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体能发展的初中体育教学探究

2023-11-29

学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运动体育

何 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永昌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体能指的是人体表现出的基本运动能力,包括核心力量、肢体柔韧度、身体反应速度等。《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部分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基本运动能力发展不足。为解决青少年肥胖、体弱等体能发展问题,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教师有必要反思目前初中体育教学造成学生体能发展态势差的原因,如教学规划不清晰、体能培养教学设施不完善、体能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等。同时,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对原有教学模式做出优化、调整,为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做好教学准备。

一、初中体育学生体能培养教学现状

(一)体能培养教学规划不清晰

清晰的教学规划是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1]。目前,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能够制定清晰的体育教学规划,但是在规划中并未充分体现体能培养教学方面的因素。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执行教学规划时只能完成初中体育教科书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并没有为学生组织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体能培养教学活动,间接影响了学生体能的发展。除此之外,少数教师缺乏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也并没有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造成了教学环节的衔接问题,导致教学顺序失当,降低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限制了学生体能发展。

(二)体能培养教学设施不完善

体能训练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初中学生体能发展不足的因素之一,具体包括体育场地落后、体能训练器材不完善、训练设施落后等。教学设施不完善会极大程度地限制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力量训练、柔韧度训练等训练教学时,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学器材。然而,部分学校并未及时引进相关教学器材,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不能满足体能培养教学要求,对学生的体能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

(三)体能培养教学方法较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会降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继而导致学生失去体育锻炼兴趣,逃避体育训练教学活动,最终造成学生体能发展问题。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教学问题,并尝试应用其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现状。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是象征性地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仍属于“灌输式”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训练兴趣,对学生体能发展造成间接的负面影响。

二、学生体能发展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分析

(一)明确体能发展目标,笃定体育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准绳[2]。只有确切地把握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基于学生体能发展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要明确教学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才能确保具体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为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奠定基础。然而,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问题,如目标笼统、目标盲目“抄袭”课标要求、目标追求过多等。此类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初中学生体能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初中体育教师不可以盲目拟定教学目标,而是要根据初中学生体能发展的根本需求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要明确当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所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从“教”的方面出发合理制定体能培养教学目标,为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要深入分析现阶段初中学生体能发展的根本情况,转换教学视角,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兴趣、爱好、体育锻炼需要等学习问题,从“学”的方面出发细化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细节,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体育课程的教学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其体能培养教学要素同样存在差异。教师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特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切忌照抄照搬教学目标,影响体育课程开展效果。

(二)优化体能教学计划,提高体能培养效率

1.制定普遍性计划,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普遍性计划指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够适应全班学生体能发展需求的体育教学计划[3]。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制定普遍性教学计划,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与体能发展观念有着奠定作用。正式开始课程教学工作以前,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全班学生制定普遍性训练计划,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蓝本,确保学生在普遍性训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度等运动机能。一方面,教师可以制定热身训练计划,利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活动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等身体关节,之后组织学生排队围着操场慢跑800 米,让学生在热身运动、慢跑运动中适应体育训练强度,并形成基本的耐力与速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制定课堂教学训练计划,针对课程教学重点设计训练方案,如教师演绎方案、学生自主练习方案等,让学生在针对性训练过程中提升某一项身体运动能力,如柔韧度、灵敏度等。设计热身计划、训练计划能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课程学习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全面提升。

2.制定个性化计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化计划指的是针对某个学生或某一类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4]。将个性化教学计划应用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个人体能发展需求的满足,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保证个性化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组织体育前测活动,并在活动中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800/1000 米跑步测试活动,在活动中记录不同学生跑完全程所耗费的时间,观察不同学生跑步时的状态以及跑完全程时的状态,确定不同学生的耐力速度;教师还可以组织50 米短跑前测活动,在活动中记录学生的成绩,确定不同学生的速度、爆发力等。明确学生表现情况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发展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类教学群体。比如,部分学生的耐力好却缺乏爆发力,部分学生有良好的爆发力却难以跑完800/1000 米全程,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耐力却缺乏运动技巧等。针对不同群体的体能发展特征,教师可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补足学生体能发展的短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

(三)配置体能教学资源,激发体育锻炼兴趣

要进一步发展初中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就需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体能训练设施,同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初中体育体能教学环节当中。因此,完善教学设施并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配置初中体育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课程教学需要购进相应的体能训练器材,如接力棒、跳高架、联合训练器、跳箱、助跳板、体操垫、跳绳、短绳、昌盛、铁饼、标枪、铅球、卧推架、橡皮拉力带等器材,并将器材应用于跑、跳、投掷、拉伸等多项体能培养教学工作中,为进一步完善体能培养教学细节,提高体能训练教学质量提供教学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初中体育教科书作为教学蓝本,收集并整理更多体育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源,游戏资源,实践资源等。通过为学生呈现更多体能训练资源开阔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视野,从而激发其主动体验、主动尝试、主动参与、主动训练的意识,在培养学生良好运动态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

(四)组织多元训练活动,切实提升学生体能

1.组织小组练习活动,规范运动行为。运动行为不规范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还容易造成学生的身体损伤,如肌肉拉伤、外部伤口等[5]。规范学生的运动行为是确保学生体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为此,教师有必要做好运动行为讲解教学、运动行为规范教学等多项教学工作,为切实提升学生体能奠定基础。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教学法用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视角狭窄、学生个人动作不规范的教学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规范性的运动学习中积累丰富运动经验,总结良好运动技巧。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能培养教学要求,适时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组织小组练习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彼此的运动长处,互相指出运动中的不规范之处,从而解决学生运动行为不标准的教学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练习活动当中,在活动中解答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标准动作的做法,继而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2.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实践素养。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要付诸实践。仅为学生传授运动理论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速度、耐力、爆发力。为此,加强实践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特征应用竞赛教学法。通过组织体育竞技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实践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组织竞赛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竞技活动的主题。教师需要挖掘体育课程中可用于竞赛活动的教学元素,同时提炼课程中体能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体能培养需求设计竞技运动,如仰卧起坐比赛、长距离冲刺竞赛等,在具体竞技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体能。第二,要注意竞赛氛围的营造。调动起初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是保证竞赛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在体育竞赛活动前说明前三名的丰厚奖励,并明确最后一名的惩罚,通过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竞技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合理布置训练作业,培养体能发展习惯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学生体能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与教学。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并未养成体育运动的锻炼习惯,仅仅在课上参与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等。然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只靠课上的训练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能发展要求。为此,教师有必要为初中学生布置针对性的运动训练作业,借助作业驱动学生自主锻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练习反馈情况为不同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练习需求,从而达到“专项专练”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初中学生在课后敷衍、逃避训练,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应用微信、钉钉等即时通信软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校合作确保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使学生在家长的监督、管理下高效完成运动作业,逐步养成运动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未完成训练作业的学生作出批评,使学生认识到课后锻炼的重要性,使其在持续性锻炼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体能。

(六)设计积极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导论》一书论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教育工作提供了另一种工作思路。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具体理论内容设计体育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将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评价语言融入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强化学生的锻炼体验,从而升华学生的体育锻炼情感,进一步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持续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动机。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预设经过体育教学后学生可能达到的体能水平,并将其作为评价标准。之后,教师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开展体能培养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应用具体的评价标准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训练表现、最终学习成果等。需要注意的是,太过客观的评价会缺乏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负面的训练感受。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评价重点,之后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优化评价语,借助具有情感色彩的评价语激励学生。比如,针对动作不标准、不能完成基本训练任务的学生,过于客观的评价会显得有些严厉,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采取“看来你还有很大的潜能”“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评价语给学生造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调整自身的运动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教师只有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适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能教学工作,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综合相关教学政策、初中学生体能发展情况合理笃定体育教学方向,并采取多种手段优化体育教学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等身体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