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对教与学的修正功能探究

2023-11-29刘凡保

语文建设·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一体化核心素养

刘凡保

【摘要】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如何发挥评价对教与学的修正、调节和指导功能?本文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明确教学目标,提供评价标准;创建可观测的学习场域,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确保评价修正对教与学的有效性;建构高效评价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评融通。本文以此为题,谈谈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过程性评价;核心素养

有学者认为,“教—学—评”一体化中的“一体化”是指将评价活动镶嵌于教育教学和学习任务中,构建一种健康的动态育人范式。[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2]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评”一体化从作用机制方面更加强调“教、学、评”三个维度的互动性和循环性,即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二者又共同作用于评价目标的确定和评价内容的选择。而评价对教与学又具有引领和修正作用,教师可以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借助评价结果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使得核心素养在“教—学—评”的循环互动中呈螺旋式发展。

有效的评价应具备两个特征,即准确性和即时性。准确性是指“能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作清晰描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作准确判断,对教师行为的弱点作精确指导”[3]。要达到评价的准确性,须依凭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合理的评价工具,并灵活选择评价手段。实践证明,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还原师生共同参与的真实学习过程,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水平,难以科学、系统地评估反馈教学质量。比如,在过程性评价中,须综合运用如“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汇报展示、课本剧表演”等多种评价方法,才能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准确性。

即时性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评价的高效修正”[4]。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有专家依据评价活动发生的不同场域,将评价分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内循环评价系统”,以及依靠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的“外循环评价系统”。在“内循环评价系统”中,评价的即时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要根据课堂提问、对话、展示、练习等活动,即时性地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并结合课堂生成的内容及时整理、准确提炼,并进行针对性点评和补救性练习[5]。在“外循环评价系统”中,评价的即时性表现在以量化方式整体分析评估的结果以及分维度反馈给教育参与者,并依据反馈结果作出针对性调整的时效性上。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纸笔测试”类终结性评价后,需第一时间将量化测试情况向教育参与者(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反馈,以期使教育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教与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时依据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与学行为。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中及时修正教与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与学的修正优势,使得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得以更好实现。

核心素養导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其评价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以期达到“即教、即学、即评”的目标,充分发挥评价对教与学的修正优势。教师应本着改善教与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探寻评价修正教与学的高效转化策略,以期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设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期实现目标统领

目标具有引导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功能,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去哪儿”的“引航灯”。有了明晰准确、可操作、可测量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明确的、可操作、可理解的目标也是评价修正教与学的转化前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置:

1.分解素养目标,使之可操作

完整的教学目标包含主体、行为(动词)、条件、程度(行为标准)四要素。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基于义教新课标和单元要素,从义教新课标素养目标中选取相应语句,进行分解表述。本着可操作的原则,书写要量化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诊断与检测。如针对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开展的“经典阅读我推荐”活动,笔者设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为:“给出表格,全班学生据此能够对《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作者情况、故事内容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基本准确的概括梳理,并做好推荐工作。”这一目标中,学生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是“概括梳理、推荐”,程度是“基本准确”,要达到这个程度所需的条件是“给出表格”。这一目标紧扣义教新课标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将核心素养目标分解为明晰的、可操作、可测量的行为表现,使之贯穿于“教—学—评”活动的始终。

2.兼顾参与主体,使之可理解

课程实施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由于参与主体的理解能力不同,他们对于目标的理解程度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设定目标时应本着“可读、可视”的原则,综合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既朝向学生又兼顾教师,让每位师生能够读懂并理解目标。目标的实现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如阅读《西游记》要能够形成“表格式可推荐作品”,这便是朝向不同理解水平的真实可见的个性化作品。

二、创建可观测的学习场域,以期达到素养发展

可观测的学习场域是确保评价修正教与学的重要教学模式,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秉持“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仿真的科学情境等可观测的学习场域,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深度学习等,在做中学、做中用来发展学生素养。

1.依托核心素养目标,设置真实学习情境

崔允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就是能做事”,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便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只有依托核心素养目标,打通教材知识与情境材料的关联,打通基本技能与思维要求的关联,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走进学习场域,去解决真实问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课文《壶口瀑布》时,笔者依据2023年5月20日~24日在上海举办的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这一真实情境,结合本文及本单元的素养目标,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壶口瀑布官方征集令:为了将“壶口瀑布”打造成“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近期文旅局面向社会发出“微视频征集令”,希望征集到最能展现壶口瀑布自然魅力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这一情境的设置在素养目标的统领下,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统整在“壶口瀑布官方征集令”真实情境背景中,学生在情境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学习,完成任务链“依据主题选画面”“聚焦镜头配朗读”“品悟所感撰文案”,真正达到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促使核心素养发展。

2.依托过程性评价,细化学习任务

义教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6]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有效修正教与学,优化教学过程。过程性评价可运用的评价方法较多,如课堂观察、小组交流分享、班级汇报展示等,其主要渠道是课堂评价。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适度分解评价任务,尽量细化学习任务要求,尝试为每一项学习任务预设可观测、可操作的学习产品,以期有效监测学生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完成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感悟人生——漫溯文本品真情”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为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笔者设置了如下评价任务及学习活动:

评价任务:从范仲淹的作品中,你能够领略到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和情怀?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范仲淹的评价。(不少于200字)

学习活动:(1)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及《宋史·范仲淹传》中的相关资料,梳理作者的人生经历,再读文本,深入了解范仲淹其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2)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并对照本文,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精神及情怀,独立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完成后在小組内交流,最后在班级内展示。

笔者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旨归,依据本课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知识类型,合理选择过程性评价方法,统筹安排评价内容,适度分解评价任务,细化学习任务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探寻评价对教与学的修正策略。充分发挥了过程性评价修正教与学的有效性,发挥了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监测作用。

三、建构高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以期达到评价融通

“教—学—评”一体化最大的优势是以评价融通教与学,使“教—学—评”融通为一元结构,交互进行,共同贯穿教学始终。高效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可以达到评价融通,而融通的过程需教师创建新的评价标准,融通的结果需要开发新的适切的评价机制与之相匹配。

1.基于课堂教学环节,开发适合“内循环评价系统”的评价标准

“内循环评价系统”是针对课堂教学环节提出的,能够对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作出及时精准的评价而开发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观测量表。教师利用观测量表可第一时间搜集观测数据并作出精确分析,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育参与者,使学生在学习中可随时查缺补漏、自我诊断,教师可即时对教学行为作出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评价标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帮助教育参与者评估、反馈教学效果的尺子。教师编制评价量表时要观照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性,观照教师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激发,观照教师评价语言的适切性、鼓励性。例如,笔者对《岳阳楼记》“感悟人生——漫溯文本品真情”的学习任务制订了与之相匹配的课堂观测评价量表(见表1)。笔者从生平经历、任务情怀、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设置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设置了“优秀”“合格”“待改进”三个等级。不仅观照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自主性,而且观照了教师评价语言的适切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出及时精准的评价,从而及时修正教与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

2.基于终结性评价,开发适合“外循环评价系统”的评价量规

“外循环评价系统”是基于终结性评价提出的,包括终结性评估和对过程性评价结果的评估。适切的终结性评价量规可以实现由知识考查向素养考查的转变,满足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估要求。教师开发适切的评价量规时,须关注学生在不同测试情境中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设计评价量规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切的问题解决方案;考虑学科融合情境中学生探究问题的跨学科能力;考虑设置的学习任务是否具有创造性、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总之,评价量规的开发应兼顾“全面性、准确性、有效性”。评价在整个教育教学和学习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指向的,更是课程评价应指向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诊断评价为先,并拟定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反馈的适切诊断标准,以确保评价修正教与学的有效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晗清,高香迪“.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偏差与实践困境及其超越[J]. 教育科学研究,2022(2).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46.

[3][4]杨磊.评价变革:“教—学—评一体化”的再阐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1).

[5]丁丽云“.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8(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读名师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2021/02/108)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整体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B/2022/03/230)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一体化核心素养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