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优化探究

2023-12-02刘静雯张凤莲

科学导报 2023年81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教师高校

刘静雯 张凤莲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课程的建设者与实施者和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业务能力以及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了许多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与此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采取多样的方式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师師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师德师风不佳的状况仍存在于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优化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奠定培育时代新人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担当的任务和使命,明确角色定位,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自觉从各方面提升自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建设具有重要地位。身为课堂的主导者和讲授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具有言传身教的特殊功能。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振奋精神状态,用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也有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讲清楚讲透彻,用真理的理论感召学生;更有助于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当前思政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在进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对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走访,发现当前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思政课教师数量急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少部分思政课教师自律性不强、职业素养不高等师德师风问题[1]。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将传道作为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明确自身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部分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低,未能做到严于律己,厚植爱国主义,在完成教学内容后,不主动研读党的方针政策,提升自身思政素养,更有极少数思政课教师受负面言论影响,其思想产生动摇。自律性的不足致使部分思政课教师学科素养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现实需求的状况。如在讲解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时,有学生对“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产生疑惑,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其学科涵养的缺乏,在学生不断追问下仓皇无措,不能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其对所学理论产生怀疑,削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和道路认同,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

目前,部分高校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方式仍为开展专家讲座、表彰会、报告会等,此类活动随意性大,浮于表面,效果不显著。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高校尚未出台完善的针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管理制度,对思政课教师考核与评价的维度不全面,对于师德师风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全面性,而且已有的考核、监察体系也未被真正落实,致使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一定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多元文化思潮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不良风气在社会蔓延,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不良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会干扰并阻碍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在金钱、权力、娱乐的诱惑下,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明辨是非,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偏激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宣扬错误观点,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负面作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摘编》为指导,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健全师德师风管理体制机制,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道德自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作为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国家重大会议精神学习等专题教育,学习“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律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素养,提高课堂质量。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思政课教师应及时学习并分析马克思列宁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读相关著作,提高其理论水平,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深化认识,真正在思想上触动和引导学生。

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对人的行动起促进作用,主动学习的过程可以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帮助思政课教师将师德师风内化于心,将外在的师德内容转化为内在的价值选择,杜绝功利主义,避免唯分数等倾向,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准则。

高校应采取多元化手段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减少形式主义。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从教师的实际能力、接受水平出发,以趣味性、感染性的实践活动为主,如开展红色文化基地研学活动、实际调查活动.......带领教师深入学习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内心深处领悟师德师风,将教书育人视为伟大的事业,自觉改善其意识形态的误区。

师德师风的内化不能仅靠培训解决,高校还需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层面的约束,以此健全管理体系。首先,高校应建立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将“德”放在用人的第一位。例如: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尤其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培训的力度,从思想上提高其认识。让其自觉履行教师规范。其次,高校还应建立相应考核制度,通过比赛、笔试等形式从多维度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与此同时,高校还需完善监督机制,将学生作为监督主体,建立长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并輔之以相应的奖惩制度,严格惩处触犯师德底线的思政教师,由此形成火炉效应,让教师以此为戒。最后,奖励制度也应跟上。高校可以通过对师德模范代表采取公开表彰、传授经验、适当物质奖励等措施,提升教师的荣誉获得感。二者结合,长此以往,思政教师能将良好的师德师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政府应在全社会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应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制定相关规章打击错误言论,惩处引领不良风气的“键盘侠”,整顿网络环境,构建正能量网络氛围。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如线下论坛、网络宣传等途径开展师德师范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社会监督是监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必要举措。政府还应动员大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在广泛向社会宣传思政课教师建设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监督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大众意识到并承担起监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奖励,以正视听。

参考文献:

[1]彭丽媛.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22-24.

[2]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

[3]李建华,肖潇.“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习近平对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的重要贡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3(01):12-19.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教师高校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吹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号角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管理中师德师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