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家名片留史 为方寸艺术存档

2023-11-30左剑涛

全国新书目 2023年9期
关键词:方寸书名邮票

◆文/左剑涛

危春勇

高级编辑,《党史文苑》杂志社执行总编辑,国家邮政局特邀社会监督员,江西省文化产业专家库专家,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燃烧的情——红色题材新闻报道集》等,作品曾获包括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内的多项新闻奖和副刊作品奖。

《邮画新时代——十八大以来重大题材邮票设计之路》危春勇 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23.5/218.00元

小小的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因为它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风貌,记录着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脉动,在世界各国都广受关注。2021 年,我们策划了《邮画新时代——十八大以来重大题材邮票设计之路》这一选题,邀请被誉为“集邮文化宣传一枝笔”的危春勇撰稿,旨在精心打造一册为国家名片留史、为方寸艺术存档的精品图书。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的《乡愁》是我对邮票的初印象。2015 年,习近平主席将一本《中国》国礼邮折赠送给英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由此,邮票这一我此前认为颇为小众的艺术开始进入我的关注视野,后来又逐渐了解到了邮票选题体现着时代特征,邮票设计代表着设计的巅峰水准,邮票印制也展示着印刷的高超技术。于是,多年之后的2021 年,我策划了这一选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纪念邮票

陆续收到危春勇的稿件后,我在初审时发现他采访了近60 位邮票设计名家,涉及百余套邮票。这其中有反映党和国家、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邮票,例如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建军90 周年、中国梦等主题;有反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邮票,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等;有反映经济建设成就的邮票,如改革开放40 周年、精准扶贫、高铁建设成就、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粤港澳大湾区等;有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三部曲”的长江、黄河、长城邮票,还有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诗经、元曲、红楼梦、西游记以及民俗风情等主题的邮票。这些邮票发行时间都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时间横跨十年,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文中既有对设计家的设计理念、手法、特色的介绍,也有他们设计邮票时的心路历程和对邮票背景的介绍,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要,是用独特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

初审过后,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主题的提炼和篇章的划分。起初,危春勇为了表示对这些邮票设计名家的尊敬,是以人物来划分和安排篇目的,比如李晨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中国现代科学家(八)》《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等四套邮票,就把这四套邮票的设计采访稿放在一起进行了呈现,没有过多考虑每一套邮票本身的内容以及邮票与邮票之间的关联性。在对整本书稿的组织架构进行深刻剖析之后,我们觉得为了更好地体现“新时代”,也为了更方便读者阅读,应该按照书稿内容来进行划分。最终我们与危春勇深入沟通之后达成了一致,决定将全书稿件划分为十个篇章,即百岁风华、时代交响、家国情怀、锦绣河山、寰宇嘉谊、古圣今贤、文心千载、艺苑撷英、天然万类、时庆节俗,这样一来图书的主题愈发鲜明,书稿的结构也更加合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纪念邮票

如今正值我们国家步入“新时代”的十度春秋,危春勇在书中秉笔直书,为这一时代的国家名片的履程做了历史性的记录,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史料价值,也蕴含了特殊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成果。

书中所收录的每一套邮票背后都有一段动听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页鲜活的文化史。比如:《一曲威武雄壮的强军战歌——李晨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纪念邮票设计》讲述了设计者是如何以写实的手法,精准地反映军改之后人民解放军各大军种的新形象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的;《刻录下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李志宏谈〈精准扶贫〉纪念邮票设计》介绍了设计者是怎样通过前景、中景与远景三个层面反映福建宁德市赤溪村、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河南兰考县和江西井冈山市等脱贫攻坚的典型,在国家名片上刻录下全党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之足印的。

而阅读书稿的过程也是邮票知识增长的过程。通过审稿,我了解到了如何区分小型张、小全张、大版票、小版张等,齿孔是如何计算的,雕刻版邮票雕刻师又是怎样雕刻布线的,等等。更重要的是作为读者,我的精神接受了一场神圣的洗礼,心灵得以升华。听着威武雄壮的强军战歌,看着新时代西藏发展的新画卷,触摸着一年四季中最浪漫的时光,感受着冰上运动的如火激情,迸发着长缨在手缚苍龙的豪情,怎能不让人心情激荡?爱党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正是我们想要让广大读者感受到的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磅礴力量。

与此同时,书中所讲述的设计家们创作中的严谨、细致精神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设计历时5 个月,前后创作的图稿有几十套,修改的次数达500 余次。设计团队为了确保准确性,人民大会堂上方飘扬着多少面红旗,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侧的外立面有多少块玻璃,他们都会去现场细数,对56 个民族形象和服饰等更是逐一查找资料并作为附件存档,以便画有所据。李晨在设计《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第2 枚“程开甲”邮票时,原本选用了一张程开甲与写了公式的小黑板的合影,程开甲的女儿看了图稿后说那张照片其实是摆拍的,公式也不符合常用习惯,于是李晨赶紧进行修改,重新绘制图稿。

除了设计家以外,作者危春勇的认真与严谨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凭借对邮票设计、发行流程的熟悉,加之新闻人特有的敏锐,对人物的访谈不落俗套,稿件的谋篇布局和起承转合从容不迫,对文字驾驭自如。他在作品中十分注意捕捉和挖掘潜藏于幕后的故事与细节,讲究叙述语言和表现角度的创新,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既有披露内幕的新鲜感,又有文笔与技巧的品味享受。即使是长达六七千字的文稿,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与乏味;哪怕是已经采访过好几次的设计者,每次都有新意——可以说,他既不雷同他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对稿件的审核要求也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在书稿编校过程中曾三审其稿,为了确认一些邮票包括设计稿图案的尺寸大小,他甚至会亲自拿尺子去量。

这本书主书名的确定同样经历了一波三折。起初,危春勇想用“扬帆新时代”作为主书名,灵感来自原艺珊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单纯从弘扬主旋律的角度来看,这一书名的确与主题相符合,而且有气势,但从出版的角度来看,书名需要充分体现书的内容特色,还要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这本书讲的是跟邮票有关的故事,于是我们建议把书名修改为《方寸世界的背后》,希望留点悬念作为宣传的卖点。对于这个书名,危春勇认为虽体现了邮票这一方寸艺术,但过于平淡,似乎所有关于邮票的图书都可以套用,有些弱化了主题的意味,不能强有力地体现副书名“十八大以来重大题材邮票设计之路”的时代感和厚重感。为了确定书名,他和编辑思虑再三,反复推敲,从书名既要提炼书的内容和主题,又要体现特色与价值,还要唱响时代发展主旋律等多重需求角度出发,最终将书名确定为《邮画新时代——十八大以来重大题材邮票设计之路》。这一书名将邮票设计与新时代发展进行了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了出版人“以小见大地反映和讴歌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国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使命与担当。

穿行字里行间,徜徉方寸天地。透过《邮画新时代——十八大以来重大题材邮票设计之路》一书,读者可以领略并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各方面取得的突飞猛进的伟大成就,谛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铿锵有力的前进足音。我们出版人愿以此书为媒介,为国家名片留史,为方寸艺术存档,也为全民族增强文化自信敬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方寸书名邮票
独一无二的邮票
方寸之处
历史的方寸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邮票被谁拿走了
邮票上的“三月三”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
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