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体重女性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针对MCS+血细胞分离机UPP 程序

2023-12-02韩烨牛校敏张超魏晓丽常缨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71

中国输血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分离机血量献血者

韩烨 牛校敏 张超 魏晓丽 常缨(河北省血液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71)

MCS+是断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机运转中体外循环血量取决于被单采成分个体的红细胞压积和分离杯的容积,当分离杯固定时,红细胞压积越低的个体,完成1 个循环体外血容量越高,发生低血容量反应和枸橼酸盐中毒的概率越高[1]。 针对MCS+血细胞分离机UPP 程序中每个循环的循环血量和产品袋收集量相对固定,导致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更容易在最后一个采集循环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问题,为了分析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问题,采取了对采集数据和护理方法对比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回顾性对比的方式,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1—12 月在河北省血液中心机采科参加单采血小板采集,体重45~55 kg,血小板计数(350~450)×109/L 的女性献血者(n=18)作为观察组;选取2021 年11—12 月在河北省血液中心机采科参加单采血小板采集,体重45~55 kg,血小板计数(350~450)×109/L 的女性献血者(n=32)作为对照组。

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5)和MCS+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中提取两组所需数据。 针对血小板采集过程中每一采集循环的处理血量、峰值血浆量、抗凝剂使用量、血小板收集量进行对比。 献血不良反应比例和是否再次参加成分献血者人数比例做统计学分析。

1.2 仪器和耗材 MCS+血细胞分离机(美国Harmonetics)UPP 系统,996e 耗材,acd-a 抗凝剂(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血液采集标准操作规程》及《献血服务规范》操作,每位护士采集关注1 位献血者,常规对每位献血者进行采血前、采集中和采血后的注意事项说明。 提醒献血者需要在采集前口服10%葡萄糖酸钙20 mL,采血护士根据献血者的体重,血小板计数和献血者意愿选择献血量,并不定时观察献血者反应及MCS+血细胞分离机是否正常运转。 对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和采血不足量等进行常规处理并记录。 献血后在固定区域常规休息20 min 后自行离开。

观察组:在常规采集护理基础上增加的关注措施:1)采血护士全程一对一服务观察组献血者;2)加强护理管理操作,对每位献血者采血前进行采前教育,并在采血前、采集中(循环血量1 500 mL 左右),采集即将结束前(最后一个循环回输前)分别口服10%葡萄糖酸钙20 mL[2];3)在采血中增加巡回次数,查看MCS+血细胞分离机是否正常运转,并根据采集提示提早告知献血者可能发生的感受;4)提高采血护士对献血不良反应的预判能力,对采集循环数少,可能在最后1个循环出现峰值血浆量和瞬间离体血量过大,而引起的采集时间长、低血容量和枸橼酸盐献血反应的献血者,需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或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5)采集结束后,献血者在固定通风区域常规休息20~30 min 后自行离开;6)工作人员会在d2 对献血者进行回访,并统计是否愿意再次参与机采血小板的采集。

1.4 数据处理 从河北省血液中心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5)和MCS+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中提取两组所需数据。 用SPSS11.0 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各循环液体量 对照组中32 名体重45~55 kg,血小板计数(350~450)×109/L 的女性献血者每一循环出入量的平均数,见表1。

表1 对照组每一循环平均出入量(n =32,mL)

2.2 观察组各循环液体量 观察组中18 名体重45~55 kg,血小板计数(350~450)×109/L 的女性献血者每一循环出入量的平均数,见表2。

表2 观察组每一循环平均出入量 (n =18,mL)

2.3 峰值血浆量 观察组的每一循环峰值血浆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避免瞬间离体血量过大引起的献血者不适,见图1。

图1 对照组和观察组峰值血浆量对比图

2.4 对照组和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献血反应率

2.5 对照组和观察组再次献血率 见表4。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再次献血率

3 讨论

由于MCS+血细胞分离机UPP 程序的特定性,会在最后1 个采集循环统一补足血小板量和血浆量,这一设计会使体重在45~55 kg,血小板计数在(350 ~450)×109/L 的女性献血者,因循环次数少而在最后1 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收集达到1 个容易引起献血者低血容量和枸橼酸盐献血反应的高度[2],我们通过增加采集循环数,使得峰值血浆量降低,并加强护理管理操作,在采血前、采集中(循环血量1 500 mL 左右)、采集即将结束前(最后1 个循环回输前)分别口服10%葡萄糖酸钙20 mL,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对照组在最后1 个循环的最高瞬间离体血量为(755±23.5)mL=996 耗材管路内血量(30 mL)+996 耗材离心杯内血量(225 mL)+前2 个循环的血小板收集量[(105±12.4)mL]+最后1 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545±32.5)mL]-前2 个循环还输入献血者体内的抗凝剂量[(150±9.8)mL]。 观察组在最后1 个循环的最高瞬间离体血量为(620±20.6)mL =996 耗材管路内血量(30 mL)+996 耗材离心杯内血量(225 mL)+前3 个循环的血小板收集量[(156±13.6)mL]+最后1个循环的峰值血浆量[(394±36.7)mL]-前3 个循环还输入献血者体内的抗凝剂量[(185±15.6)mL]。 体重越低,不良反应率越高,主要是体重与血量成正比,对于体重<55 kg 的献血者而言,离体循环血量占机体血液总量的比值较大[3-4],通过增加循环数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最后1 个循环的瞬间离体血量,大大降低了低血容量性献血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还发现,每一循环的体外循环血量过大也是引起低血容量献血反应的1 个重要原因,这与文献[5]中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U 血小板,循环体外的血容量较多,低血容量反应概率增加的观点相一致。

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对比发现,虽然循环血量和峰值血浆量在整个采集过程中对于献血者产生献血不适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唯二的关键因素。 有文献表明,针对有焦虑情绪的献血者,进行主动沟通,提前预判,事先缓解焦虑因素等方法可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6]。还有文献报道,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献血者自身因素外,献血场所的环境、工作人员的仪表仪态都是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7]。 这些也是需要进一步观察、完善的关注点。 观察组再次献血率为77.7%,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次献血率31.2%,提高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可有效提升献血者在采集过程中体验感,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更愿意返回再次捐献[8]。 但观察组的数据少(受疫情影响的客观因素),今后将进一步收集补充数据。

综上所述,针对MCS+血细胞分离机UPP 程序的特点,体重45~55 kg,血小板计数在(350 ~450)×109/L 之间的女性献血者,为献血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怀。 首先应在献血前为献血者详细讲解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感受,让献血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效降低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其次,在献血过程中增加对献血者的关怀次数,并适时增加1 个单采循环,降低最后1个循坏的峰值血浆量和增加10%葡萄糖酸钙的口服次数,从而减少低血容量和高枸橼酸盐献血反应的发生;最后,黄淑铭等[9]的研究也表明,设置每个循环给献血者盐水补偿100 mL,这样在最初几个循环就可以及时有效地补充300 ~400 mL 血容量(一般循环数>3),可有效将离体血量控制在15%以内,而离体血量<15%是国际输血界的共识。 血小板采集科室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再遇见类似情况献血者时,选择997 型号耗材,补充上盐水,减少低血容量和体外循环血量过高而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 根据各方面的改善措施,提高低体重高血小板计数的女性献血者在血液采集过程中的舒适度,可大大提高此类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 鉴于回溯性对比,存在研究数量不足等客观原因,针对重复献血的低体重献血者还会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等问题,将在后续工作中积累例数继续观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分离机血量献血者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一种组合式塑料垃圾资源化利用流水线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用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的对比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膀胱冲洗液中加入去氧肾上腺素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使用测振仪诊断分离机滚动轴承故障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正丁烷法顺酐装置中富马酸分离机影响因素分析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