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2023-12-01邱丹丹邱文涵

新长征·党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东北党员干部

邱丹丹 邱文涵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东北从中国革命与建设中一路走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为共和国发展史注入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这片黑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主动出击、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的东北搭建起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开辟了全面振兴的新道路。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千方百计支持各类人才来到东北扎根东北,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需要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是我们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必要前提。各级党组织要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想”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认同,在“强党性”中增强党的凝聚力、先进性、引领力,在“重实践”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建新功”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推动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真功,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促进全党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

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抓发展、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在常抓不懈上下功夫。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完善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首课、主课地位,增强理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党员干部领悟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干部成长规律,激发党员干部乘势而上的积极性、应变求变的主动性、担当作为的创造性。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帮助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发挥干部选拔任用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大力选拔为民造福、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优化指标设置、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推动领导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监督问责,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

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有的放矢地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让干部在火热实践中砥砺品格、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拓宽发现渠道和方式,及时、主动了解干部担当作为的情况。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人、具体事,要察其表、析其里,真正把症结原因找准,并根据问题性质、程度、危害的不同,采取精准适用的处理措施。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进一步做好容错纠错工作,以组织担当促干部担当。

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千方百计支持各类人才来到东北扎根东北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质量是否过硬,人才结构是否合理,都对东北全面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抓住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帮助各类人才共同促进东北全面振兴。

完善人才政策,坚持引育并重,让孔雀不再东南飞。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应用型人才的大量缺失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东北地区应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等方面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借助东西部省份人才对口帮扶的契机,主动吸引应用型人才向东北集聚。同时,坚持自主培养这一人才来源的主渠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供给的自主可控能力。

立足资源禀赋,加强协同联动,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高校云集是东北地区的一大优势。政府、高校、企业之间应加强协同合作,将企业岗位与高校专业科学匹配,将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全面贯通,大幅度提升高校人才留在东北就业比例和稳定性。坚持产业、项目与高校科研、人才多元融合,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和创业基地,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成果在东北地区的落地率、转化率和贡献率。探索建立与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交流机制,推动人才共育共引共用。

優化营商环境,拓宽创业渠道,构建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要发挥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特色产业吸引集聚人才的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良性循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既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减负、松绑,又确保用人主体接得住、用得好。不断提高人才的经济待遇,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让城市和人才相互吸引、相互成就,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以及自身的参与感、获得感。(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赵    鹏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东北党员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大东北的春节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