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经穴揿针治疗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改善心衰患者食欲减退的疗效观察
2023-11-29李丰艳迟兆瑞
李丰艳 肖 燕 迟兆瑞 马 俊
作者单位:烟台市中医医院 264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终末阶段,患者生活质量低下、预后较差[1],是一种复杂并伴随多脏器功能下降的临床综合征[2],食欲明显减退是心衰患者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活动耐受力具有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3,4]。本研究观察足阳明胃经经穴揿针治疗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的治疗方法改善心衰患者食欲减退方面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科室的80例Ⅱ~Ⅲ级的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65~78岁,平均(69.65±4.25)岁;病程 1~3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66~79岁,平均(70.71±3.42)岁;病程1~3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2-KY-038),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纳入标准
①诊断为心衰病且符合NYHA心功能级Ⅱ~Ⅲ;②病情稳定的患者;③知情同意愿意进行相关操作;④符合慢性心衰伴纳差的患者。
1.1.2 排除标准
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②神经精神系统异常,不能配合治疗;③患者6个月内加入其他研究的患者;④其他揿针、增强型体外反搏的禁忌证。
1.1.3 退出中断标准
①患者的依从性差,不配合康复;②患者入组后发生其他严重的合并疾病;③患者无法访视失联;④患者及家属要求退出本试验。
1.2 随机分组的方法
采用随机方式分组,制作1~80数字卡打乱顺序,放置在专用牛皮纸袋中,交由课题负责人保管,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抽取数字卡,单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衰的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常规的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药物、左西孟旦持续静脉泵入等)、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等)、饮食指导(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限制含钠高的食品,可用糖、醋等调味品增加食欲)、体位指导(下肢水肿者可适当抬高下肢)、控制液体入量(每天患者的入液量限制在1000ml左右)、社会支持(教育家属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和必要的生活照料)及活动与休息等的指导(嘱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及床上的活动锻炼)。
1.3.2 干预组治疗方法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足阳明胃经经穴揿针治疗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的治疗方法。
1.3.2.1 揿针的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遵医嘱取穴一侧的丰隆穴、足三里穴,探查穴位敏感点确定埋针部位,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针埋于已选好的穴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每天更换一侧揿针,左右交替。
注意事项:埋针要注意患者感觉刺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重埋;要注意防止埋针意外脱出,造成其他部位损伤;穴位、镊子都要常规消毒,埋针处不宜水浸泡,暑热天埋针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以防感染;如见发红、疼痛要及时检查,有感染现象立即取针;关节处、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癜和瘢痕处均不宜埋针,皮肤过敏的患者及出血倾向也不易埋针。
1.3.2.2 增强型体外反搏的操作流程
每天埋针后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所采用的设备名称为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厂家: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型号:P-ECP/TI)。具体的操作:操作前评估患者,严格掌握体外反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提高体外反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初次接受体外反搏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嘱患者操作前排尿、测血压,血压超过170/110mmHg不建议操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护士操作,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气囊套包裹于大腿、小腿及臀部,包裹时注意平整无褶皱,要求患者穿棉线贴身衣裤,躺下后骶骨对着囊套中心点,臀部两边囊套的进气口要对称。先包大腿、小腿,最后包臀部,标准的包扎是:大腿囊套上缘包住腹股沟,小腿囊套上缘包住膝关节下缘,松紧适宜,以患者舒适为宜。局部皮肤清洁脱脂,贴好电极片,导电线妥善固定,勿牵拉,防干扰。指脉探头佩戴时松紧适度,拇指佩戴,压力调节的反搏时压力为0.03~0.045MPa,过小的压力只能促进静脉血血液回流,肢体动脉血液无明显反流至主动脉,从而产生负压作用。舒服的反搏并不能达到最佳的反搏效果,只起到对肢体的按摩效果,应该在保持最高增压波的原则下,选择最小的治疗压力。充排气时间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充气信号置于T波顶点,必须正好落于心脏舒张期的开始,充气时间也可在R波后100ms至T波顶峰之间可任意调节来寻找最佳充气点。频次为1次/天,60分钟/次,上述两种操作连续治疗7天。
注意事项:反搏治疗过程中心率过时快,如心率>100次/分钟,患者应用药物控制心率至<100次/分钟或采用1:2触发治疗;对初次反搏有头晕的患者,要告知是血管扩张产生的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的顾虑;对噪音特别敏感的患者可以使用耳塞,增加患者舒适体验;患者操作后出现下肢酸痛可能与乳酸产生过多有关,是正常现象。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症状包括嗳气、早饱、腹胀、食欲下降及恶心,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嗳气、早饱、腹胀、食欲下降、恶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嗳气、早饱、腹胀、食欲下降、恶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单位:分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干预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在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临床上慢性心衰所致食欲减退病因往往为气虚、水湿停滞等,要想食欲减退好转,首先要治疗心衰。慢性心衰为心气的严重亏虚,多累及脾、肝、肾等脏器,心气的充盛与否直接决定疾病的预后转归。体外反搏通过各种机制增加心脏的血供,充盛心气、通经活络,改善心衰的临床症状,间接改善脾胃功能。慢性心衰患者多合并胃黏膜充血水肿、心理问题、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减退等,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营养摄入及代谢,造成患者不良预后[6,7]。当患者并发胃肠功能异常时,临床常采取适当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8],有研究表明中医护理技术对患者机体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9]。揿针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操作原理是常规消毒选定穴位皮肤后,在穴位中准确置入揿针,通过揿针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发挥特定的治疗功效,从而促进相关脏腑的机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0]。针灸理论认为,经脉为人体气血运行之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针刺足阳明胃经之经穴可疏通本经气血,治疗胃经的病症。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具有和胃通滞、健脾益气的功效。丰隆穴,《会元针灸学》云:“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灵枢·经脉》言其具有调和胃气、通经活络、祛湿化痰、补益气血等功效。研究表明足三里穴以治疗脾胃疾病为主,在回阳救逆、保健方面效果显著[11,12]。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其通过增加心肌灌注、刺激侧支循环、抑制内皮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血流应切力等来改善、治疗心脏疾病;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以使舒张压升高,降低收缩压,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指数[13];还能有效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增加局部毛细血管密度,刺激血管新生;并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一氧化氮释放,增加心肌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14~17]。此机制多被用于治疗各种心脏疾病[18],包括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血管病等。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Ⅲ级的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从而缓解胃肠道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再住院率[19]。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揿针治疗可以借助体外反搏气压的力量有效刺激足三里、丰隆等穴位,改善胃肠道的功能,纠正患者食欲低下的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