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疗法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023-11-30海永浩侯笑颜
海永浩,侯笑颜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患者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及缺血等,当血压剧烈升高后引起小血管发生破裂[1]。李静等[2]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且颅内小动脉发生劈裂后,血液将进入脑实质或脑室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肢体无力等,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机械通气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用抢救措施之一,能阻断脑继发损伤-脑缺氧之间的恶性循环,通过呼吸支持,降低能量消耗,让患者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3]。姜海鹏等[4]研究表明,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多数患者能从中获益。而亚低温疗法能降低局部代谢,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发挥良好的脑保护作用[5]。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2 月至2023 年1 月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78 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 例,男21 例,女18 例;年龄41~76 岁,平均(55.69±6.4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6 h,平均(3.21±0.63)h;出血量31~59 mL,平均(42.41±4.39)mL;出血部位:基底核区出血17 例,脑叶出血14 例,硬脑膜下出血8 例。观察组39 例,男23 例,女16 例;年龄36~79 岁,平均(56.07±6.6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7 h,平均(3.32±0.67)h;出血量32~61 mL,平均(42.56±4.42)mL;出血部位:基底核区出血15例,脑叶出血15 例,硬脑膜下出血9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6],均行机械通气治疗;②具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入院伴有意识障碍;③出血量≥30 mL,且患者均为首次发病;④均无亚低温疗法及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禁忌证,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标准:①伴有颅脑外伤或因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出血者;②脑干功能衰竭或伴有卒中史者;③存在亚低温治疗禁忌证或难以配合康复锻炼。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且干预期间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执行医嘱、静脉输液,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干预,以巩固康复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①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正确指导患肢处于功能状态,摆放良肢并给予抗痉挛干预,以平卧位、半卧位及侧卧位体位调整姿势,并强化患者坐位平衡干预;②早期康复训练。强化患者被动训练,如:屈伸、旋转及内收和外展等训练时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每日4~5 次,每次30 min 为宜;对于恢复良好者,加强患者主动训练,指导患者自主活动肌肉和关节;③生活康复和语言功能训练。尽可能让患者自主完成进食、洗脸、移动物品等;指导患者保持心理良好,必要时配合针对性心理疗法,以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对于意识清楚病例,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患者发音训练,尽可能让患者坚持语音练习。
观察组:联合亚低温疗法。采用医用低温治疗仪进行干预,型号:HGT200II,购自于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干预前评估患者身体状态,指导患者去枕平卧,头部戴冰帽并偏向一侧;冰帽与内帽之间可放置软枕,且干预时注意保护耳部,避免发生冻伤。设定治疗温度为-4~4℃。同时,将冰袋外敷在颈部大动脉部位,且干预过程中借助红外线耳式温度计监测患者体温,保证鼓膜温度控制在33℃左右。患者治疗完毕后,于自然状态下复温,控制升温速度1℃/4 h,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强化患者心电监护。两组均完成1 个月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康复效果。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30 分,得分越高,认知水平越佳)[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42 分,得分越低,效果越佳)[8]、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30 分,得分越高,认知水平越佳)[9]、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10]评估患者认知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②神经损失因子。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测定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B 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11];③并发症。记录两组颅内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颅内再出血、营养不良及肺部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两组干预前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 个月后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神经缺损减轻;观察组MMSE、MOCA 及ADL 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 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39,± s,分)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39,± s,分)
注:†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神经损失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神经损失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个月后神经损失因子水平均得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FABP、pro-BNP、NSE 及MB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失因子水平比较(n=39,± s,pg/mL)
表2 两组患者神经损失因子水平比较(n=39,± s,pg/mL)
注:†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颅内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颅内再出血、营养不良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2,P=0.23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n=39,n(%)]
3 讨论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变化较快,随着病程的延长,将会引起血脑屏障发生破坏,损伤大脑组织,释放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血肿周围组织局部血供能力降低,加剧脑组织的坏死,导致存活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12]。机械通气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用抢救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致残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多数患者能从中获益。因此,加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康复干预,对巩固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3]。本研究中,亚低温疗法联合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减轻患者神经缺损,利于患者恢复。分析原因: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组织的营养功能,避免肌肉的萎缩;该方法能降低异常增高的肌肉张力,提升机体的运动能力,进一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彭宇等[14]研究表明,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能提升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动作锻炼、心理诱导及运动功能干预等,能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亚低温干预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脑保护辅助方式,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可能与残存的血肿吸收和抑制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本研究中,亚低温疗法联合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能降低神经损失因子水平,且康复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亚低温能降低体温,降低机体代谢,可抑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细胞毒性脑水肿,减少病灶脑组织的代谢和氧耗量,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同时,该方法能减少Ca2+内流,阻断Ca2+毒性作用,从而控制脑神经细胞损伤,且患者在亚低温疗法基础而配合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能发挥不同干预模式优势,可获得良好的预后[15]。
综上所述,亚低温疗法联合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认知功能,减轻脑组织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较高,有助于改善神经损失因子水平,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