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说中和窑》

2023-11-30

全国新书目 2023年9期
关键词:执壶残片香炉

欧泽璋 著/广西人民出版社

2023.3/96.00 元

欧泽璋

广西藤县人。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以广西中和窑为主的北流河流域青白瓷及西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

这是一本从多角度探讨和解读宋代中和窑的作品,分为概貌篇、地情篇、辨别篇、钩沉篇、展望篇、鉴赏篇六个篇章,既系统讲述了中和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和窑瓷器的装烧工艺、装饰艺术、装饰特征。此外,每个篇章内设置了“相关链接”板块,将中和窑相关的碎片化知识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藤县中和窑的全貌。

仪礼器

中和窑是宋代能够生产仪礼器的窑口之一,造型之精湛在宋代青白瓷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主要用于祭祀、宴飨、节庆、征伐及丧葬仪式等场合的陶瓷仪礼器物有的是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有的则只是满足仪式场合基本的实用功能,主要为尊、壶、香炉、佛像、梅瓶、腰鼓、陶俑等。

中和窑的仪礼器精品多集中在执壶、香炉和梅瓶,总体风格典雅素净、开明俊逸、气韵十足,是中和窑瓷器高品位的实证。与此同时,不合格品受到的待遇也是最苛刻的,被破坏得相当完全、彻底,遗址中完器几乎不复见。

宋代中和窑瓷器器型之一。宋代青白瓷香炉大致可分为“封盖式”和“敞开式”两大类:“封盖式”香炉以博山炉居多,此外还有兽形熏炉、水禽熏炉和球形熏炉;属于“敞开式”的行炉是从佛事香炉中逐步演化而来,也是青白瓷香炉中造型轻巧、式样丰富的器用。

在前面的章节中提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藏)有个局部可以看到一家店铺门前的立牌,上面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意思是刘家有上等的香料。宋代的行香之盛不仅助推了陶瓷香炉的生产,还使得各样造型的香炉繁荣一时。各样香炉中有仿造汉代博山炉的,有动物珍禽形熏炉,也有与佛教文化相关联的。唐宋之后,熏香的方式有所改变,不再是直接在炉中火烧香料,更多的是采用隔火熏法,也就是借助于炭火,把香丸、香片、香饼等的香味烤出来。这种焚香法少了明火飞溅和烟火气,香味也变得更加醇和。同时,这种焚香法不妨碍观察香雾之形态,因而受到大众的欢迎和接纳。如图1 南宋李嵩《听阮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一位女子正在往香炉

图1 南宋李嵩《听阮图》局部

兽形熏炉为宋代中和窑生产的炉式之一,多以狻猊为造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狻猊形状如狮,喜烟好坐,因此其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并随之吞烟吐雾。前面说过,中和窑上等瓷、高档瓷的不合格品都会遭受最苛刻的待遇,以至于想要发现与宋代最精美的兽形熏炉及狮子执壶等相关的瓷器残件犹如海底捞针。目前,仅发现中和窑青白瓷狮子残片一件、狻猊残片一件。

如图2 的狻猊残片,高5.9 厘米,最宽处4 厘米,底部呈弧形且带青白色积釉,显然是狻猊与器座的连接处。尽管仅得见残片,但狻猊的嘴巴、牙齿、指爪、项圈、铜铃、下巴及面部两边的鬃毛等一应俱全,刻画技艺十分精湛。残件胎质白腻,薄胎,里外均施釉,釉光亮丽,塑形灵动,堪称精品。

图2 中和窑兽形熏炉之狻猊残片

中和窑炉式不下20 种,目前发现的除兽形熏炉之外,还有水禽形炉(疑)、球形熏炉、筒形三足炉、筒式圈足炉、重莲纹熏炉、喇叭形高足托炉、菊纹炉、莲瓣绳纹熏炉以及众多样式精致的行炉。

执壶

在中和窑品种众多的瓷器中,执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其造型规整、古朴、典雅、秀美,称得上是集器形、胎质、釉色等于一体的美的结合。宋代中和窑执壶不仅产量大,而且造型丰富,品质上乘。从中和窑执壶遗物的特征和釉色可知,其生产水平在当时的全国青白瓷系中一马当先。

宋代中和窑执壶的基本造型为敞口、溜肩、弧腹平底或者圈足,肩一侧饰以长曲流,肩另一侧对称饰绶带状柄与口沿相连。壶身修长,腹部微鼓,以莲瓣瓜棱形最为常见,有短颈、长颈,喇叭口、洗口、板沿口、盘口、泛沿边等。其中喇叭口执壶是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中经典的执壶壶式。

执壶在唐宋时期已基本定型,作为酒器或茶器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执壶是从年代更早的魏晋至唐盛行一时的鸡首壶演变而来,可以看作是鸡首壶的造型和功能蜕变、升华的产物。中和窑也一度生产过鸡首壶,其壶式似乎比其他造型的执壶要更早一些,其作为中和窑执壶的早期代表,将传统的造型特征继承了下来。中和窑青白瓷执壶的生产充分体现出了工匠除重视陶瓷制品的釉色之外,也注重如何在整体上凸显器物的美学设计思想。

中和窑的执壶壶式可能模仿了金银器,但其精致不仅仅局限于造型,还体现在极细微之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来自中和窑的高品质瓷土“白鳝泥”。如果没有中和窑高温耐烧且不易变形的高品质瓷土,执壶轻薄的壶身及细长的壶流是无法完成的。通过对中和窑执壶器身及器盖、壶口、壶颈等各部位的综合分析,中和窑执壶与目前散落在国内外博物馆中一些经典壶式相似度很高,其特点是壶流呈细长形,顺着颈部向上屈伸,高度一般同壶身的颈部相当,曲柄与壶身的连接点和流与壶身的连接点正好处于同一高度,从侧面看流和曲柄左右对称。

宋代中和窑青白瓷执壶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体现,十分符合宋人的审美观念。执壶用途有两种:一种是饮酒时盛酒或温酒,称为“注子”;另一种是点茶时用来盛水,称为汤瓶。宋代废除了唐代以来的坊市制和宵禁制度,城市商业迅速繁荣,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市民生活丰富多彩,饮茶和饮酒等宴飨活动成为宋人追逐的两大消遣,因此对执壶的品质和审美格外在意。

猜你喜欢

执壶残片香炉
程家玉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一个铜香炉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香炉的养鼻之道
时光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