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心理护理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注意力和行为能力的影响

2023-11-30王其鹏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控制力注意力

姜 娜 王其鹏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儿童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风险[1]。目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就诊率偏低,部分家长认为患儿是学习态度或心理问题,仅1/3 家长认为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伴随患儿到青春期,若不及时有效干预,可能导致其出现反社会、反人格行为,甚至发生违法行为,故尽早诊断和治疗。健康心理干预是利用可操作性反射原理,通过正性、负性方法改善患儿行为,提高其治疗信心。本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心理护理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并与常规护理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0 年8 月至2022 年7 月就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160 例。纳入标准: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3],康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不低于15分;病情稳定;患儿直系监护人配合干预内容施行。排除标准:合并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狂躁症等其他精神病变;先天性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视力、听力、认知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身体发育迟缓;近两周内服用相关治疗药物或其他精神类药物;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本方案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患儿直系监护人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0 例。

1.2 干预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普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疗效成果,告知家属不可粗暴教育儿童,要增加户外活动,积极培养患儿的兴趣爱好,与患儿共同参与相关活动或游戏。家属要监督并引导患儿按时按量用药,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

1.2.2 健康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心理护理。① 与患儿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耐心与患儿沟通,产生情感共鸣。通常患儿在就诊时常表现为任性、多动、顽皮、吵闹、活蹦乱跳、大声喧哗等,护理人员应使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温柔语言制止,并仔细解释原因,稳定患儿情绪;选择适当时间给予患儿感兴趣的玩具,或与患儿进行游戏、逗乐,尽可能取得患儿依赖和信任。②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视频、讲演稿、图片、卡片等媒介通过为患儿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主动参与整个治疗过程;了解患儿对疾病的认知状态,分享其他成功案例,实时表扬和赞美患儿,尽量避免惩罚、体罚、责骂患儿,当然也不能一味迁就患儿,帮助其逐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医护人员与家长深度有效沟通,指导并帮助其创建舒适、温暖、轻松的家庭环境,以及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奖励方法,提高患儿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清除患儿的自卑心理;指导家长多开展能吸引患儿注意力的户外活动。护理人员创建微信群,及时在群里沟通、发布疾病相关知识,及时解答家长疑问,定期电话随访,鼓励和引导家长。④ 靶症状心理干预。干预前通过询问、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患儿核心症状或严重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具体方法包括:a.正性强化。患儿在作出目标行为后,给予个体满意刺激,以增加这种行为频率,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护理人员先制定完整的实施计划,告知家长并取得积极配合。在患儿作出目标行为后立即强化,并解释强化的目标行为,指明今后应该如何做,必要时可结合其他奖励,每次强化时给予少量强化物,防止饱厌感;当行为达到目标后,逐渐脱离正性强化,逐步清除强化物。b.处罚法。采用刺激抑制或不愉快实物清除患儿不良行为,使用时注意就事论事,尽可能过度涉及患儿过去的行为或经历,积极正面教育,给予患儿适度的痛苦刺激作为处罚,消除娱乐活动等喜爱活动的刺激;c.消退法。家长、护理人员应用不理睬、漠视的方式减少患儿不良行为,与正性强化相结合,清退效果更好。通常清退时间较长,需耐心、连续干预,直至患儿清除不良行为。d.代币法。患儿出现某有益行为时进行标记或代币,作为强化物以换取优待,需不易被复制,明确告知患儿一定数量的代币可换取相应的报酬或权利,多考虑报酬的强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心理干预每周两次,每次40 min。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连续干预3 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以下指标变化:① 核心症状。应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该量表包括对立违抗、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3 个方面,共26 个条目,各条目按照非常多、还算不少、有一点、完全没有分四个等级,分别计3、2、1、0 分,分值越低表示症状越轻。② 注意力。使用视听整合持续测试(IVA-CPT)。IVA-CPT 包括听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综合注意力、听觉控制力、视觉控制力、综合控制力6 个方面,各方面总分100 分,任意一项低于75 分表明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分值越低表明症状越严重。③ 行为能力。应用康氏儿童行为量表。该量表分为品学行为障碍、心身障碍、焦虑、学习障碍、冲动/多动、多动指数6 个方面,共48 个条目,各条目按照很多、相当多、稍有、无4 个程度,分别计3、2、1、0 分,分值越低代表症状越轻。④ 护理满意度。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选择题为主,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人性化支持、主动服务、护理效果,分值0 ~100 分,由患儿实际监护人填写,<60分为不满意,60 ~69 分为一般,70 ~90 分为满意,>90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 =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如核心症状评分、注意力评分及行为能力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由表1 可见,两组性别、病情程度、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核心症状变化

由表2 可见,干预前两组SNAP-Ⅳ评分中对立违抗、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前降低,且心理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核心症状变化 (分, )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核心症状变化 (分, )

组 别 例数 对立违抗 多动/冲动 注意力不集中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心理护理组 80 16.7±3.6 8.9±2.2 18.8±4.1 11.2±3.3 19.7±4.3 10.3±3.0常规护理组 80 16.0±3.8 11.3±3.1 18.3±4.7 15.0±3.9 19.1±4.6 13.7±3.5 t,P 1.20,>0.05 5.65,<0.01 0.72,>0.05 6.65,<0.01 0.85,>0.05 6.60,<0.01

2.3 两组干预前后注意力变化

由表3 可见,干预前两组IVA-CPT 评分中听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综合注意力、听觉控制力、视觉控制力、综合控制力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前升高,且心理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注意力变化 (分, )

表3 两组干预前后注意力变化 (分, )

组 别 例数 听觉注意力 视觉注意力 综合注意力 听觉控制力 视觉控制力 综合控制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心理护理组 80 76.8±6.3 91.4±5.4 77.2±7.3 90.5±8.2 77.0±7.4 89.4±5.2 78.4±6.9 89.5±8.9 77.2±5.9 90.3±5.2 78.1±6.5 91.0±6.3常规护理组 80 77.2±6.6 87.3±5.1 77.0±7.8 84.3±8.1 75.9±7.9 84.1±6.5 79.1±6.4 83.5±7.4 78.1±6.1 85.6±8.0 78.7±6.8 85.8±6.1 tP 0.39>0.05 4.94<0.01 0.17>0.05 4.81<0.01 0.91>0.05 5.70<0.01 0.67>0.05 4.64<0.01 0.95>0.05 4.41<0.01 0.57>0.05 5.30<0.01

2.4 两组干预前后行为能力变化

由表4 可见,干预前两组康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中品学行为障碍、心身障碍、焦虑、学习障碍、冲动/多动、多动指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前降低,且心理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干预前行为能力变化 (分, )

表4 两组干预前行为能力变化 (分, )

组 别 例数 品学行为障碍 心身障碍 焦虑 学习障碍 冲动/多动 多动指数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心理护理组 80 2.2±0.3 1.5±0.2 1.8±0.4 1.3±0.3 1.9±0.4 1.2±0.3 2.7±0.4 1.9±0.2 3.1±0.7 1.7±0.5 2.4±0.4 1.9±0.3常规护理组 80 2.1±0.4 1.7±0.3 1.8±0.4 1.4±0.3 1.9±0.3 1.4±0.3 2.6±0.4 2.1±0.3 3.0±0.8 2.1±0.7 2.4±0.4 2.1±0.3 tP 1.79>0.05 4.96<0.01 0.00>0.05 2.11<0.05 0.00>0.05 4.22<0.01 1.58>0.05 4.96<0.01 0.84>0.05 4.16<0.01 0.00>0.05 4.22<0.01

2.5 两组监护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由表5 可见,心理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3.8%(75/8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2.5%(6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4,P<0.05)。

表5 两组监护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人(%)]

3 讨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持续时间短、冲动、多动,与同年龄不相称[4]。注意力不集中使患儿在学习活动中常犯粗心的错误,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或听从命令,无法专心听讲与学习,最终学习成绩显著降低;多动、冲动行为常表现为无法安定、小动作多、到处奔跑、攀爬、话多、抢答问题,甚至干扰课堂秩序,易招致老师或同学的不喜欢。若长期无法有效约束患儿不良行为,可使其被孤立、批评,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及自信心的建立。学龄期是儿童获取基础教育及生活技能的关键时期,该病使患儿学习能力下降、社交能力缺乏,特别是共病、重症,症状可能延续至青春期,甚至终生,增加成人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不良情绪风险,激发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破坏行为障碍等并发症[5]。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为3%~9%,且男童高于女童,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发育的重要疾病之一[6]。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组织轻度损伤、遗传、维生素缺乏、糖代谢障碍、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家庭环境不良、铅污染、教育不当等因素有关[7]。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疗效欠佳,心理护理能改善大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提高脑组织代谢水平与摄氧能力,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心理护理全面调理,护理人员通过表情、行为、语言等影响和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以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要彻底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症状,需患儿家庭共同参与,为患儿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家庭关系,避免言语过激吵闹使患儿情绪波动。家属及患儿对该病不了解甚至误解,多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部分家属表示对患儿目前行为无能为力。通过针对性健康心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儿及家长对该病的认识,清除对患儿异常行为的排斥和误解,还能提高治疗信心,缓解家长不良情绪[8]。

小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健康心理护理纠正不良行为,能促使大脑重建反射条件、神经功能发育稳定、提高认知能力。本文结果发现,干预后心理护理组SNAP-Ⅳ各项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健康心理护理能减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核心症状行为。正性强化法能帮助患儿树立良好行为观念,从而促进良好行为的发生;处罚法能通过合理方式减轻患儿不良行为;消退法与正性强化法相结合,进一步促使患儿重视不良行为,并纠正错误观念;代币法能通过奖励实物以激励患儿重复良好行为,不断完善自身行为,并积极配合治疗。

视听整合持续测试专用于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神经症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可反映注意力缺陷、反应变化的敏感程度与反应速度,测试儿童的视觉持续注意能力和听觉追忆力水平。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的听觉注意力、视觉注意力、综合注意力、听觉控制力、视觉控制力、综合控制力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健康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该患儿的注意力水平。

护理人员将反馈调查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根据患儿反馈结果,对核心症状行针对性调整和控制,促进患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及价值观,提升其社交能力。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的品学行为障碍、心身障碍、焦虑、学习障碍、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健康心理护理能改善患儿的行为能力,纠正其破坏性、攻击性、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常规护理联合健康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更佳,也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健康心理护理应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能减轻患儿的核心症状,改善其注意力和行为能力,具有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控制力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灵活多变,有着惊喜的细节重播和控制力 Starke Sound(史塔克声学)AD4.320 4声道功率放大器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系统诊断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的市场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