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实践路径

2023-11-29李银岚

天津教育·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思维活动

李银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都实现了革新与发展,主题式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的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受到高度重视。主题式学习是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为限定的课程单元,让教学内容组合成为链接课内外的数学单元。

主题式学习以“主题式学习单”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层次化与关联性的数学问题进行切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主题挖掘“大”视野,从“小”单元窥见“大”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单一的“灌输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综合性地进行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数学素养与高阶思维能力的双重提高。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从数学本体性知识出发,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深入分析探讨主题式学习的主题来源、主题特点以及“主题式学习单”的设计策略,让这一教学活动真正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主题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然而,在当前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显性知识形态的数学事实上,忽略了潜在形态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导致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数学思想的本质,让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也让高阶思维无法深入发展。基于此,在主题式学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让主题的确立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主题的确立应当以数学思考为主,综合地实现课程目标,以数学思考带动学生多维度能力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思维方式。

(二)从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出发

要想让主题式学习真正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果,教师应当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对主题式学习活动有热情、有动力、有信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基于此,在主题式学习主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主题式学习的主题产生探索与求知欲望,推动学习效果切实提高。首先,主题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疑问以及感兴趣的数学内容进行主题设计,增强学生在主题式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让主题式学习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突破教学目标。例如,当教学活动涉及某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时,日常教学可能无法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深入探究,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的领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主题式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主题式学习顺应了这一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创新、探究与实踐,让学生在某一教学主题的学习活动中,从单一工具性知识的学习推动高阶思维的切实提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理解,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灵活应用。基于此,教师在主题式学习设计工作中应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保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其认知发展与素养培养。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把握并分析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以及要求设计教学主题与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确保学生通过主题式学习提升认知与思维能力,构建完整的认识体系,推动核心素养的切实培养。

(二)开放性原则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两个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因此在注重探究、自主性强的教学设计中,很有可能会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体验与收获,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应当做的就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基于此,在主题式学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尽可能让教学主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使其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开放性原则要求教师通过主题式教学模式,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发散性的主题,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认知诉求,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大进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层次性原则

要想让主题式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发挥奇效,教师应当确保教学主题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方法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教学设计真正为学生数学能力与思维认知的提升而服务,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始终遵循层次性原则。首先,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主题时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避免对教学主题无限延伸、过度拔高,导致主题难度过大,对学生的理解与认识造成阻碍。其次,教师在确立教学主题时应当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等方面充分衔接,并且致力于给教学主题进行情境创设与活动构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魅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其中,也让教学活动的优化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地层层递进。

三、主题式学习单设计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基于认知规律,加强知识落实

在主题式学习单的设计与构建中,“认知型学习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指向对学生知识掌握与兴趣提升的引导,致力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学力。“认知型学习单”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层次性原则,通过由表及里的设计方针,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突破了学生思维点状发展的单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推动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让深度学习在教学中切实发展。基于此,在“认知型学习单”设计工作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并以此为目标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在实践中发挥具体的作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知,教师设计了“认知型学习单”。在这一单元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册《面积》中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基于此,教师可以以此为立足点展开后续的任务设计。

【任务1】通过裁剪与拼接,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通过观察,结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任务2】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和梯形,利用所学公式推导出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任务3】画出一个五边形,并计算它的公式。

【任务4】观察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这种“认知型学习单”的设计与构建能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切实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易到难,有梯度地帮助学生加强知识落实,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任务1】完成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剪裁拼接,很快发现利用平行四边形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有了【任务1】的铺垫,学生能够很顺利地沿用这一思维方法完成【任务2】和【任务3】的活动,而【任务4】起到了一个总结与归纳的作用,帮助学生对这种思维方法进行创新与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有助于为未来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作为教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突破人为设定的单元限制,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并在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学习能力的显著发展。

(二)立足思维发展,提升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落实与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肩负起育人的重要责任。基于此,教师应当在主题式学习单的构建工作中使全方位育人得到充分落实与体现,设计“发展型学习单”。“发展型学习单”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破课堂的局限性与桎梏,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少的生活体验。“发展型学习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单一的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个性化发展。不仅如此,“发展型学习单”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个性特征、认知方式等多维度的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学习活动中得以灵活地应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为例构建“发展型学习单”。

这一单元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考查,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设计“发展型学习单”,让学生的思维朝着更深处漫溯。

【活動1】“美丽校园任我行”——尝试画出自己校园的平面图,并标明各处建筑的名称。(思考:如何确定比例尺)

【活动2】“介绍我的校园”——以“教学楼”为观测点,找一个自己想去的地点,思考如何进行正确描述,并说一说确定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计算方法。

【活动3】“我是校园小导游”——在新一年的招生活动中,不少家长都来参观校园,你作为校园志愿者要带领家长们进行参观,请绘制地图,画出你认为合适的参观路线,并向小组成员介绍你的路线。

在该学习单中,学生可以在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中亲身探索、自主经历、充分探究,在实践活动中夯实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现实生活,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主题规律,构建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只考虑单个知识的落实与理解,而忽略了数学学习的整体性,以人为界定的课程单元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很有可能阻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教师在主题式学习设计过程中就可以基于主题规律,打破单元限制,构建知识体系,设计“整合型学习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百分数(一)》以及《百分数(二)》的教学为例,构建“整合型学习单”。

【活动1】“义卖市场”——学校将要举办义卖活动,作为买家与卖家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呢?(每种商品不超过10元)

【活动2】“我是小卖家”——每个同学都可以是卖家和买家,作为卖家,思考通过怎样的打折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收入。

【活动3】“我是小买家”——“义卖市场”除了各个摊位有优惠活动以外,整个市场也有一定条件的打折活动,作为买家,思考如何购买商品才是最合适的。

这样的“整合型学习单”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从商家与买家的角度经历付钱与找零、设计促销活动与应对促销规律,在淡化知识教学的同时积极转变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的实践发展,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学生打破单元壁垒,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主题式学习已然成为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实践路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遵循新课程标准,真正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主体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原则,通过“认知型学习单”“发展型学习单”以及“整合型学习单”的构建,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进步与提高。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思维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