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某三甲医院2016—2021年神经外科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3-11-30李敏华王丽梅张翀旎
李 露,李敏华,王丽梅,罗 倩,喻 鹏,张翀旎
(南昌大学a.护理学院; b.第一附属医院医务社工部,南昌 330006)
神经外科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偏瘫、意识障碍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且经常需要进行如气管切开、脑室引流以及留置性导尿等侵入性操作辅助治疗,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1-2]。感染事件这类患者中通常后果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轻其身体及经济负担至关重要[3]。然而,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需要较长时间,常常导致抗感染治疗的最佳时机被耽误,迫使临床医生在等待试验结果时不得不凭经验提前使用抗生素。因此,对神经外科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了解科室内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从而作出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决策。本研究回顾分析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2021年神经外科常见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患者送检的标本(含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引流液、胸腹水、脑脊液、脓液等)中培养的病原菌,去除重复菌株后共检出8975株。
1.2 研究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特殊细菌的药敏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1年版标准[4]判定。
1.3 统计学方法
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
2 结果
2.1 标本来源分布
2016—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送检样本中检出菌株8975株,其中来源于痰液样本占比最大(78.5%),其次为脑脊液(7.7%)及尿液(6.9%),见表1。从病区分布看,检出菌株主要来自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占比58.6%。
表1 2016—2021年神经外科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
2.2 菌种分布情况
8975株病原菌株中,革兰阴性菌7348株(81.9%),革兰阳性菌1627株(18.1%)。占比排前5位的菌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114株,占23.6%)、鲍曼不动杆菌(1592株,占17.7%)、铜绿假单胞菌(845株,占9.4%)、金黄色葡萄球菌(644株,占7.2%)和凝固酶切阴性葡萄球菌(610株,占6.8%),见表2。
表2 2016—2021年神经外科病原菌菌种分布
从痰标本检出的菌株中排前3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902株,占26.9%)、鲍曼不动杆菌(1458株,占20.8%)、铜绿假单胞菌(788株,占11.1%);从脑脊液标本检出的菌株中排前3位的菌种分别是凝固酶切阴性葡萄球菌(248株,占35.8%)、鲍曼不动杆菌(73株,占10.5%)、肺炎克雷伯菌杆菌(49株,占7.0%);从尿标本检出的菌株中排前3位的菌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65株,占26.7%)、屎肠球菌(119株,占19.3%)、肺炎克雷伯杆菌(86株,占13.9%)。
2.3 细菌耐药情况
2.3.1 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
检出革兰阴性菌中占比前4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这些菌株对氨苄西林普遍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85%),而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则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90%)。见表3。
具体而言,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3.4%),而对头孢唑啉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60%~8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大于80%,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吡污、头孢噻肟、氨苄西林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90%),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为42.02%,其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最低(0.66%),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0%~40%之间。至于大肠埃希菌,其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9.0%和83.6%),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吡污、头孢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50%~8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20%),且目前尚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大肠埃希菌。
此外,具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9%、82.7%、95.9%和63.1%。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上述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9.9%、85.1%、38.9%和18.1%。
2.3.2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
检出革兰阳性菌中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切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其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85%),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10%),以上细菌均暂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对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切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7.4%和77.7%。见表4。
表4 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情况 n(%)
3 讨论
2016—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样本中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比前4位的革兰氏阴性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占比前3位的革兰氏阳性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切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这与相关报道[2,5]结果相似。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6],李倩等[7]的研究显示,神经外科NICU的主要标本类型是下呼吸道痰液标本(91.6%),本研究中78.5%的标本取自呼吸道痰液,脑脊液次之(7.7%)。原因可能为神经外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且需机械通气或建立人工气道,细菌易在管道聚集从而加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8]。本院2016—2021年神经外科检出的病原菌主要来自NICU病区(58.6%),其检出率大于神经外科各普通病区之和(41.4%)。其原因可能为NICU患者相比普通病区患者病情更危重,术后的昏迷时间和卧床时间更长,且营养状况更差,因此更易发生感染。此外,随着病区数的增加,每个病区重点收治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各普通病区之间病原检出率也存在差异,这提示神经外科需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力度,以避免不同病区间交叉感染和超级耐药菌的产生。
由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其易散播性,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细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限制了临床感染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8]。本研究结果表明,除大肠埃希菌外,检出率排在前4位的革兰氏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普遍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高于80%。肺炎克雷伯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5%~45%。唯独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低于20%。
在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仍然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这与2020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9]结果一致,该监测研究指出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和黏菌素)以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是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时要谨慎,以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率上升。对于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考虑采用上述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10]。
本研究中检出率最高的革兰氏阳性菌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切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其中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切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7.4%、77.7%,与2021年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11]中的检出率30.0%、80.7%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时间和地区差异有关。对于革兰阳性球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0%)。
综上所述,2016—2021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离自NICU样本,以呼吸道标本为主,耐药情况较为严峻,临床需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密切相关,临床医生需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了解神经外科的细菌耐药情况,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