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关系探讨
2023-12-02何流刘建吴钢王恩易发艳谭兴顺朱诗玙余锐陆光辉刘艳翟梅向清刘平廖艳华付志珍李茂林黄蓉
何流 刘建 吴钢 王恩 易发艳 谭兴顺 朱诗玙 余锐陆光辉 刘艳 翟梅 向清 刘平 廖艳华 付志珍 李茂林 黄蓉△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不良反应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2;2.建始县人民医院;3.恩施州中心医院;4.宣恩县人民医院;5.咸丰县人民医院;6.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
红细胞成分是临床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常用的为红细胞悬液。 而由红细胞悬液经过滤白细胞处理而来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下简称去白红细胞),因为其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及巨细胞病毒(CMV)和人T 淋巴细胞病毒(HTLV)-Ⅰ/Ⅱ感染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中[1]。 已有研究表明,红细胞悬液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发生率有关联[2-4],但是关于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发生率关系的研究还很少。 我们对4家医院2018—2022 年恩施州4 家医院相关病例输注去白红细胞及输血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询恩施州4 家医院《临床输血反应汇报单》、医院电子病历和患者病历等,获取病例发生输血反应的相关信息,2018 年1 月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相关病例共计输注69 761 袋去白红细胞,发生输血反应的166 例。
1.2 方法
1.2.1 输血反应分类 根据我国大多数文献对输血反应的分类及实际的结果,我们将输血反应分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过敏反应和其他(除FNHTR 和过敏反应外的输血反应)。 各种反应的分类标准,采用美国疾病预防疾控中心(USCDC)的建议标准,具体参照文献[5]。
1.2.2 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定义 通过电子病历库查询,统计4 家医院共69 761 袋去白红细胞制备时间和输注时间的数据,二者之差即为去白红细胞的储存时间。
1.2.3 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关系分析 1)将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以7 d 为界值分为0~7、8~14、15~21、22~28、29~35 d 5 组,比较各个时间段输血反应发生率。 2)将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以21 d 为界值分为≤21 d 和>21 d 2 组,分析各组输血反应发生数量、性别、年龄和免疫史的差异。 3)将发生输血反应较多的3 个科室(消化科、骨科、妇科)及儿科和重症医学科5 个科室为考察对象,以21 d 为界值,比较不同科室去白红细胞的输注总数和发生输血反应的差异。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FNHTR 和过敏反应2 种主要输血反应与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4 家医院2018 年1 月1 日—2022年12 月31 日相关病例共计输注去白红细胞69 761 袋,发生输血反应166 例,见表1。
表1 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2.2 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2.2.1 输血反应各类型对应的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 见表2。
表2 输血反应各类型对应的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s)
表2 输血反应各类型对应的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s)
注:不同类型比较无差异(P>0.05)。
输血反应FNHTR 过敏反应 合计无反应时间(d) 20.06±5.76 20.62±6.68 20.25±6.31 19.88±5.50
2.2.2 去白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2.2.2.1 以7 d 为界值 FNHTR 的发生率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而过敏反应和总的反应发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5~21 d 时间段反应发生率最低,见表3。
表3 去白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2.2.2.2 以21 d 为界值 1)按反应类型、性别、年龄、免疫史因素分析:各因素项2 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4。2)按科室分析:除了重症医学科2 组间比较有差异(χ2=5.099,P<0.05),其他4 个科室2 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中输注去白红细胞的反应发生率为0.24%,与周鹏等[6]报告的数据(0.21%)相近,低于腾方等[7]对我国三甲医院红细胞输注反应发生率的荟萃分析得到的0.41%(95%CI 0.32~0.50),与文献报道的白细胞过滤可降低红细胞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的结论一致[8-10]。 同时,本研究中输血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56.02%,93/166),与周珊珊等[11]报告的结果类似。
我们首先对比了发生与未发生输血反应的去白红细胞的平均储存时间,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 随后通过比较不同储存时间段输血反应发生率,发现随着储存时间的推移,总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王向明[3]报告的一致。 通过进一步对FNHTR 和过敏反应进行的分析发现,2 种输血反应均出现了同样的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过敏反应的下降和上升幅度均高于FNHTR,说明此趋势主要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 对于其中的原因,我们分析有可能在滤白后,还残留有一些能引起输血反应的促炎因子和其他活性分子;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这些促炎因子和活性分子逐渐减少进而使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12];到了储存中末期,红细胞的代谢物质、细胞质膜的碎片或囊泡等微粒是导致输血反应的潜在介质[13-14]。
我们选取了21 d 作为界值,考察界值前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 输血反应类型、性别、年龄、免疫史各因素2 组间和部分相关科室2 组间比较,输血反应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此结论与美国血库协会(AABB)2016 年发布的红细胞输血阈值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红细胞储存时间对于临床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的结论类似[15]。 此外我们注意到重症医学科的2 组间比较存在差异,在经过了解后发现,重症医学科为了降低反应的发生率,对于输注储存时间较长的红细胞一般会采取预防性用药[16],这可能是造成重症医学科2 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的原因。
本文是对过往数据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4 家上报医院对于输血反应的认识和临床医生的判断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导致各家医院上报的数据采用的标准可能不一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