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平江路,跨过古桥寻“潘”去

2023-11-30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23年21期
关键词:潘氏平江古桥

记者 陈佳慧

最近,“平江路上的两座古桥被赞神仙颜值”上了热搜。这两座桥就是姑苏区平江街道辖区内,平江路上的青石桥和思婆桥。但平江古桥的美,不仅仅在于它们隽永的外表,更在于它们所代表的深厚人文底蕴。

在明清两代,平江路一直是大家族世代生活的“富人区”。一座座古桥,也见证了这些家族的繁衍与兴盛。青石桥,就是一把探寻“贵潘”与“富潘”的“钥匙”。人们常说“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其实,旧时还有一句“苏州一座城,潘氏占一半。”如此“换算”下来,平江路上必定都是潘氏的影子。在清代中晚期,苏州两大望族“贵潘”和“富潘”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平江路,在其两侧用重金打造了奢华的宅邸,平江路上的古桥也由此成为最深刻的记忆交汇点。

寿安桥,保存着“贵潘”状元的孝心

寿安桥是平江路上由南向北的第二座古桥,始建于唐朝,主体是宋代建构。古桥西堍连接“平江九巷”之一的钮家巷与凤池弄。而正和“寿安”两字的寓意一样,桥的西堍古巷里,藏着“贵潘”代表人物,清代状元潘世恩安顿父母颐养天年的一片孝心。

寿安桥连接着潘世恩留下的印记

与寿安桥西堍交叉相连的凤池弄里曾有一座“凤池园”。这座园子扩建于清康熙年间,曾占了钮家巷大半条巷子。到了清乾隆年间,原主人的后代把它卖给了唐氏。唐氏又在之后将凤池园分开出售。最终,凤池园西部属于了状元潘世恩。

潘世恩也对这座凤池园进行了修整。清嘉庆年间,潘世恩的父亲潘奕基移居凤池园。从此,凤池园成为贵潘状元精心准备的养亲园。嘉庆十九年,潘世恩的母亲过世,他回到这里守孝,一待就是十三年。

如今,凤池园已不再,但钮家巷3号的苏州状元博物馆记录下了“贵潘”的辉煌。潘世恩年少及第,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潘世恩一脉更以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成为当时苏州最为显赫的家族。巷内的这座豪门大宅,现存三路四进,中路有门厅、轿厅、大厅、内厅,西路有鸳鸯厅、纱帽厅,其布局与雕花之精妙,彰显了“贵潘”当年显赫的地位。如今苏州状元博物馆设立于此,既扣合主题,又做到了老宅的活化利用,更是成为在平江路边寻找潘氏往事的最佳去处之一。

积庆桥,见证了平江大家族的交融

从寿安桥出发往北走,走过雪糕桥,就遇到了古桥积庆桥。“积庆”意为接踵而来的喜庆事,或行善积福。而桥身连接着的古巷,也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大儒巷。

“儒生”气息浓重的巷子里,自然也有着潘氏的身影。大儒巷48号正是近代黄河治理专家潘镒芬的故居。潘镒芬治理黄河三十余年,业绩卓越,被人们称为“潘圣人”。这座他出生与终老的故居又名“端善堂”,其分五路七进,东起第二路为主轴线,现存大厅、花厅和楼厅等建筑。经过修缮及活化利用,如今的端善堂已经成为新一代精品酒店,向游客们展示着潘家宅院的精致典雅。

有意思的是,旧时“富潘”与“贵潘”以分别居于平江路东西两侧。而住在西侧的潘镒芬,竟然属于“富潘”一脉。原来,这里曾为明代中叶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迁居所购的宅子。清乾隆年间,潘世恩高中状元后迁至钮家巷,就将大儒巷宅邸转让给了卫道观前“富潘”。

苏州城建博物馆讲述着古城保护的传奇

南石子街的探花书房散发着阵阵书香

其实,平江路上边大家族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大儒巷内的丁宅主人,创建了苏州电气公司的丁春之就将女儿丁达于嫁给了潘祖荫的后裔。丁达于随后改姓潘,之后更是在战火纷飞中书写了保护大盂鼎、大克鼎的传奇。

青石桥,连接了姑苏最显赫的“两潘”

积庆桥往北,就是最近“火出圈”的青石桥了。“青石桥”可谓名副其实,全部用青石构筑,石级、桥面的青石色泽较深,渐进黑色,既有沧桑感,又十分耐看。桥面正中还有一幅圆形佛教禅意雕刻画面,桥洞拱券上有碑一方,上部刻有“宜兴县”三字,拱圈内还保留完整的界桥记事碑。

青石桥带着江南水韵的清秀,与桥堍两侧的巷子里昔日高门大户里备弄间深沉古朴的产生回音,体现着江南水乡意境。西堍的南石子街里,有着潘祖荫故居。潘祖荫是潘世恩的孙子,清咸丰年间探花。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收藏家,收藏的图书和金石名闻南北,其中就包括潘达于保护下来的大克鼎和大盂鼎。

清道光年间,潘世恩得到御赐圆明园宅邸的恩赏,为谢皇恩,次子潘曾莹在改造南石子街的老宅时,效仿北京圆明园赐第的格局,营造成坐北朝南、三落五进,由四座四合院组合而成的大型古宅。如今,这座古宅经过修缮,成为苏州文旅花间堂·探花府,化身成供游客市民休憩阅读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从南石子街走过青石桥,再跨过平江路,就来到了曾属于“富潘”的卫道观前。卫道观前西端即清乾隆、嘉庆年间,被誉为富甲苏城的“富潘”(礼耕堂)祖宅。当时苏州民间流传一句话——“明有沈万三,清有潘麟兆”。以丝绸、茶叶起家的徽商潘氏族人,以潘麟兆为代表,将产业开遍苏州乃至全国。清乾隆年间,潘家耗资百万银两,历经十年,翻建卫道观前宅地。“诗礼继世、耕读传家”的匾额“礼耕堂”被高高挂在大厅之上,见证了一个家族的鼎盛繁华。

如今,历经两百余年沧桑的潘宅“礼耕堂”成了苏州城建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现当代苏州城市保护与建设的真实故事,讲述着苏州古城保护的使命,续写着苏州城建的传奇。

从寿安桥到积庆桥,再到青石桥,桥上桥下藏着多少属于姑苏的老故事,它们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有一场场“时空的穿越”,“穿越”进平江最为之自豪的深厚历史。

青石桥凭借神仙颜值登上网络热搜

猜你喜欢

潘氏平江古桥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常吃西餐更容易患肠炎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同根同祖 两岸一家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