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静脉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CT增强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2023-11-30黄芬,范彬
黄 芬,范 彬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医学影像中心; b.PICC门诊,南昌 330006)
CT增强扫描时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以高压注射方式将碘对比剂注射入体内,达到检查目的,随着医学发展,在CT增强检查中开始运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1]。常规20G耐高压留置针的软管长度为30 mm,超声引导下该留置针只能用于前臂穿刺,其长度不适用于上臂超声留置针的使用,穿刺静脉之后在增强检查过程中容易发生外渗。本研究探讨对行CT增强穿刺困难患者,运用外周静脉长导管进行穿刺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进行CT增强检查,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盲穿穿刺困难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8~80岁;无需行中心血管通路;意识清楚,能够完成合作;双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即局部血管肉眼不可见,经过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运用目视法无法判别血管大小、弯曲与分叉的状态以及采用触摸法也无法扪及或扪及不清。排除标准: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患侧肢体静脉;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以使用外周静脉长导管前(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使用外周静脉长导管后(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3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60.71±9.5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4~77岁,平均(60.68±9.04)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穿刺均由操作熟练的同一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均依据ANTT无菌非接触技术进行[2]。
1)物品准备:SonoSite便携式血管超声仪1台、耐高压连接管、洗必泰消毒液、透明贴膜(6 cm×7 cm)、无菌治疗巾、探头无菌透明套、无菌耦合剂,无菌手套、压脉带。
2)操作过程:患者平躺,手臂外展45°~90°、暴露前臂,超声仪评估血管,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用洗必泰消毒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对置管侧手臂消毒3遍,手臂下铺无菌治疗巾,戴无菌手套,左手持无菌探头,锁定靶静脉,右手持留置针以20°~30°角度,沿超声仪显示的中心线穿刺,见血管内针尖样亮点后立即查看回血情况,见回血后撤去探头,压低角度边退针芯边送入余下留置针外套管;用超声探头平行静脉走向探测穿刺针在血管中的成像,确认导管是否在血管内;用注射器脉冲式注射生理盐水,在超声仪中观察导管尖端水流影像,并确认导管通畅,贴膜固定。
观察组:使用软管长度为48 mm的耐高压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耐高压留置针。
1.3 观察指标
1)穿刺次数:以针尖进入皮肤到退出皮肤为1次。
2)CT增强检查后外渗发生率:观察检查后穿刺处处是否外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增强检查后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穿刺次数、外渗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CT增强需使用静脉通路辅助药物高压注射。在检查过程中由于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非人工控制,因此保证给药途径的持续畅通,显得极为重要[3],虽然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导管成本较高、价格昂贵等原因,静脉留置针仍然是CT增强最常见的输注工具,所以对护士的外周静脉穿刺技术要求比较高。临床工作中影像中心每日CT增强检查患者数量多,工作节奏和压力都非常大,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血管情况差无法穿刺静脉留置针建立有效静脉通路的患者。另临床上有些患者血管条件差,造成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虽经过多次穿刺完成了该项检查,但多次穿刺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还损伤了患者血管易引起外渗。而且增加了临床护士的穿刺操作难度和护理耗时[4]。因此,解决CT增强穿刺困难患者的静脉穿刺问题、保证检查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何建立有效的检查所需血管通路是患者安全完成检查的保障。随着超声引导下PICC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的留置针穿刺技术应运而生[5-6]。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由护士操作,较为安全、可实时动态查看穿刺的全过程[7]。可以提高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指出,对于成人,使用超声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置管失败率。
本研究也将超声引导留置针穿刺技术运用于老年穿刺困难患者中[8]。但是CT增强对于留置针操作技术的要求高于临床,以达到提高注射速率,满足图像质量的效果[9]。由于常规留置针留置静脉内的导管长度不足,在患者手臂活动或高压注射后留置针导管滑出静脉外的情况易发生。常规的留置针限制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在CT增强注射的运用,对于前臂血管条件非常差的患者,如果需要上臂穿刺时使用该技术不易成功,导致患者无法穿刺留置针从而放弃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选用软管长度为48 mm的留置针可提高检查的成功性。由于上臂静脉深度大,位于皮下10~15 mm的位置,当穿刺时以30°角度进针时,导管需皮下潜行10~30 mm才能达到目标静脉内,且在穿刺成功后,须保证留置针有2/3在静脉内,软管长度为48 mm留置针,便于留置,操作者可供选择的静脉余地多。本研究结果同时发现,选用软管长度为48 mm的留置针,增强检查后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
综上,应用改良留置针可提高静脉穿刺困难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有效帮助患者完成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