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鸽走向世界,缘于毕加索的画作

2023-12-01詹美式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3年11期
关键词:和平鸽诺亚毕加索

詹美式

提到和平,我们很容易想到“和平鸽”,鸽子为什么是和平的象征呢?这种说法来自《圣经》里的一个故事——

上古时期,为了惩罚作恶多端的人类,上帝降下猛烈的洪水,世界一片汪洋,只剩诺亚的方舟。在避难的漫长时间里,诺亚先后放出不同的动物去探明外界的情况,最后一只鸽子归来,嘴里还叼着一根新拧下来的橄榄枝。他由此知道,外面的陆地已经露出水面,洪水正在一点点退去。

过了几天,诺亚终于走出方舟,踏上陆地,上帝和他约定,以后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说完,彩虹飘上了云间,从此见证这个约定。人类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之后,带回橄榄枝的鸽子就被当作是和平、安全的象征。

不过,鸽子真正冲出西方文化的界限,成为被全世界所公认的“和平鸽”,还需要一个世界级的曝光。而它走红的“幕后推手”,正是大师毕加索。他和鸽子的不解之缘,还得从童年时代说起。

纯真的童年

毕加索生活在一个幸福之家,父亲荷塞先生是个美术老师,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就是在家里画画。荷塞很喜欢画鸽子,并在画好之后将它们都剪下来,然后在纸上移动、组合,思考最好的构图。

摆弄这些的时候,他只是专注在画面上,并没有过多理会旁边的儿子,毕加索就这样安静地待在父亲身边观察,常常拿起画笔和白紙,模仿父亲画画的模样,日复一日。渐渐地,毕加索尚未学会说话,就已经能够用手里的铅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荷塞对儿子的绘画天赋感到很欣慰,待毕加索稍大一些,他便开始制定教学计划,让毕加索从基础的素描开始学起。为此,他还特意在家里养了一大群鸽子,让毕加索观察它们,指导他刻画鸽子的神态和动作。久而久之,鸽子成为陪伴毕加索成长的伙伴。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毕加索还记得“一幅描绘鸽子的大型油画,鸽笼的栖木上挤满鸽子,有千万只鸽子,我以为马尔塞德广场上的鸽子都飞到了父亲的画布上”。

其实,那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画布呢?接受父亲教导,与鸽子为伴的童年始终是毕加索回忆里的温床,浇灌着他日后的艺术生涯。除此之外,鸽子还有更加坚韧的力量。

生命的纪念

战争年代,面对战乱和生灵涂炭,鸽子又成为毕加索对逝去生命的纪念、对战争的责难以及对和平的渴求。

1940年,德国法西斯攻占法国巴黎。远处炮声轰鸣,毕加索坐在桌前思索,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邻居米什站在门口,神情悲痛,他的脸上遍布伤痕,手里捧着一只断了气的鸽子。原来,这只鸽子的小主人是米什的孙子柳辛。

那天,柳辛和平常一样在房顶上放鸽子,却被几个德国士兵给盯上,他们怀疑他是间谍,走上屋顶要盘问他。想起在战斗中遇害的父亲,柳辛怒火难忍,直接冲上去跟敌人拼命。年幼的孩子当然不是士兵的对手,被惹恼的德国士兵毫不留情地将柳辛摔下楼去,就连旁边的鸽子也没有幸免,被他们一只一只掐死。

老人流着泪,请求毕加索画一幅鸽子像,以纪念他死去的孙子。毕加索立刻答应,挥手画了下来。即《手捧鸽子的孩子》。而这只从鲜血中重生的鸽子,还将飞向远方,飞向更多人。

二战结束以后,许多地方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大家在战后重建生活。1949年,巴黎承办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著名的作家阿拉贡委托毕加索为大会选一幅切题的宣传画。毕加索让他到自己的画室进行挑选,阿拉贡马上被一张石版画上的鸽子所吸引。

这是一只沉静、肃穆的白鸽。它收着翅膀站在原地,眼睛望向前方,眼神里带着一丝坚韧和执着。背景被纯黑色填满,但白色的鸽子在颜色对比中却显得更纯洁,更坚定。

“多美的鸽子,这只从诺亚方舟里飞来的鸽子,正是和平的象征啊!”阿拉贡兴高采烈地喊道。就这样,这只鸽子成为和平会议上的标志,并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地,让西方以外的国家也领会到它所传达出来的和平的希望,被人们亲切地唤为“和平鸽”。

第二年,毕加索选了一幅新画送给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这次,鸽子不再停留在原地,而是展开翅膀飞翔到空中。毕加索明显用了更加急促、有力的线条去刻画鸽子的翅膀,翅膀上的羽毛显得有些凌乱,就像是经历过一场疾风骤雨,同时也更加有力量和动感。

在它的身上,艺术家本人的感情更加强烈和饱满地流露出来。就像毕加索自己说过的那样,“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在作品中是无法隐藏的,但同时,也是这种情感力量赋予艺术品不衰的能量,深深感染着我们。

当毕加索画下第三只和平鸽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952年。和平大会的范围从局部地区扩大到全世界,大会名称变成“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摘自《百家讲坛》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和平鸽诺亚毕加索
我想听听你的困扰
战争与和平
《梦》和毕加索
守望“蔚蓝”的海洋卫星
毕加索之夏拾遗
Cartoons
《牛》毕加索
生日惊喜
看不懂没关系
幼儿园制作“和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