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提升宿迁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

2023-11-30卫小林武秀伟江苏农民培训学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素质师资培育

卫小林 张 艳 武秀伟/江苏农民培训学院

江苏省宿迁市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围绕全市农业六大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农业产业体系、农村电商、支书领头调结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系列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和效益逐渐显现。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供需不匹配、培育质量不高、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当前宿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应从资源整合、内容创新、精准服务、绩效评估等多个维度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

宿迁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

培育体系构建上,形成以职能部门为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培育格局。市农业农村局为主管部门,依托相关涉农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等组织实施。具体培育项目承担机构市级层面以江苏农民培训学院为主,其他机构如宿迁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宿迁市设施园艺研究院参与相关培训。各县区主要依托县区农广校,农机类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由各县区农机培训机构承担。

培育政策扶持上,形成以惠农强农为根本、多渠道推进的培育保障。一是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出台《宿迁市乡土人才(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对年度培训目标任务、具体培育方案和保障措施做出详细规定,明确主体责任,细化工作流程。二是以目标任务为基准,提供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按部、省、市级分类,分别下达相应的农业项目专项资金。

培育方式创新上,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的培育模式。根据主题班次和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市内与市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方式,市内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现场观摩为辅,市外学习以现场实训为主、理论学习为辅。课堂教学环节,注重提升教学质量,在师资聘用和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培训师资主要来源于市内外高校、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基层农业专业人员、土专家及创业致富典型代表等。课程内容设置多样,以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为目的。开设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生产新技术等专业课程。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创新实施“建临时支部助力培训提质增效”书记项目,通过在主体班上建立临时党支部,建立健全班级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一体两翼”(农民培训、农广校和南农函授)办学水平和质效。植入党性教育,强化党员、村组干部的带头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教学模式上,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根据专业需要推行小班化教学。现场实训环节,内外联动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学员实践应用能力。组织学员到乡村建设示范点、代表性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等现场开展观摩交流,开阔眼界、拓展能力。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省内外资源,构建田间课堂和现场教学基地。与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联合培训。

培育质效提升上,形成以学促用、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育成果。一方面,采取分层分类方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按照部、省、市级项目梯次展开,培训时间以短期、阶段性为主。部级项目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和专业种养加能手,省级项目围绕宿迁市主导产业提升相关专业领域从业人员素质,市级项目以农业专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等培训为主。全市2021年、2022年分别培育高素质农民16717人、18162人,高素质农民培育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农广校教学班和函授两种办学途径开展涉农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有产业发展需求和合作意向的乡镇设立农广校教学班,开展“半农半读”中职教育,提升农民学员学历层次。截至目前,已累计招收53个班,学员总数3797人。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办班,推荐农广校学员、农民培训学员参加三年制函授大专(或本科)学习,并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

宿迁高素质农民培育须解决的问题

培训实施主体分散,培训体系有待优化。一方面现行政府主导、多机构参与的培训格局下,存在培训机构分散、彼此协调统筹差的问题。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以农业农村部门为主导,具体参与实施机构有各级农广校、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院校等。市级其他部门也涉及相应的农口培训项目,不同部门的培训项目相互独立,而培育对象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培训效益的提升。此外,吸收社会化主体参与培训的意识不强,市场化的培育机制有待建立。

培训内容供需脱节,精准培训有待提升。基于培训对象的特点,精准识别其参训需求是开展培训工作的起点。从目前高素质农民的培育现状看,存在培训的精准度不够、培训模式程式化等问题。一是培训供给侧和需求侧信息不对称,学员遴选不够精准。二是缺乏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不够精准。在课程设置上,围绕既定培训主题展开,内容多有重复,缺乏因产因需改变的动态调整机制。实践教学以观摩为主,动手操作较少,根据学员实际需求设置培训课程的针对性不强,学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受农闲农忙时令影响,培训方式不够灵活。

培训跟踪“蜻蜓点水”,专业力量有待加强。培训班结束后的跟踪指导是针对性解决现实问题、有效开展实地服务的关键环节,而事实上,此类指导往往“蜻蜓点水”,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再者,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地域性特征,无论是理论教学、现场实训,还是跟踪指导,都需要因时因地而变,而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

评价考核机制欠缺,政策保障力度有待加大。目前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以培育对象的满意度和参评率为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对培育主体的考核以培训任务是否完成以及资金使用是否规范为重要指标,缺乏对培训对象的跟踪培育与孵化提升机制的考核。尚未形成高素质农民资格认定管理与政策保障挂钩的激励机制。

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的对策建议

统筹培训资源,构建协同高效的人才培育网络。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立足宿迁市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以实现整合与协同效应为原则,优化统筹全市各类培训资源、项目资源。一是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线,发挥培训主体职责。根据培训项目合理设置培育机构,厘清各培训主体基本职能,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各级农培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参与的分层分类培训格局。二是以社会化主体为辅线,发挥培训补充职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吸收其他社会机构如高校、涉农企业、合作社等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构建市场化的培育机制。

建立信息平台,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数字化变革。得益于信息化平台,高素质农民培育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浙江省农广校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迭代升级数字化平台,建成集培育对象库、师资库、机构库、基地库、课件库于一体的“五库一平台”,为浙江乡村发展及农民培育服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积极对接省内外资源,建设集信息发布、机构整合、师资共享、学员交流、评价反馈等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以“数字化”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

实施精准培育,持续提升培训质效。一是精准遴选学员。一方面可借助信息化平台,由培训机构定期发布培训相关信息,培育对象按需申报,后台做好信息搜集和归类整理工作,实现供需双方信息双向匹配、精准对接;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现场调研工作,全面摸排本市培训对象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如产业类型、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及目前困境、发展需求等信息,为后续开展精准施教和跟踪服务提供依据。二是精准设置培训内容。推行“全产业链嵌入式”培养模式,突出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拓展。课程体系“生产化”,结合农时农事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动态化”,既有现实理论、政策成果,又有未来趋势,突出前瞻性。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人才、农产品电商人才及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三是精准匹配师资。根据不同班次的培训主题优选培训师资,推行小班化教学模式,针对现有师资结构采取动态调整策略,健全完善师资库。另外,在持续开展培育跟踪指导服务方面,积极对接省内优秀师资库,引进科技特派员队伍,打通优秀师资力量与相关农业经营主体联系的桥梁。

创新培育方式,推动培训体系升级。一是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农忙农闲时节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线上教学内容丰富、节约费用且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是线下开展培训的有益补充。借助腾讯会议、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授课,学员可远程在线与优质师资互动交流;借助微信群、QQ群等平台推送优质培训资源,如农广校远程教育资源、云上智农平台、课程录播等,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创新办学模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通过校校合作等方式促进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学历贯通。采取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建立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与省内外高校开展长期合作。做好生源推荐,在学制学时、课程体系、学员管理、跟踪考核等方面制定衔接标准,从培训经费中列支部分资金作为学费补贴,推动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

开展绩效评估,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对培育机构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质量监督培训机构,可以从资金使用、参训对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跟踪指导等方面设置指标,尽量通过客观指标量化考核评价办法;畅通学员评价渠道,增加培训实效性指标权重,减少以满意度衡量的笼统性、主观性指标权重;强化考核指标的结果运用,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将考核结果作为后续项目支持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参训效果评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任职资格作为标准,理论结合实际,从参训项目、学习表现、专业知识测试、实践考察等方面设置考核量表,评价受训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任职资格认定、证书发放、评先评优以及政策扶持的参照,激发高素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机制正向激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大力推广示范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典型发展案例,根据情况予以表彰或给予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为高素质农民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高素质师资培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