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023-11-29鸿

学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技术思想

刘 鸿

(甘肃省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甘肃通渭 743300)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在思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基于“技术—教育”的互构逻辑,把优渥的资源和新兴的科技引入教育领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加高效、开放、智慧的方向挺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立足思政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为支撑,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模式,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借信息技术的东风,使思政教育内容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

一、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必要性

(一)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的思政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学生只能通过教材和为数不多的参考资料了解思政理论知识,教育内容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学生早已感到厌倦,在这种条件下,思政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各类平台和载体的数量十分庞大,技术手段和工具多种多样,获取思政教育资源的渠道更加广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必要举措。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思政教育需求,采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化媒材形式,给学生提供更直观、更形象的视听触觉材料,还可以依托于新媒体平台,收集时事新闻、社会热点新闻等作为拓展资源,向学生渗透新时代的思政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时空

时空条件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的思政教育受到时空条件的制约,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活动只能在课堂上开展,不仅无法催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导致学生思政素养的发展遭遇局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思政教育场景从封闭式到开放化的转型升级,帮助学生摆脱教室局限和时间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拓展思政教育时空的主要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结合的“三结合”方式,给学生传送优质的学习资源和课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和实时交流,使思政教育更契合当代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突破时空的壁垒,助推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的融合。

(三)能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重要的构建时期,新时期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强调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相统一,主张五育并举的方针不动摇,力求发挥出思政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信息技术联通的不仅仅是教育要素和数字世界,也能推动思政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衔接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促进理论知识向价值取向的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显著地强化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比如学校以发展学生思政实践能力为关键,充分地利用互联网阵地、聚合信息媒体资源,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将正确的认知、态度、观点和方法付诸实际行动,将思政精神外化于行,从而彰显思政教育的功能性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1]。

二、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规划课程,促进思政教育方案精准化

方案设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步骤,高质量的方案不仅能够细化教育内容和环节,也能使实际教学有据可依,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平台载体为思政教育的方案设计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教师应该以精准理念为指引,以精准育人为目标,应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规划课程,根据具体的教育主题,深入开发互联网+资源和大数据技术,在当前热门的精品课程和教育计划中,汲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收集新颖的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方法和素材进行梳理、融合、重组,用PPT、Word 等信息化工具编制详细的课程计划,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挈领优势,通过精准定向、精准定位和精准定法,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精准化设计[2]。

如在关于培养正确消费观的思政教育中,教师调研了信息资源中的精品课件,发现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在本课题中的应用比例最高,那么教师就可以在PPT 学案中确定这两种教法,然后围绕四种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在互联网引擎和新媒体平台收集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资讯作为教学案例,下载添加到PPT 学案后,针对每个案例预设议题。拿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来说,教师选用的案例是大学生为了购买新款手机而借网贷。议题设计为:这种消费心理是否健康,有哪些不良影响。教师在PPT 学案中列好所有案例议题,再编写每个议题的结语,顺序安排在学生合作讨论议题之后,还要参考精品课件,设计践行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内容以及教学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两部分的计划,这样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思政教育方案的设计质量和精准性都得到提升,确保方案的后续实施效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3]。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进思政课堂教学趣味化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想要促成这种转变,必须在思政教育中融合趣味元素,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思政教育情境的重组和整合,一方面互联网资源中具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生趣盎然地呈现思政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3D 模拟、虚拟仿真等新型技术也可以造就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思政教育的课题和需求,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综合运用各类媒材和信息化资源,营造有声有色、影音并茂的学习氛围,积极地引入AR、VR 等新技术,高度还原我国革命、建设、新时代发展中的真实事件和场景,使学习内容变得可触、可视、可感,从而促进思政课堂教学趣味化,引领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迁移知识。

比如,在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具有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理想信念的典型人物事迹,应用与人物有关的历史纪录片、影视剧片段创设情境,把枯燥的讲解转成生动的观影,在结束观影之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视频互动探讨人物身上的精神文化内涵。再如,在实施与党史、革命史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可以播放革命历史遗址、红色场馆、博物馆的内部影像资料,给学生配发虚拟现实眼镜设备,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场景,设置虚拟漫游、模拟讲解等环节,让学生一边参观一边交流对党史和革命史文化的认识,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兼具互动、操作和趣味的场景化应用,使思政教育摆脱现实物理世界的束缚[4]。

(三)应用信息技术混合教学,促进思政教育空间多样化

混合教学是一种新型理念,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主要强调线上与线下的混合,线上思政是依托网络工具和资源开展的,线下思政的形式包括课堂教学、讲座等。信息技术具备网络结构的去中心性、沟通的便捷性、资源的共享性等优势,给线上和线下混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因此,在新时期思政教育中,教师应该着力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混合教学,利用线上教学软件和系统分享学习资源、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发展在线研讨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基础性的思政理论输入。线下教学在课堂中进行,带领学生重点探究、解决课程中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思政教育空间多样化。

如在关于我国党政制度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荔枝微课、云朵课堂等线上学习软件,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基本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整理成微课件推送给学生,同时布置资料收集和探究任务:收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人民生活状态资料,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原因。课件和任务都发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线上自学,把获取到的资料分享到软件的交流区,结合资料重温中国近代史,从当时的农民阶级、清政府、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共产党等视角出发,在线讨论各自的救国举措和结果,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真正找到一条强国之路。教师关注学生的在线研讨情况,把疑难问题截图保存下来。在线下教学阶段,教师出示含有疑难问题的线上聊天记录。记录显示,多数学生都对多党合作的重要结构存在疑惑,对此教师可以展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视频和介绍资料,引导探究:人民政协是由谁领导和创立的。学生深入探讨后反馈:“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我国各党派共同组成的,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等。”这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教学,学生不仅顺利地突破思政学习难点,也养成线上+线下自主探究的好习惯[5]。

(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促进思政教育功能综合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单单是引导学生深透地掌握思政理论知识,还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思政实践意识,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功能性比较单一,根本原因是重理论、轻实践。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联结思政教育的课堂内外,适用于实践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开展,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思政教育目标设计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包括学农实践、劳技实践、文体实践、社会实践等,基于校园网、微信群和各种信息工具,做好实践活动的宣传、展示和总结等工作,带领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思政知识,得到实践技能和品质的培育,从而化教于行、促进思政教育功能综合化。

如在开展服务社会的思政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制作精美的活动海报,把社会弱势群体以及他们需要帮助的现状生动地呈现在海报中,将海报提前发送到微信群中并公布活动方案:用自己擅长的技能制作一件拍品,给拍品设计简介和宣传牌,在城市的中心广场举办义卖活动,义卖所得的资金将用于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的实践热情被有效点燃,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义卖活动所需的拍品,教师鼓励学生把制作过程和进度用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实时反馈到微信群中,学生展示出各式各样的美术工艺品、书法作品和科学模型等,并表示对义卖活动充满期待。义卖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微信群中公布所得资金数目以及给养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的捐献凭证,让学生写一篇思政活动感言,在思政课、班会课上互相交流分享。这样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思政实践活动的开展效率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都得到培养[6]。

(五)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平台,促进思政教育机制长效化

想要借助信息技术之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化转型,健全的平台是不可或缺的。现阶段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应用,普遍停留在小规模开发的层面,未能形成标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创新。为此,学校必须延展“互联网+思政课”的思维,应用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型思政教育平台,深入实施网络育人工程,推动思政教育发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育人效果,从而实现教育机制的长效化改革。

比如,学校可以立足互联网阵地和思政教育目标,搭建集资源整合、实时交流、评价反馈等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思政课云平台,依托“两微一端”加强思政宣传的媒体矩阵,发挥本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把新媒体、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发“智慧思政校园”APP,推动思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再者,教师也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教研活动,按照不同的课题,打造网络思政精品课和品牌课,把授课过程和各项资料保存下来,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政课程数据库,补充到智慧教育平台之中,教师和学生都具备登录平台的权限,查阅和下载所需的课程资源,这样通过教育云平台建设,学生就拥有思政素养全面发展的成长链,从而凝聚信息技术和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拓宽思政教育时空、强化思政教育功能,还能实现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的迭代升级。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以服务学生成长和成才为出发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汇集信息技术和资源,实施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智慧云平台的建设,促进教育方案精准化、教学形式趣味化、教育空间多样化、教育功能综合化、教育机制长效化,从而以科技之力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的发展效度。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技术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