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的实施措施

2023-12-01董玉兰董彦君高铭宇刘天亚陈耀星

中国兽医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胚胎学思政科学

董玉兰, 董彦君, 高铭宇, 邵 丹, 刘天亚, 陈耀星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北京 海淀 100193)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立德树人,在不同的教育工作会议中均强调教师立德树人,德教育人。教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建设目标以及内容要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将思想政治和价值观无痕融入专业课程,是一项需要全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工作。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动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3个部分。将思政元素与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相互结合、相互贯通,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实施路径和实施效果。

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兽医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拓展视野,以国际化战略视角为行业发展而努力学习和认真工作,培养知农爱农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最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品质,感恩祖国、感恩生命和尊重生命,具有发现科学之美的能力和兴趣,培养一个具有高级趣味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

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2.1 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实施策略 虽然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但付诸行动去了解和学习的却少之又少。当今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传统文化遭到日韩欧美娱乐文化的冲击,导致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薄弱。因此,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在当代大学生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自信”一词与心理学息息相关,“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应是每个中国人根深蒂固、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力量[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的观点,对“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行了完善和补充。要想做到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就必须把两者贯穿融入思政课中。教师可将传统文化应用于专业知识中,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讲解马的消化系统时,可采用马唇、齿的结构联系马采食的方式,引入《诗经·小雅·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教师也可列举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例如胰岛素的人工合成,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实例提高学生的视觉体验感受,优化课堂质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从而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站稳中国立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2.2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施策略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联系和发展,而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联系性,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解剖学主要研究动物体的宏观形态结构,而组织学和胚胎学主要倾向于研究动物体的微观结构。机体结构遵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内在协调统一,共同发挥机体功能。动物体由系统构成,系统又由器官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又由细胞构成。这就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同时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如消化系统中的消化管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组成;但消化管各部位又有所不同,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和小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小肠向下则杯状细胞含量较多。消化系统组成的不同器官结构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这与其发挥的功能不同有关。

事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动物器官组织结构充分体现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静止是暂时的,而运动是永恒的,例如,结缔组织中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转换,相对运动的称为成纤维细胞,当成纤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时,其体积变小,形成长梭形,核小色深,即成为纤维细胞。当机体受到创伤时,纤维细胞则转换为成纤维细胞进行创伤修补[4]。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是以生命体为研究对象的课程。生命的进化和发展过程遵循着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循四大原则,即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物质结构与功能和理论联系实践。运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解释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掌握量变和质变的关键控点。

2.3 科学理性而非迷信的实施策略 “迷信”这一名词是19世纪由日文翻译过来的,主要指与理性主义相悖的信仰世界和心理状态[5,6]。迷信和科学是2个对立的观点,其区别主要为是否相信科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决定意识,但是也肯定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关于生命的诞生,过去人们总是相信牛鬼蛇神,相信上帝创造一切,人们对神的信仰超过一切科学。直到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才颠覆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7]。一些脊椎动物和人类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比较相似,从而体现出“共同祖先”这一内涵,因此有了“进化论”的观点,将之与胚胎学相结合,促使学生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去了解生命的诞生。例如,胚胎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之后在子宫着床。通过了解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过程发现,兔、猪、牛和鸡等早期胚胎与人类较为相似,即都具备鳃裂和尾,说明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另外,在组织胚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各种研究技术和方法,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教师可向学生讲述其科学原理,观察组织细胞的切片形态,由平面想象到空间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索理论依据,通过科学探索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强调以事实为根据,以客观规律为准绳,探索生命的奥秘。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反映了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对人体物质结构产生反调节。人类要想健康长寿,动物要想膘肥体壮,都要精神愉悦。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会提供多种优越的养殖条件,以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尤其近些年来,“动物福利”逐渐被认可。因此,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指导畜禽生产和科学研究。

2.4 政治认同的实施策略 作为一名教务工作者,要能够正确理解教育的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要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最根本的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九个坚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筑牢建设教育强国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实现政治认同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样也是在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思政课程中的关键认同。政治认同主要包括“同一性”,即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归属感,除此之外还应具备“求同存异”的特点[8]。对中外古今的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发展历史进行一定的了解,相互比较,从而起到政治认同的作用。例如,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时期,由于当时禁止对人体进行解剖,使得很多从事解剖学的研究者们所得到的解剖学理论存在一定的错误之处,包括盖伦著作的《医经》。而我国在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改革开放,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实现了尊重人才和尊重科学。将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与我国共产党执政进行比较,体现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得中华民族不断崛起,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引导学生对我国建设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小爱到大爱。教师在讲授胚胎学的过程中,将对生命的敬畏与胚胎学知识相结合,使得学生理解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懂得感恩父母;通过了解精卵结合和减数分裂等多个发育步骤,且每一个发生环节必须完美无瑕,不允许出错,才能发育为一个健全的生命个体,体会生命的伟大和幸运,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感谢国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和平的避风港湾,远离了战争,消灭了瘟疫和饥饿,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有用之人。通过比较和列举反例让学生发出“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的感悟。

总之,课程思政教育必须建立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让课程思政教育落地、落实,如同盐与水,育人于无声。任课教师从价值塑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道德品格和科学精神等方面塑造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表1)。

表1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举例

3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尽管课程思政实施将近5年,但是在课堂上从来没有明显讲述过课程思政,真正的做到盐溶于水。在教师的具体引导下,学生能自觉联系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珍爱生命。以一次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学生自行选择内容,准备资料,上讲台报告;不同学生所报告的内容涉及世界观、政治认同、民族文化和人生价值观,占比分别为60%、60%、70%和80%;有的学生将专业知识既与世界观相联系,又引入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讲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思政、接受课程思政。同时,学生渴望思想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据统计,本院本科生入党数量增加,从2018年的31人增加到2021年的44人。

4 小结

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是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使命的大学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教育阵地。对于教师,也是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我觉悟、专业能力和人文能力。唯有自我先立德修身,才能育国家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胚胎学思政科学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大爆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科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