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四照”提升苏州人居环境管护水平
2023-11-30宋建华徐莉莉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宋建华 张 强 徐莉莉/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苏州市近年来对标对表浙江“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连续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2年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中列综合评分第一。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干部干、群众看”“投入大、负担重”等问题。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在常熟市全面推进“千村美居”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的大背景下,董浜镇创新推出农村人居环境“一户四照”工作法,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实现“门前三包”,既压降了费用支出,又推动了乡村治理,形成了可观可感可学的“董浜做法”,为苏州持续纵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
董浜创新实施人居环境管护“一户四照”工作法
董浜镇总面积62.6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共399个自然村,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123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7个、一般类村庄236个、撤并搬迁类村庄23个。全镇户籍人口5.2万人,常住人口约6.2万人。董浜镇以“千村美居”为统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镇共投入乡村建设资金1.6亿元,除23个搬迁撤并类村庄外,其余376个自然村庄中,已建成常熟市“千村美居”村庄252个,创建覆盖率83.8%。全镇创建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省绿美村庄1个,苏州市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特色康居乡村105个。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文明镇等称号。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水平、压降管护费用、减轻村级负担,董浜镇从2020年开始,推行全镇党员干部“宅前屋后三包”示范,探索在基础较好的“千村美居”村庄试点“一户四照”工作法,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目前,“一户四照”工作法已在董浜镇全域推进,预计2023年底行政村全覆盖、自然村覆盖率80%以上。
明确“一户四照”标准。村庄长效管理“一户四照”工作法第一步,对整治合格的村民户宅前屋后四个角度进行拍照,把照片作为管理成果记录,定格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验收完成状态。第二步,对每户村民“一户四照”图片按组整理成册,由每户村民签字确认。第三步,为每户村民“量身定做”整治成果“名片”展板,展板全部上墙公布,既能有效推动村民对照标准自觉做好自家宅前屋后环境长效管理,又能形成从自我管理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有效机制。
打造“带头干事”队伍。全镇建立人居环境行动支部16个,400多名镇村干部分片包干399个自然村庄,开展“净美家园”等多形式志愿服务。在推行“一户四照”工作法的实践中,注重发挥村“两委”干部、年轻党团员、老党员、热心乡贤等群体的作用,将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五治融合”工作中来,常态化联系服务村民、鼓励村民参与基层治理,逐步唤醒村民自我意识,党群合力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树立“正向激励”导向。以村为单位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召开户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明确村民自治包干区域及管理标准,签订宅前屋后自治包干责任书。每个季度进行考核评定,合格的家庭予以积分奖励,不合格的家庭由村委指导整改。同时,搭建积分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积分换物奖励机制,发放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或者与常客隆超市合作,发放“田园董浜”文明有“礼”积分卡,激发村民自治内动力,从而建立村民奖惩机制。积分奖励不搞整齐划一,标准因村而定,更加注重精神激励。
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先后出台《推行“海棠管家”全面提高“千村美居”暨农村人居环境常态长效管理水平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注重系统谋划,推进重点任务。镇级考评由镇环境指导中心牵头,每月对各村进行考评排名,结果以“红黑榜”和督查通报形式下发。村级考评由各村因地制宜进行,目前大部分村由第三方、党员、乡贤、志愿者等组建成考评队伍,定期对照每户四张照片,开展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监督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做好跟踪处置,形成问题闭环,村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户四照”工作法实施成效
费用支出更加合理。全镇推广“一户四照”工作法,结合“积分制管理”“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遵循惠民原则,村民用自治换取“实物奖励”和“精神激励”,激发了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常态长效,村庄保洁工作量大大减少,全镇户均保洁服务成本下降了15%。“一户四照”工作法全覆盖的红沙村,户均人居环境整治费用从2022年的1300元下降为2023年的950元。
工作推进更加深入。“一户四照”工作法简便易行、群众认可,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用工多、成本高、易反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董浜镇各村还探索形成了海棠管家、积分管理、村民值日等工作方法,实施“宅前屋后自治包干、公共区域志愿包干、百姓河长生态包干”。包干压降的费用,结合村集体分红,以积分的形式奖励给村民,实现集体节支和村民增收双赢。
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通过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老干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等,最大程度彰显民主自治温度。“一户四照”标准等在党员群众共同协商中制定完善,拉近了党员群众的距离,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意识,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压力不断减轻。村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增加了到农户家中与农户互动的频次,群众基础更深厚,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往往也是干群关系比较融洽的地方,这在董浜镇得到了充分体现。
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将村民“一户四照”落实情况纳入“积分制管理”得分依据,作为“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标准,遵循惠民原则,村民用自治换取实物奖励和精神激励,激发了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形成了“人人都是管理员、户户都有责任田”的良好氛围,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村民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乡风文明得到提升。董浜镇党委政府对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锋”示范户,美丽庭院示范村组、示范户,美丽“四小园”示范村组、示范户予以表彰,并将荣誉上墙,形成了村组之间、村民之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格局。
从董浜实践看苏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化
当前,苏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正处于紧要关头,从董浜实践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常态长效、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群众参与,推动降本增效,这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必须以党建引领为方向,强化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能简单理解为一项业务工作,而是推进乡村建设、改善乡村治理、实现乡村发展的综合工作。引导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需要党员干部率先示范,这也是融洽干群关系、激活乡村善治、提升文明乡风的重要路径。董浜镇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过程中,既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又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向心力,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各地学习“董浜做法”,要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村书记责任担当,建立村干部包片制度和党员公共区域包干制度,推动由“干部干、群众看”向“干部干、群众赞”“干部干、跟着干”的转变。
必须以乡村建设为基础,强化群众参与。近年来,常熟市持续推进“千村美居”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董浜镇一般公共预算、村集体收入在常熟市排名虽不靠前,但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千村美居”建设。村庄环境改善后,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主动参与“一户四照”“门前三包”的积极性也明显提升。反之,尚未开展“千村美居”建设的村庄,老百姓的配合度、参与性就低得多。目前,苏州市规划保留村庄已经实现特色康居乡村建设全覆盖,但面广量大的其他一般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建设水平相对还不高,群众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愿望十分迫切。必须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苏州实践标准,夯实群众主动参与的工作基础,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必须以因地制宜为特色,强化群众参与。董浜镇在引导群众参与过程中,无论是红沙村的“一户四照”,还是杜桥村的五星文明户、北港村的分类分片治理,都是根据不同村庄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推进。既充分考虑不同村庄在乡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又充分考虑不同村庄经济基础的强弱,做到“一村一策”。学习“董浜做法”,不能生搬硬套,重在学理念、学方法,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务实管用、群众认可。要把村民的利益、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凡事多商量、多沟通,因村施策,因人而异,才能真正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群众参与才具有持久性。
必须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强化群众参与。据了解,浙江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户均支出远低于苏州,根本原因在于推动群众参与,实行门前三包。从董浜实践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稳步压降管护费用并不矛盾。为此,苏州正积极开展群众参与全域试点工作,并纳入2024年考核,明确每个板块确定一个镇(80%行政村开展,行政村50%的自然村开展),每个镇确定一个村(80%的自然村开展)作为全域试点,可以采用“一户四照”,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但必须确立降本增效目标,争取到2025年户均支出费用压降到1000元左右,最终稳定在户均800元左右。同时,在财政状况向好前提下,把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纳入公共服务事项,建立财政以奖代补机制,进一步减轻村级集体经济支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