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策略

2023-12-01李小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42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读后感

李小玲

关键词:读书笔记  人物卡  摘抄 批注 读后感 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会

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已经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特别在今天,更有人大胆提出:“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论断,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可是往往读了就仅仅是读了,阅读收效甚微。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就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遍。读过的书,记不住,只因不做读书笔记。坚持做读书笔记,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究竟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呢?下面,我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 指导学生制作人物卡。

孩子们在阅读时,特别是阅读外国儿童作品时,书中往往出现众多人物,而且名字很长很难记忆,给孩子们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指导孩子们制作人物卡,有利于孩子们记住人物,理清思路,提高阅读效率。例如:高尔基的《童年》,其中就出现了好多人物,我指导学生边读边制作人物卡:

1.阿廖沙.彼时科夫: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2.母亲:坚强 ,善良,美丽。

3.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4.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

5.“好事情”:知识渊博。

6.两个舅舅:(米哈伊尔舅舅,雅科夫舅舅):自私,残暴。

7.娜塔莉娅舅妈:文静,温柔。

8.继父:凶狠残暴。

9.小茨冈:快乐正义,乐观善良。

10. 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忠厚老实,善良内向

这样,孩子们在读到一个久未出现的人物,一时记不起来的时候,只要查看人物卡,思路便清晰起来,阅读障碍被清除,便又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阅读当中。

  • 指导学生摘抄。

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喜欢摘抄,摘抄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终生学习能力的体现。摘抄就是抄写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能让自己心动的句子,能产生共鸣的句子。摘抄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能变成享受的过程。做摘抄,一般是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品味和鉴赏,进而摘抄下来。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朱自清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时光逝去的踪迹,我们读来不由生出美的享受。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很多。如文章以一串排比开头,使人想起时光的流逝,引起思绪,读来还有韵律美,就可以指导学生摘抄下来。

三、指导学生做批注。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1.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看到一段内容,觉得很重要,画个横线做标注,并在旁边加一段自己的理解、感悟。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学生在读了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后写下这样的批注:“是团结使他们如虎添翼。生活中,团结就是一朵馥郁的花,盛开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激烈的比赛以团结为友;紧张的工作以团结为助;有趣的小组活动也以团结为伴……生活中何处没有团结?团结犹如一位良师益友,每一次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它的影子。”还有学生在读到《童年》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我们应该珍惜生活,知足常乐,对明天充满希望。如果要获取幸福,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如果坐享其成,那么,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人生也一事无成。我由衷地敬佩高尔基,我会像他一样,为了理想不断努力。我相信,迎接我的一定是一个光辉的未来”

这些感想式的批注,如果坚持写下去,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或者也可以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仿写,续写,来个补充式批注。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地提高写作能力。如儿童诗《我想》中,我班能力强的学生就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在旁边仿写了一段:

我想把耳朵,

安在溪边。

听溪水叮叮咚咚地歌唱,

听柳树抽出嫩芽,

听鸟儿从我头上飞过的声音。

呼——只听见一阵风吹来,

听啊,听——

我仿佛又听见了

春雨的音乐会响叮当。

写得很有诗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

四、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觉,明明已经看了很多书,可是一段时間之后,回头一想,空空如也,原因就在于你只顾着读书,却缺少了思考,并且把你的思考整理汇集成一篇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那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东西。所以在平常教学中 ,遇到好的课文,或者学生读了好的文学作品,我都鼓励孩子们写读后感,并在班级中交流,大大提高了孩子们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会:例如指导学生画故事的情节绳,制作海报、手抄报,制作阅读卡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跟小伙伴们分享读书所得。

总而言之,学习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记录读书笔记,就是记录学生学习所得,让学生能读着自己爱读的书,写着自己写的话,思考必然会更进一步,思考到精细处,总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些火花,都是学习的硕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指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与记录习惯,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读后感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读后感要联系实际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有妙招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