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新时代 中流奋楫谱新篇
2023-12-01中共通化市委组织部
中共通化市委组织部
新时代十年,通化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部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斷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大局中深度融入,在常量中寻找变量,在守正创新中担负起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时代重任。
新时代十年,高举旗帜、锚定航向、奋勇争先
政治建设是组织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今年1月12日,市级领导班子来到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坚定决心。在之后半年多时间里,市委结合通化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在深入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刻不停抓发展、一招不落谋振兴,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提振“拼”的精神、增强“抢”的意识、鼓足“争”的劲头,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树牢优良新风、全面从严治党,全力营造了“百舸争流千帆竞”的浓厚发展氛围。
时间回溯到2019年4月,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破土动工。通化市对132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进行科学规划和保护利用,形成了“一核两翼八区十线”党性教育资源布局,助力该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以东北抗联为主题、全省首批被中组部列入备案目录的党性教育基地。2021年8月正式揭牌并全面启用至今,学院已承接全国各地班次5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余人次。目前,学院已成为吉林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金字招牌”,教育部将学院纳入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国防大学等60余家单位在学院挂牌建立教学培训基地。
为抢占红色宣传高地,争取正向舆论主动,通化市委组织部于2022年2月开通“通化党建”微信视频号,以“党建+短视频”方式探索党员教育、党建宣传新模式,全面构建起线上线下、有效互动的党员教育“鲜活”格局。现已制作发布党员教育原创作品80余部,播放量超160万次。根据真实事迹拍摄制作的短视频《一生的坚守(徐振明)》,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旗帜鲜明讲政治,真抓实干谋发展。新时代十年,通化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落实省委干部教育培训“铸魂赋能”工程,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举办通化市高端人才讲坛,高质量开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构建起涵盖县处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基层一线干部的系统化、专业化、立体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凝聚起全市党员干部爱党爱国、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组织工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科学理论是根本遵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淬炼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使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新时代十年,铆足干劲、增长本领、勇担重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进入新时代,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建机制、严考核,激励约束并重,全力建设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创新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通化市坚持在系统谋划中建强干部队伍,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市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十条举措》《关于建立干部考核工作协同联动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不断构建完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下,干部队伍在奋进新征程中焕发蓬勃生机,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更加严明的纪律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积极担当作为,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通化市以换届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深化综合研判,强化多维比选,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的“五好”任务目标。
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导向,大力选用扛硬活打硬仗的好干部。全面推行政治素质“一线考察法”,将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任全过程,积极探索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全链条机制办法,建立健全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和政治表现问题清单。将实绩考评结果嵌入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准确识别敢为善为和庸碌无为两类干部。今年以来,市委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干部中,半数以上来自考核优秀单位,近半数来自经济部门和基层一线。同时积极推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下”,以组织“动真”推动干部“真动”。
后继有人,事业长青。 通化市以系统思维、战略眼光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强基培苗”选育工程(“314151”工程),坚持超前布局与当下配备相结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合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与乡村振兴、巡视巡察等重点任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成为各级党委(党组)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组织创新创业类学子到企业挂职锻炼,期满后实施“二次分配”,为通化储备了一批熟悉企业、懂经济、会管理的党政后备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编制池”,持续健全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为通化未来发展蓄足“源头活水”。
坚强的组织后盾,是干部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底气。2017年6月,通化市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了“容错纠错、失实举报澄清、激励干部担当干事”三个办法。2020年初,对“三个办法”进行了修订,以市委文件印发《关于干部容错纠错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失实举报澄清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激励干部担当干事的实施办法(试行)》。今年,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健全了容错纠错机制,切实让挑担者感到踏实,让敢为者得到赏识。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通化市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了市管职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将职级干部与实职领导干部同管理、同考核、同奖惩,进一步激励职级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全面实行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制度,坚持“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以“五审工作法”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工作,查核一致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激励、关怀、管理、约束环环相扣,使争先进位、敢为愿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紧紧围绕中心任务需要,坚持把公务员工作放到干部工作全局中谋划,精准测算未来所向、发展所需、干部所缺,梳理专业需求和紧缺专业目录,科学务实制定公务员招录计划,全市乡镇机关公务员空编全部补齐,公务员招录相关做法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充分释放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红利,激发广大公务员干事创业热情。规范公务员调任、转任、工资审批等业务操作流程,为全市公务员管理提供规范指引。优化公务员考核奖励机制,推动公务员队伍建设与干部选育管用有效贯通。
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下,全市4名同志获得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2个集体获得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柳河县医保局局长张卓同志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新时代十年,夯实基础、固牢根本、提质增效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通化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城市、机关、国企、中小学校、公立医院、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党的组织优势在大战大考中得到充分彰显,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化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统一领导体制,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基层治理领导、组织、治理、监督、保障“五大体系”,全面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执行有力的工作格局。制定城乡基层治理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在全省率先制定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考核评价办法,坚持每月召开1次联络员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办公室会议或工作联席会议,指导推动各地各专项工作组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题,将城乡基层治理任务纳入年度考核、述职评议、市县巡察范畴,形成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指导、年底有考评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推動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在探索中求真,在实践中检验。通化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辉南县为试点,打造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问题受理—任务指派—问题处置—情况反馈—监督核查”完整闭环,为全市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成型的经验和品牌。通过召开全市城乡基层治理现场会,推动各项工作进入快车道,掀起新一轮城乡基层治理热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扎根基层干实事的干部。通化市以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组织109名民营企业家到村担任“名誉村书记(村主任)”,凝聚优势资源落实到基层,落地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449个,资金达2.3亿元,73个贫困村按期实现脱贫摘帽,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集安市花甸镇东沟村驻村工作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柳河县安口镇长安村第一书记杨立山、辉南县朝阳镇长青村第一书记刘正明(已故)等一批先进集体、先模人物。
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通化市坚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一主线不动摇,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154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全覆盖包保帮扶,377名驻村干部扎根一线,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稳定在10万元以上。以“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书记比武·擂台争锋”活动,全市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33个,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占比93%。每个村党组织阵地宽敞整洁,各项集体经济模式探索令人目不暇接。新时代十年农村党建的提质增效,凝聚着通化对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的急切期盼,寄托着对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时深刻指出,“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抓党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大力实施“红色物业”工程三年攻关计划,深入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全面落实“双报到”“吹哨报到”,城市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全市建立物业企业党组织88个,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100%,成立83个红色物业党建联盟,组建99支“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2.3万名“红色管家”常态化服务群众。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包保99个城市社区,做到县级领导干部包保全覆盖。61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加入包联社区城市党建联盟,全力将辖区单位党员和居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招聘社区治理专干289人、“社工岗”239人、专职网格员1939人,持续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全面加强和改进机关、中小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铭刻下无数共产党员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壮丽身姿。
在2023年3月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首次以会议形式通报了集安市城东街道下解放村党支部等106个“六好党支部”及辉南县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党支部等45个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案例情况,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先锋堡垒作用,激励广大党员率先亮身份敢作为、领先作示范善作为。
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通化市全面探索开展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新时代功能型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按照地缘、业缘、趣缘设置党组织,通过规范建设标准、创新工作模式、理顺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基层党建由“组织覆盖”向“功能提升”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以融合促实效,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形成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市驻村第一书记协会等一批在域内外都叫得响、过得硬的党建工作品牌。
业态“变”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到哪里。通化市主动适应新时代变化,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工作阵地,创新组织设置方式,着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蓬勃发展的新动向,分类施策推进交通运输、物业服务、快递物流行业和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聚焦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建强筑牢产业链党建工作基础,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十年,凝聚合力、汇集众智、创新创业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化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完善政策机制,统筹发挥好产业优势、地域优势和政策优势,着力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福地、产才融合高地。
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主动为人才“留位子、架梯子、搭台子”,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才活力。2017年,通化市制定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激发人才活力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配套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等七个人才计划,构建起人才引进培育使用“1+7”全链条政策体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2020年,经吉林省人大批准,颁布《通化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该条例成为全省首部以立法形式保障和促进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通化初步形成了“法规+政策”双重保障的人才政策体系。
打出招引的“关键一招”,还需“刚性+柔性”双轮驱动。通化市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杰出企业家培育等人才计划,评选确定了一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引进域外知名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31名,评选出功勋企业家5名、杰出企业家20名、重大科研团队38个,有效助推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大力从市外柔性引进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支持用人单位在域外建立“人才飞地”,先后柔性引进云南师范大学“沼气”专家张无敌、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江学者”王檀等一批优秀人才。
谋求所用的“制胜之本”,还需“行政化+市场化”双轨并行。通化市开展青年人才集聚行动,通过用编制、补贴留人的方式创新实施“学子归巢计划”“学子兴企计划”,采取免笔试直接面试方式累计招录归巢学子1250人;通过“补工资差”为“四上”重点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1114人,直接减轻企业经济负担、缓解企业用人压力。
技能人才逐梦行动、优秀农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计划、乡土实用型专家评选……一项项制度巩固健全,一项项举措深入实施,通化市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日臻完善。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首要抓人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有力共识。
人才的成长依赖于环境,人才的集聚取决于环境。通化市成立全省首家人才服务局,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打造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经通过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申报,现入驻人力资源企业16家。實行“英才卡”制度,在出入境、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在全省率先设立吉林省向南开放人才开发资金,全市人才开发投入规模超亿元,为专家人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和住房补贴等费用发放做好保障。以实打实的举措,在人才外在舒适度和内在满足感等方面下“绣花功夫”,用细心服务换取人才的创业信心,用贴心服务赢得人才的安心发展,在全市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通化市各级组织部门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自觉对标“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重大要求,深入践行“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总要求,争做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排头兵,深化提升政治引领力、干部担当力、人才支撑力、基层组织力、党员战斗力,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姜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