诗,和远方的不远处。

2. 源溯

“天地灵巫,融水汇溪”“巫咸古国,上古盐都”“巴蜀户牖,秦楚咽喉”,岗重岭复,涧深原阔,栈道悬棺,舟子渔家,乃为巫溪写照。

简言风兼物

巫溪,位于渝陕鄂交界地,幅员面积4014.96 平方千米,在重庆区县排名第三。巫溪不只地阔,也物博。境内古盐泉至今流淌不息,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罕见;巍巍阴条岭横亘,主峰海拔2796.80 米,被称为“重庆第一高峰”;清澈后溪河透底,为重庆唯一一条Ⅰ类水质河流;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故乡——红池坝,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天然高山草场;生态胜景,大宁河之秀、兰英大峡谷之幽、白龙过江妙峡之壮、白果原始森林之神秘……美不胜收。

言及巫溪,必提大宁河。大宁河古称即为“巫溪”,今名按方志说法,是宋代在县境置大宁监改称而来。大宁河又叫“盐溪”,自然与水道运盐有关;亦称“昌江”,是由于水道沿途大小场镇铺列不断,因盐昌盛而名之。

大宁河的源头就在巫溪境内。上游东溪河在两河口(地名)与西溪河汇合后始称“大寧河”,自北向南流入长江。多条支流如后溪河、柏杨河等,自西向东奔流,大多城邑集镇,如宁厂古镇、大宁古城、徐家大镇,顺河排布。

略说盐与巫

盐,是生命之源,更是文明之源。凡盐源之地,几乎都是地球文明起源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巫溪因有盐泉发现,先民聚此繁衍生息。

后溪河畔,宝源山麓,盐泉飞泻,鹿引人至。此地最初立国,名为“巫咸国”。巫咸,为帝尧医师。“咸”,与盐有关,呼盐为“咸”,古今相通。巫溪境内因出盐卤而得名的有咸水坝、咸池子等等。巫咸国之后是巫臷国,舜帝将其子无淫派到这里而立国。

巫咸国、巫臷国,以及今县名巫溪,均带有“巫”字,其源说纷纷。其中,有说法是巫山长江南岸南陵山,沟壑纵斜,隔岸远望,如同一“巫”字。

巫溪作为产盐地,催生了巫文化,以及后来的巴文化、楚文化。巫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批智者,是史前图腾文化的始作俑者。已故的张紫晨教授认为“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巫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活动创造者,它对中国文化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到了战国后期,“从秉赋和素养来看,屈原实在是一位大巫。《离骚》足以证明,屈原熟知神话,深钦神巫,善作神游。”已故历史学家张正明在其《楚史》中这样写道。

吟《五绝·溯源》诗,以作记:

盐泉飞瀑下,文化自巫生。

历史源不断,随流岁月争。

3. 城记

盐,对于古中国而言,是除了粮食和土地之外的最大财富。人以盐源而聚,众聚而生城镇,继而有了行政区划,有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古筑大宁城

自后溪河北岸山麓发现了盐泉,先民便在这里起灶熬盐,筑屋生息,设市商贾,放舟贩运。烟火起处,聚众立镇,始名“袁溪”,后称“宁厂”。无疑,巫溪是先有盐场,而后才有行政区划。

大多史料、方志记载巫溪县始建时间为东汉建安十五年(210 年)。据《华阳国志·巴志校补图注》:“刘备有荆州,改宜都郡时分巫县北境立北井县,属宜都郡。”此举是其“欲以盐利制荆”。

然而,据笔者考证,巫溪境内置县史应再往前推一步。在宁波天一阁藏有影印的明正德《夔州府志》,是为“夔州第一部体例完整、内容较丰富的志书”,由当朝知府吴潜正德五年(1510 年)主修。府志记载有大宁县(今巫溪县)建置沿革:“秦,属南郡巫县,有监官,属固陵郡,始立北井县。东汉,因之。”

巫溪立县,无论是秦代还是东汉,最重要的因素是境内有盐源。

巫溪境内自建县以来,曾设县、郡、监、州等建制。北周初(557—566 年)置始宁郡。宋开宝六年(973年)设大宁监(盐监)。元至元二十年(1283 年)升监为州。清雍正七年(1729 年)复置大宁县。民国三年(1914 年)因与山西大宁县同名改名巫溪县。1949 年12 月14 日巫溪解放。

《巫溪县志》(1993 年版)载:“(东汉建安十五年)刘备领荆州,分巫县立北井县,建县始,治今县城厢镇。”所指“城厢镇”,即今宁河街道。县治所在地北距宁厂盐泉15 千米。

人们不禁要问,北井县治为何没有“落子”在早就有人烟的后溪河岸的宁厂,而是选择了靠近柏杨河汇入大宁河处?

盐场所在的后溪河两岸山势陡峭,城镇发展空间极受限制。顺河而就的街巷逼仄,路宽2 至3 米,傍山一侧建房,靠水一面窄处临空形成半边街,稍阔处构造吊脚楼。排满房屋的街道曲折起伏,高差处设梯步而不通车舆,所谓“七里半边街”,由是远近闻名。集盐之产供销于一体的宁厂古镇,当以工商而繁华。于是,县治驻地未设宁厂,不与倚重工商的镇邑共地,这在当时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笔者认为,当政者对于落脚衙门的选址,既要有战略发展眼光,又要驻地风光形胜。

北井县治所在地即今大宁古城。古城位于宁厂古镇南向大宁河下游右岸,坐西北山势,面东南河流。自西向东蜿蜒而来的柏杨河就在南面龙头山不远处的马连溪口注入大宁河。溯柏杨河少见的平坝——今天被叫做赵家坝、马镇坝、鸡头坝隔着较低的山头自东而西次第铺展。柏杨河南岸山外的高处是一个更大的坝子,叫做“羊桥坝”。坝子盛产稻米,被今人誉为巫溪的“粮仓”。另有发源于境内的汤溪河、梅溪河由北向南,分别在历史上的云阳、奉节县城汇入长江。县治置于大宁古城,既便于宁厂盐场的行政管理和柏杨河纵深地今后人丁增加后聚集生养,又依托于“粮仓”的生存保障和数条水道的疏散安全,智慧的古人无疑是有眼光的。

大宁古城盘踞大宁河岸,其走势与支流柏杨河勾连纠缠,就如天然太极图。清道光《夔州府志》卷四《城池志》述及古城:“明正德初,砌石城,高一丈,周围三里五分,计六百三十丈。门四:东阳和,西安平,南永靖,北振武……四周俱高山峻岭,忽然展出平城,《通志》所谓众峰屏列,峡中桃源。北、东、南三门俱傍大宁河,即古巫溪。水由北而来,绕城东而南出峡,流入巫山,归大江。”大宁古城选址的山水形胜关系,以及四座城门的命名寓意,便能反映出古人博大精深的智慧。

历史上的大宁古城,“春岸花香,两溪渔火”,晨钟暮鼓,梵音不绝,闾阎开启,人头攒动。景象即是:

九宫十八庙,绰绰有余;

大宁河舟楫,数数难尽。

街巷贩盐话,唯恐声虚;

巫溪烤鱼香,未尝难忍。

站在北门外山头眺望,但见东山如凤起舞,西岭似龙盘卧,古城像明珠般镶嵌河湾尽里。观澜南去,一溪碧水被屏风似的龙头山收纳隐没……那端袅袅岚气,交织着这边缕缕人烟,意境就如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然而,大宁古城地近陕鄂,贴邻盐源,水运陆通,兵家必争。人间烟火伴随着纷飞战火在漫长岁月中一路走来,咫尺大小的城池几无变化,一则民谣是其写照:“好个大宁县,衙门像猪圈。大堂打板子,河坝听得见”。时至解放前夕,千年古城大小不足1 平方千米。

兴立两坝城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时期,巫溪以农业立县。由于长期生产力低下、交通闭塞,山高坡陡、峡谷深切的地形因素,加之巫溪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发展受到生态保护的制约,城市发展十分缓慢。进入21世纪,历史绵长的县城依然是那座侧畔于大宁河岸的大宁古城。在几十年几乎没有扩展范围的1.2 平方千米城市空间中,拥挤的4 万余居民还在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几近空白,道路交通拥堵,人居环境恶劣。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渐有加。巫溪城市发展必须跳出老城寻觅新的生存空间才是出路。

新城选址何处觅?古人似乎早已有预设。城址方案在比较后,确定朝着柏杨河深处的赵家坝、马镇坝两个坝子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开拓。迈向第一步的赵家坝用地平坦,不高的龙头山与老城相隔,两地相近,可形成绿地隔离的城市组团。新城建设依托老城现有的底子,综合成本相对降低,是为正确的规划决策。

经济落后一直是困扰巫溪发展的最大瓶颈。建设新城,资金不易。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眼光就不只是落在项目建设的投入中,而是确立在规划引领上,“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巫溪就是这样一以贯之而践行的。

2002 年,当赵家坝新城建设举步维艰时,适逢争取到一笔3000 万元整治柏杨河河堤的资金,于是,首次编制详细规划,在柏杨河两岸筑堤修路,同时兼顾水利和城建二者之利。以堤带路,交通优先,运用市场引入的有效方式开启了新城营造的新篇章。

新城正在崛起,故城不该衰败。大宁古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故城面临着如何保护利用,如何将烟火味延续等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停止审批私人建房手续,增加改善生活设施,有序疏散城市功能,有效地遏制住人流大量外流,如今故城生活依然平静。

赵家坝新城推动了巫溪城市快速发展,进一步缩短了城市纵深拓展的时间。前瞻性的规划将眼光放在了赵家坝柏杨河上游,即以茅草岭山体相隔的马镇坝。2006 年,马镇坝新城规划决策之际,早已萌动于决策人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建设的大格局意识渐渐清晰。尽管巫溪经济落后,城市总体规划必须立足于高起点,要有“千年建一城,一城管千年”的长远战略意识。不论是城市的交通、产业、功能、生态等规划核心要素的布局,还是城市的个性、风貌、景观、色彩等特色要素的规划,都要以人民为出发点,城市要“美得自然,建得从容,過得幸福”,要“用共同的梦想凝聚人心”。重新审视赵家坝新城规划建设,以及大宁古城保护的经验教训,借智借力,主动对接市级规划主管部门,以取得在城市发展理念认识上的统一和提高。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著名规划师和设计师,对城市空间格局、道路交通、水体绿植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规划设计。

面对经济落后状况,小城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马镇坝南北均为高山,槽谷最宽处不到2 千米。东西向的交通布局,既要外部联系快捷,又要内部通达顺畅。在城市外围分别规划南、北环大道,以保证最短时间的对外联系。城市内部布局窄马路、密路网,形成小街区,提高了城市生产、生活效率。城市功能布局适当混合功能用途,建设现代化社区、未来社区,减少了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生态人文布局以横穿组团的柏杨河为重点,河岸不见渠化,绿叶低垂河面,开阔空间做出文化,生态步道刻印历史。城区以常绿且抑制蚊虫的香樟树为主的绿植覆盖,一定程度改变了局部气候。严格控制大体量建筑的修建,稍有规模的建筑要求设计高低错落、进退有致,街区尺度适宜、活力常在。巫溪以低成本营建城市,即从规划理念着手,避免了在营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高投入。

“千年建一城”,每一条街道的宽窄曲折,每一幢建筑的美观适用,是规划设计精心推敲出来的;“一城管千年”,每一块地面铺砖的质感质料,每一根市政管道的经久耐用,是规划引领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定位向未来。2009年,巫溪在寻求“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中,挖掘特色禀赋,找到了自身长远发展的路径,提炼出了“森林之城、宁静之城、灵动之城”的城市定位。县城自东而西,以山体郊野公园隔离开来的大宁古城、赵家坝、马镇坝三个城区,一线成簇地铺开在大宁河西畔、柏杨河南北两岸。筑城,理水,造园……经年力作,成效已现。入眼正是:林入城中,城林相融,楼置苍翠,人醉绿中;溪河淌水,顾盼流连,微风扑面,灵气生成;细烟缭绕,燕雀划过,宁河声寂,听渔歌晚——林中生宁,静化作灵,三相合一,气象万千,一座明珠串联般的最美县城由是出现。

巫溪曾被称作“九山微水一分田”,然而,今天却做足了灵动的城市山水文章。有感于巫溪城市三定位,吟《七绝》诗三首,题《栖居三幸》,以作记:

其一《森林之城》

林木森森覆小城,祥云缭绕雀争鸣。

人间醉绿何方驻?只道巫溪最有名。

其二《宁静之城》

静谧大宁舒缓动,宁河漫步漫滩风。

风情百度丝丝语,语过他身未必空。

其三《灵动之城》

柏杨河水穿城过,涓润门庭倚六溪。

枫柳依依风尽处,城之灵动韵诗题。

造就美丽城

人们来到巫溪县城,总能感觉到她的千年历史是延续不断的。大宁古城是三峡库区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城镇,幽深街陌,层叠居屋,漫滩梯步,相依溪柳,刻印着沧桑岁月的记忆;溯洄柏杨河,或是穿过312 米长的南门人行隧道,赵家坝连着马镇坝的二坝新城并立,林中楼宇,河畔廊道,街头花园,苑里芬芳,洋溢着漫游时光的轻松;一路向西,柏杨河更上游处的鸡头坝——“凤凰水城”的美丽面纱正在撩起……巫溪,一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节奏和韵律,正面向着世人演奏。

小城巫溪很美。然而,塑造她的美却很难。难就难在县城南北两侧均是如屏障的高山,城市组团东西两面低山相隔。规划人终于找到了出路。依山就势做出“碗口”的城市形态,秉承“低处低建、高处高建”的理念,人站高处能及远,身在低处触绿植,全景式立体城市景观当为人们喜闻乐见。

在巫溪,规划引领着生活也改变着生活。蜿蜒穿过城区的柏杨河,连同润泽不同住区的6 条不盖顶板的溪流汩汩涌水,与隔离城市组团的山体茂林植被共同滋养着一座生态城市。生活在这里,人们的空间尺度感也被葱葱绿植所改变。尽管新城不乏高楼林立,不乏车辆穿梭,走在街头依然不会改变宜居小城的印象。迎面街头绿地草灌乔木隔离了高楼,增加了层次感。建筑的体量、形象,以及开窗的宽大或窄小,店招的横排或竖立,都是经过优化设计的。建筑色彩中性,晴日光照时不扎眼,雨天阴暗间不压抑。

生活在这里,市民的素质受优质环境的熏陶而改善提高。巫溪注重规划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项目,以及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细节。大宁河边漫滩路错落的步步石阶、层层平台,在丛丛柳叶轻摆下,始终是市民每日必去之地。柏杨河生态公园相伴绿荫的流水如飘带似面纱,东不见头,西不及尾,晨昏夜昼,不绝笑语,难断人影。在隔离城市组团的龙头山、茅草岭等山体郊野公园,规划营造出绵延10 千余米的山林步道,在夹皮沟里做出了公共空间,为“灵动之城”续谱天籁之音。市民在注重優美的环境中生活,规划细微之处,“润物细无声”地放慢了人们的节奏:繁华市井无吵闹,斑马线前等绿灯;不急不躁笑脸挂,文明风气自然兴。“宁静之城”的外延内涵时时都能感受。

巫溪城市发展之路,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总结的“低成本,高品质,最美县城”三句话,不能不说是成功之路。以“三句话”为由,填《忆江南·成就》词,作记:

低成本,

几似手中无。

银少塑形高品质,

喜得民众尽安舒。

最美县城居。

4. 跋

往昔,奔往巫溪——追究神秘巫文化,寻觅后溪宁厂万灶盐烟,探访千年大宁古城,品味巫溪烤鱼美食,欣赏锦绣草原红池坝、触手可及天空的阴条岭……路途遥远,舟车颠簸,那是带有苦涩的“诗和远方”;今日,去来巫溪——水陆空铁,不过几时。凭高览胜,借舟溜景,慢行美城,逍遥山水,动步天地,兀自放空。这里就是让人惬意的“诗,和远方的不远处”。

巫溪天地有灵气,

盐溪归来不看溪。

大宁宁厂两相悦,

桃源郡里燕雀啼。

巫溪,千年不变难以变,一度换颜看今朝。“峡挤一溪水,山托万仞峰。泉声吞鸟语,绿树掩峥嵘”,好美!注:文章写作前的调研和资料搜集得到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同仁大力支持,在此致谢。

编辑+ 王旭

猜你喜欢

大宁巫溪古城
这你都不知道
这你都不知道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这就是我的家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奉溪高速进入扫尾阶段 年底通车实现“4小时”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