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2023-12-01陈静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4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教材

陈静静

有句话说得好,谁善于阅读,谁就善于思维。面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内课外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重视学生的习惯和兴趣,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实际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水平。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果。以下是我的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应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一道桥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感受语文天地的美妙,从而使他们增长知识,丰富他们的情感。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言论。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我们的优势在于占据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化知识,对文本的认识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但相对于几十名学生来说,我们的观点还是单一的,有时学生一个独特的想法也能激活教者的思维,让我们觉得眼前别有洞天。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是主导者,也是参与者,探讨者、没有必要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品味

这里的朗读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读”,“自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一個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把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讲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上一、二遍的现象。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读懂”。在初读之前,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朗读要求,学生也会本着目标去认真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强调,朗读时的语气应该透露出语句中的语气、心理、神态等,从多角度来体现朗读所散发的韵味。

细看我们的教材,不难发现为了体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作者对情节的描写往往精炼含蓄,描写过程中会有所留白,给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作者的留白处,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故事情节。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蕴藏在作品里的意义,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三、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不是很好,一篇简单的文章看上几遍也不明白大意,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性急,应该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学有所得。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学生受生活环境、身体发育、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在阅读能力方面也表现出不同。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一篇课文读一两遍即能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经过老师再三指导,仍然读得词不成句。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一再地批评、指责或进行冷嘲热讽,那只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把朗读课文当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产生恐惧心理,那他们的朗读水平永远都不可能提高。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汉语言文字既表意又传情。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要强化阅读的作用,读中含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奥与美妙,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