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23-12-01黄少燕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4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黄少燕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展现了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是其他素养得以达到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的。历史学科承载着德育功能,历史课堂既传授学生知识,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国情怀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进程,能够传承人类优秀文明的传统,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在认识历史规律的同时,能够鉴古知今,培养家国情怀,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就要把个人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全心全意为国家强大做奉献。”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以史为鉴,更要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家国情怀”素有“历史教育的根本归旨”之称,是无比高尚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精神瑰宝。历史学习应具有价值关怀,不仅要充满人文情怀,还要关注现实问题,热爱家乡和祖国,放眼世界,为建设富强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服务。 “家国情怀”素养的定义所具有的共性,是对国家和民族以及文化的高度认同,还有个人对国家、对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大爱。

三.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

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的一个重要体现。前有古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层层推进,一以贯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强调了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

(二)、对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利

德育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同时也包含学生的灵魂教育,学生的德行影响个人的未来。从课堂教学看,家国情怀教育有着独特的德育教育优势;从国家的角度看,学生们只有了解国家的历史,才会从根本上更爱国。“没有国,那有家”,只有让学生以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学习阶段、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迷茫、叛逆、敏感、失落等情绪。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使其目标更加明确,对待日常的历史学习过程态度更积极,达到他们自觉提升责任意识和爱国教育的目的。以此来增强初中学生的个人修养、增强他们胸怀天下的爱国之心。

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践行家國情怀教育

(一)、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提升自身素养

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认真钻研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机会阅读与课文内容或材料解读相关的著作,使自己熟悉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人物、事件去进行解释、分析、评价,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二)、改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历史教学在初中阶段的有效性。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捷性,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好的历史情境是架起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桥梁,它可以使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更近,进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增进情感体验。例如,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这一课,如何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这一难点,除了根据课本提出几个问题外,要让学生明白原由,就要结合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大情境。这个可以通过视频材料、图片、历史资料等方式,给学生展示当时中外对比鲜明的情境,政治上:英国通过确立君主立宪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了世界工厂;中国是落后的自然经济。军事上:英国武器先进;中国军武器落后。外交上:英国进行殖民掠夺、开辟海外市场;中国是闭关锁国。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中外的巨大差距,也使学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想不挨打,我辈当自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比较厚重的地区,教师在讲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应先告知学生课程安排,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现实与教材上描述的不同之处。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

(三)、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学校应结合本地乡土资源,多开展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为主的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和走访调研等途径,。搜集体现本土历史名人重视亲情乡情、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体现家国情怀的历史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整理,尝试写心得体会或者历史小论文,传阅优秀作品。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等爱国主义教育课文时,我们经常建议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或者去参观各种纪念馆,加深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乡土史主题活动,让学生强化时空观念,培养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同学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及对家国情怀的升华,从而 把“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落到实处。

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既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在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探索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为了给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不断摸索进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落实家国情怀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