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显著降低锻造成形力的工艺方法
2023-12-01汪敏沈鹏詹探浙江索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文/汪敏,沈鹏,詹探·浙江索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研究的主减速齿齿坯锻件属于乘用车上的零部件锻件,材质为20MnCrS5,结构件对零件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锻件最大外圆直径φ,内孔直径,锻件总高,底部最薄壁厚16.5mm,锻件质量8.43kg,锻件示意图如图1 所示。此锻件的复杂系数S=0.49,属于精密锻件,对锻件的表面质量及尺寸公差要求较高,因此,需采用闭式精密锻造工艺。
图1 锻件示意图
常用的锻造生产工艺
锻造工艺路线的制定
此锻件为回转体类锻件,锻造工艺路线:下料→加热→镦粗→预锻成形→终锻成形→冲孔,工步图如图2 所示。
图2 锻造工步图
锻造工艺分析
闭式精密锻造对下料的质量偏差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在±10g 以内,以此来保证锻件的一致性。此种材料的加热温度(1180±20)℃。
⑴镦粗制坯采用常用的平板镦粗,一者去除氧化皮,二者坯料外圆直径镦粗至比预锻型腔最大外径稍小1 ~2mm,预锻靠外径定位,镦粗模拟效果如图3和图4 所示;镦粗后坯料尺寸为φ220mm×33mm,采用1/4 模拟方式,镦粗力约95×4=380t,镦粗情况良好,未发生不良缺陷。
图3 模拟初始状态
图4 模拟终步图
⑵预锻型腔体积大于终锻,因此预锻最大外圆处存在大圆角,预锻模拟效果如图5 和图6 所示;最大外圆处(图6 标记位置)有大圆角,采用1/4 模拟,预锻力约420×4=1680t,预锻成形情况良好,未发生折叠等不良缺陷。
图5 预锻初始状态
图6 预锻终步图
⑶终锻靠预锻外径定位,终锻模拟效果如图7和图8 所示,同样采用1/4 模拟,最大外径处最后充满,终锻力约780×4=3120t,终锻成形充满情况良好,也未发生不良缺陷。对于此类圆盘件(直径φ223mm)的闭式锻造,按常规的经验公式计算,终锻力约2700 ~3100t,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图7 终锻初始状态
图8 终锻终步图
⑷最后完成冲孔工步。
这种常用的锻造生产工艺批量生产的情况虽然良好,但所需吨位较大,而且最大外圆处会存在一边产生纵向毛刺,另一边存在圆角的情况。另外,在4000t 热模锻压力机上做四工位时预锻和终锻不能同时进行,需隔工位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下料的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否则生产出的锻件一致性较差。
能显著降低锻造成形力的工艺
工艺分析
此种工艺的工艺路线与前面一致,不同点在于预锻和终锻模腔的设计,常用的锻造工艺对预锻连皮的厚度设计会大于终锻连皮,保证材料始终由内向外流动,这种设计的优势是基本不会产生材料回流的现象,能很好地避免折叠情况的产生,弊端是最大外圆始终是最后充满的位置,所需的成形力较大。
改进后的工艺终锻连皮位置的型腔体积大于预锻,预锻时提前把材料挤到外径处,在终锻时再把材料由外圈挤入至连皮位置,相当于内开式锻造,终锻的连皮也充当了飞边桥和仓的作用,且在设计时把预锻外径位置的高度尺寸完全放开,对降低预锻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镦粗采用平板镦粗的方式,改进后的预锻模拟效果如图9 和图10 所示,预锻力Fy≈300×4=1200t(1/4 模拟),成形情况良好。
图9 改进后预锻初始状态
图10 改进后预锻终步图
改进后的终锻模拟效果如图11 和图12 所示,可以看出最大外径处圆角先充满,然后多余的材料再流向连皮,连皮位置充当了飞边桥和飞边仓,连皮位置始终有空型腔(图12 红框位置),终锻力Fz≈450×4=1800t(1/4 模拟),成形情况良好。
图11 改进后终锻初始状态
工艺改进后预锻力和终锻力都大大减小,预锻力和终锻力的合力约3000t,镦粗和冲孔合力500t 左右,在4000t 热模锻压力机上四工位可同时进行,对生产效率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此种工艺近似于开式锻造,中间连皮部位存在储存多余料的空间,所以对下料的精度要求不限,可采用快捷的剪切下料方式,也能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验证
在4000t 热模锻压力机上进行小批量生产,设备安装有吨位仪,可单独测得每次锻打时的锻打力,实测数据是压力机上仅一个工位上有件时的情况下测得,镦粗时吨位4014kN,预锻时吨位10137kN,终锻时吨位20446kN,与模拟结果基本相符。
采用剪床下料,小批量生产的锻件如图13 所示,锻件生产情况良好,且锻件的一致性也较好。
图13 小批量生产的锻件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能降低锻造成形力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为以后生产此类锻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在降低设备吨位及适当放宽下料精度要求的情况下生产优质锻件,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