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慧雅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3-11-30付祥惠艳
付祥 惠艳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基于对慧雅数学教学方法的借鉴和创新,在教学中获取了新的创新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基于慧雅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在后续的实践中进行创意化设计。
[关键词] 慧雅;数学方法;审美能力;培养
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要寻求最佳教育典范,其在示范性和操作性方面,能为小学数学教学发挥指明灯的功效。慧雅数学教学遵循这一规律,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真正构建“开放式”课堂提供可能。
一、慧雅数学教学概述
慧雅数学课堂范式从具体的教学课例展示,要求教师在合作交流、知识内化和理解应用中,真正体现“慧”和“雅”的意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聚焦“承尝试之慧,现自学之雅”“促探索之慧,显互学之雅”“理交流之慧,展导学之雅”“品感悟之慧,思睿学之雅”“激实践之慧,创活学之雅”,以期“探知之慧,践行之雅”,实现“慧雅合一”。
就课堂展示而言,教师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自主式预习探究方法,在课堂进行之初,以预习展示课的方法,让课程内容更加精彩纷呈。合作层面,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为课堂交流做准备。理解层面,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性认知,以适当的精讲点拨进行导学。在学习环节,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并能在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处理中获得意外收获。应用层面,教师将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加以细化,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从而让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趋向于多样化、益智化、高效化。
二、慧雅文化小学数学课程基地的实践
(一)数学体验式基地建设
慧雅文化基地的建设,应以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学习奥秘为基本出发点,由教师积极开发具有数学元素的校园文化场景,形成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慧雅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实现教学延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收到“活学”“乐学”的效果。
(二)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教师要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课程资源,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注重从学生关注的数学问题出发,通过启发式和探究式方法,让数学学科教学达到“慧”和“雅”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要在数学测试栏目、自学指南、在线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让他们在交流中真实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与交流中,进行讨论、互动,让课堂在“翻转”中升华,体验感更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学校还要注重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式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基于慧雅数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创新
在慧雅数学教学范例中,教师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复习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时,教师引入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和问题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1)某村要种植一块草坪,如果按每平方米9元计算,需要多少元?(2)如果想算出这笔钱,还需要了解这块草坪的哪些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融入“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达到预期的知识学习和应用效果。
在慧雅数学教学范式中,教师先从问题本身出发,让学生在脑海中对面积公式有一个概念,再结合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算出答案。学生通过交流互动、自主测验等方法求解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教会学生用图表示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解题方法。
由此,在图形面积求解中,学生往往能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简化处理,从而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现实问题求解更具创意。
(二)教学过程创新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及其特征,切实感受到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之美,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组合研究及综合利用中得以提升,也让学生探究生活中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量、折、看等方法求解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动手操作实践中,感受图形的内在美。
教师对课例进行细化,安排学生自学教材,初步探索算法。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每人分[14]个橘子,3个橘子可分多少人?”
学生列出除法算式3÷[14],结合课本插图,每人分[14]个橘子可以理解为每个橘子有几个人去拿(4人)。3个橘子有3×4=12人去拿,因此3÷[14]=3×4=1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科學设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情境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相关问题的针对性,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教师应精心设计,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而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教师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深化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形式创新
利用大数据,实现教学内容数据化、交流互动多样化、评价反馈及时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发挥课堂互动优势,利用互动系统中的抢答、随机提问、小组PK、讨论、投票、表扬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资料分享的功能,课后给学生分享辅导资料,如微视频、PPT、图片、课堂练习的讲解等。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数学问题。
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知识点学习中,字母表达式为a+b=b+a,体现了数学中的简洁美。准确、明了地表达复杂的数学思想内容,使用一系列特有的符号、公式,更简洁、方便地记录下事物之间的关系。
(四)感受数学美,及时渗透
在设计与数学相关的题型时,教师要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归纳起来,总结规律,融入数学思想,这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以“植树”一题为例:
两端都种:间距×间隔数=全长,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全长÷间距-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全长÷间距
在校本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笔者提出慧雅数学教学主张,体现数学教学中的两个价值,即启迪智慧与理性求美。数学审美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之一。教师要具有审美教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怀,通过数学审美课程的开发、数学审美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数学审美的激励与评价、数学审美活动的设计,积极探索数学审美教育有效实施模式。将“雅、慧”作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范例”,从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探究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善思、创生”的综合素养。
在解题方法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分析和比较各种方法所涉及知识的独特、构思的奇异、表述的严谨,渲染美的情景。如通过欣赏图形结构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受图形美的奥妙,并从中窥见数学的“兴趣之美”。为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要在典型例题中真正突出概念的本质,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美感情绪”。
(五)提升素质,培养能力
数学教师要将数学中的和谐美贯穿于数学体系中,必须以协调的方法,构建起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让问题审视角度更加契合问题本身,也让猜想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和谐美展示得淋漓尽致,帮助学生制定解题策略,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让美育与数学教学实现充分融合;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通过讲解知识,挖掘美的实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扩大审美范围,引导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在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探寻整本书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借鉴慧雅学习理念和方法,将自己的课堂创新成为“美的课堂”。同时,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中“美育”的地位。
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并结合课题研究,上高质量的课。慧雅数学课堂应富有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未知内容进行阅读式交流,来获取信息。在实践中以“问题聚焦—展开探究—启发引导—训练提升”方式“行雅”“生慧”。数学教学主张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获取新知,并通过动手操作,“做学合一”;通过融会贯通,实现深度学习;通过移易迁变,拓展思维。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入慧雅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具有學校文化特色的慧雅课程体系增添一丝锦绣。笔者结合慧雅数学教学中课程基地的实践,提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可行方法,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鞠利雅,曹秋桦.一叶知秋练就洞察慧眼——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洞察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2(28):21-23.
[2]潘婷婷,罗春雪.智慧课堂,让空间观念发展真实可见——以“观察物体(三)”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7):14-17.
[3]常慧.科技引领教学创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J].中国新通信,2022,24(18):194-196.
[4]韩新方,范雅婷,黄柏梅,等.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融入——以定积分的微元法为例[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5(1):113-118.
[5]谢雅礼,谢晓瑜.让学生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发现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谈“启导·探究·发现”教学法[J].创新人才教育,2022(2):74-79.
[6]张德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18):132-133.
[7]吴小涛,周春燕,张慧荣,等.基于GeoGebra和BOPPPS的“指数函数”教学设计[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2,42(3):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