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中 “信息差任务”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2023-12-01曹梦茜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小学英语教学

曹梦茜

[摘    要]“信息差”原理对二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能力均存在积极影响。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将“信息差”与“任务”相融合,在课堂上创建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促使语言习得的自然发生、语言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语言能力的自主发展,有效提升學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差任务”;小学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教学目标最终指向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而听、说、读、写能力则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近二十年来,小学英语课堂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引领下,逐渐重视对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任务型教学仍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主要包括任务的“练习化”,即任务更关注语言形式而非语言意义;任务的“泛化”,即任务仅关注交际形式而非交际内容;任务的“套式化”,即任务仅关注程序形式而非实际效果。这样的任务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仍存在诸多不足[1]。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以改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一些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信息差”原理对二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能力均存在积极影响。然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笔者基于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差”与“任务”相融合,在英语课堂中创建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促使语言习得的自然发生、语言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语言能力的自主发展。

一、关于“信息差任务”的理论综述

(一)核心概念

顾名思义,“信息差任务”就是“信息差”和“任务”的有机结合体,能够充分发挥交际型和任务型这两种语言教学途径的优势,弥补传统任务型教学中缺乏语言交际和忽略语言意义的缺陷。

作为交际型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信息差”可以被理解为交际双方(或多方)中一方知道而另一方(或其他方)不知道且想要知道的那部分信息[2]。“信息差”活动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交际者应具有同一个目标或解决同一个问题。

作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载体,“任务”是指学习者在课堂中通过运用目标语言进行理解、制作或交流从而得以完成的某项工作[3]。英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目标,这是任务开展的前提;语言意义,即任务过程中重点关注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成果,即任务完成时要通过语言使用获得或呈现某种结果。某种“差”,包括信息差、观点差或推理差。其中,“信息差任务”仅涉及信息的交换,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最为基础和常见。因此,对于我国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信息差任务”是相对最为合适的语言教学任务。

(二)理论基础

“信息差任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Swain的输出假说、Long的互动假说,以及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输入假说,只有当学习者接受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同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其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吸收。为了完成“信息差任务”,学生会主动通过听和读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时,“信息差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吸收更多可理解性语言。

根据输出假说,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具有三大功能:注意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和元语言功能。“信息差任务”能促使学生在向对方语言输出时,注意到自己的语言不足,检验自己的语言假设,并反思自己的实际语用,从而逐渐提升语用能力。

根据互动假说,当交际双方沟通遇到困难,学习者会有意识地进行交互调整和意义协商以确保对方能够理解,从而使谈话得以继续。为了使“信息差任务”顺利完成,学生有时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解释、说明,这一过程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内化。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其不断修正、调整和扩展,从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信息差任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以往研究

不少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差任务”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开展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信息差任务”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口语、阅读、听力和写作方面均存在一定积极影响。

在口语方面,一些研究者发现运用“信息差任务”能提升英语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准确度、流利度和复杂度;在听力方面,一些研究者发现,“信息差任务”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有效、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听力内容;在阅读方面,一些研究者发现“信息差任务”能促进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字面理解、大意理解和推断理解能力;在写作方面,一些研究者采用了一种典型的信息差阅读模式——“拼图阅读法”,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进行写作,并发现学生的叙述文、描写文、陈述文写作水平有所提升。其中,一些研究还发现,信息差活动能改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和使用中的兴趣、动机、自信、积极性等情感态度因素。

相比于国外已有研究,国内关于“信息差任务”的英语教学研究还比较欠缺,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研究不均衡,且通常是割裂进行的。在研究方法上,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此外,研究对象多为高中及以上学生,很少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研究对象。

针对这些不足,笔者尝试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在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听、说、读、写相融合的“信息差任务”,在小学英语课堂开展教学实践,以期改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结果,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关于“信息差任务”的实践运用

(一)“信息差任务”的实施步骤

一般来说,“信息差任务”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一是独立准备阶段,即源语言的输入;二是同伴交流阶段,即相互之间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三是成果呈现阶段,可以是书面或口头语言输出。[4]

1.独立准备阶段

为了方便语言交际,学生需要以小组或搭档形式完成“信息差任务”。在任务完成前,每位成员从教师那里获得各自的任务材料,一般是书面形式的阅读材料或图片材料。为了形成“信息差”,他们所获得的材料内容需要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各自独立阅读或观看自己的文字或图片材料以获取相关信息。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前为接下来的同伴交流做好准备,会积极主动地输入语言内容、理解语言意义,从而自然而然地吸收语言知识、内化语言规则,并在潜移默化中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2.同伴交流阶段

在充分理解了各自的材料内容后,成员之间进行交流问答以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完成相应任务,如填写表格、补全地图、图片排序等。为了保证“信息差任务”活动能有效开展,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相关规则:首先,学生之间不能相互展示或直接告知各自持有的信息内容;其次,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只能使用英文;最后,学生采用“锁链式”轮流问答,即甲问乙答、乙问丙答、丙问丁答、丁问甲答。

在这一阶段,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地输入和输出语言。一方面,有效训练了听和说的语言技能,有助于学生提升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同伴交际中的交互调整和意义协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与完善已有的语言知识体系。

3.成果呈现阶段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任务成果可以采用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呈现,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任务成果,如表格、海报、地图等,并运用相关语言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在学生展示后,教师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以正面评价为主,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和汇报,训练了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任务成果的呈现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改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

(二)“信息差任务”的实践案例

笔者所在地区采用的是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以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为例,可以结合Checkout time部分的对话交际活动Point and Say设计如下小组“信息差任务”。

1.独立准备阶段

教师先将一份地标名称空缺的地图(见下图)和五张地标贴纸发给每名学生。

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更有效地开展语言交际,教师可以先进行一次示范。教师先请一名同学根据板书的句型支架提问:“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 教师描述路线,学生认真聆听,在地图上找到相应位置,贴上library的贴纸。最后,教师统一核对答案。

教师示范后,将四份内容不同的文字材料发给每个小组长,组长再分发给每名组员。内容如下:

学生先独立自主阅读自己的材料内容,根据信息,将提及的地标贴纸贴在相应位置。教师应要求和监督学生,不能让其他组员看到自己的地图和文字内容,也不能通过用手指等方式直接告知其他组员。

2.同伴交流阶段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交际合作,在组内进行“锁链式”问答。学生依次提问,根据同组其他组员的路线描述,将地标贴纸贴在相应位置,最终补全地图信息。如果出现不按照顺序发言、不说英文、向他人直接展示自己的材料信息等问题,组长应及时提醒,教师也应做好全班的巡视和监管。

3.成果呈现阶段

补全地图信息后,小组成员先互相核对地图内容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相互指正。教师请几名学生依次到讲台上,通过投影仪展示自己的地图成果,并依靠板书上的句型支架,尝试讲解从学校到某一处地标的路线。教师先请同学们从语言的完整性、正确性、流利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注意应以积极性评价为主。

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完成类似的书面表达任务。将右上角空缺的小房子标注为home,写一写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待完成后,可以请几名学生向全班展示并朗读作文。同样,先进行同伴评价,指出错误;再进行教师评价,提出值得鼓励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

从发展语言综合能力的角度回顾这个“信息差任务”,首先,学生通过阅读各自的材料内容训练了阅读能力;其次,学生通过小组问答交际训练了听和说的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地图和作文的成果呈现,训练了口语和写作表达的能力。因此,该“信息差任务”有助于整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基于理论和实践探索,发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差任务”有利于改善任务“形式化”的常见问题,使课堂任务更关注语言意义、交际内容和教学效果。在小学英语课堂开展“信息差任务”教学有助于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从理论上看,这为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由于国内相关的英语教学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学段集中在高中以上,且其中大多是单独研究“信息差任务”,如对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中某一方面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英语课堂中开展听、说、读、写相结合的“信息差任务”,可以为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提供补充。

从实践上看,这为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对教师而言,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他们开展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指导和参考,从而改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对学生而言,这有利于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优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箭.中小学英语课堂“伪任务型教学”的形式化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1(06):97-98.

[2]Doughty, C.& Pica, T. “Information gap” tasks: Do they facilitat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TESOL Quarterly,1986,20(02): 129-149.

[3]Nun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4]蔣红宇. 运用任务型信息沟活动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效性[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 (04): 85-88.

(责任编辑:杜家和)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小学英语教学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刍议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阅读量对初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