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2023-11-29李渊博
李渊博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甘肃静宁 743400)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导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关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质量。因此在课前环节,教师应高度重视导学案的编制质量,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检查导学案学习情况,为探究性学习的改进注入活力,同时也为导学案的教学设计改进提供思路和帮助。而在课堂合理地应用导学案对于增强学生学习探究效果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导学案应用的需要,提升设计的有效性。而针对课后环节,导学案的作用还在发挥,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课前、课中、课后导学案实际应用的需要,提升设计的针对性,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一、课前环节
(一)夯实导学案编制质量,为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奠定基础
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导学,也是实现教学设计与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夯实导学案的编制质量,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数学的抽象性较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导学案需要以备课组长为引领,切实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导学案的编制,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但是在整个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秉持生本原则,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一改传统的内容冗杂的问题,尤其是导学案不能出现直接复制的现象,而是始终将新课程标准作为依据,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为学生着想,确保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做到通俗易懂,减少训练习题,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借助经典例题达到举一反三和一题多解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导学案的作用是导学,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保障导学案的编制质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而在此基础上,导学案与课本、教案有着较大的区别,也不能作为学生习题集与训练册,需要抓住其导学的核心。而为提高导学资料的利用效率,教师就需要认真提炼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学情,确保设计的个性化、合理化、灵活化。尤其是要控制好难度,秉持由简及繁的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导学案中的探究模块,应设置自主类和合作类的探究问题,并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掌握情况,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契合,在学案导学下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检查导学案学习情况,为探究性学习的改进注入活力
课前环节对导学案的预习,需要教师提前发放。由于学生对拟学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所以教师需要及时地回收导学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前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就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但是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导学案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导学案,并做好对导学案的分析,从而掌握学生对导学案中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重难点,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导学案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以自主探究为主、合作探究为辅,并且在课中应用导学案之前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若每天都要检查导学案学习情况,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所以此时就要注重小组合作作用的发挥,从而与教师的检查工作相配合,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按照学生人数对学生均分,每个小组每周有一名值周组长,主要负责观察本组成员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导学案完成情况,并及时找到问题,做好与教师的沟通,督促本组成员做好导学案的学习。这样教师在上课前就能与组长了解本组导学案完成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从而在后续的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最后在课后与小组长交流,征询意见,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
二、课中环节
(一)夯实导学案应用质量,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在课中环节,导学案将继续发挥导学作用,因为导学案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加强对其的改进和优化,夯实导学案的应用质量。以下笔者以余弦定理的探究新知环节为例,提出夯实导学案应用质量和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对策。
第一,教师在教学前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学情与教材分析,明确本课的重难点。采取复习回顾的方式引入新课,主要是从回顾正弦定理的知识,巩固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这一环节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如何证明正弦定理为焦点,让学生在探究中巩固旧知,采取习题变式的方式将新知引入。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并采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比如:
(1)△ABC 的sinA>sinB,∠A 与∠B 哪个大?
这样就能通过回顾正弦定理知识和内容与公式,采取变式的方式引入余弦定理,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连接。学生能够顺利地得到∠A>∠B 的结论,且(2)的∠C 为75°。而在(3)中,因为不能直接采用正弦定理,就得到构造直角三角形的办法,采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得到。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能一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而是采用余弦定理来解决问题。
第二,在合作交流和探究新知环节,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两道质同而形异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而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例题进行剖析,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下完成基础题,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巩固。加上导学案前期的导学,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最后就是进入巩固运用与变式训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较多,笔者选取片段进行案例分析。
S2:并非巧合,可以采取图形的方式,就能变换成上述问题。
T:思路正确,那么是否我们可以以此来解决一般性问题呢?(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导学案中的问题:△ABC 的a、b 两边的长度与夹角C 已知,第三边c 等于多少?当问题出示后,最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相互之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经过探究性学习之后,他们就能得到与上述方法类似的思路,结合向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向量等式数量化的过程。教师此时可以采取变式训练进行巩固,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总结余弦定理。
(二)反思导学案应用成效,改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在利用导学案进行导学的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每次实施的情况对导学案的应用成效进行反思,以找出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导学案的应用,并采取问题串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后,能结合导学案或者教师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点的重难点整理出来。但是实际应用中难免存在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情况,需要教师切实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因此,从新课导入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着力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小组成员的评价,及时地发现问题,做好学生的点拨,同时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好反思,并加强对其的改进。例如在导学案中,有很多时候都涉及解题方法,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在导学案应用中所学的解题方法与实际需求。
三、课后环节
(一)注重导学案的归类整理,强化探究性学习内容的反思
导学案的归类整理并非教师整理,而是学生做好对导学案的归类和整理,并将其作为一个学习习惯来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探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后对导学案的讲解,需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做好交流和总结,对所学内容反思,最终既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所学导学案的知识点,又要对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导学案的内容。
(二)注重导学案的改进完善,强化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应用
而在学生反思的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其的反思,尤其是要对导学案的改进加大重视力度。既要以大众化思维来编制,又不能主观臆断,确保导学案内容紧密衔接,每个章节内容之间要做到环环相扣,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预习力度,掌握学生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因此,教师需要反思如何从传统的“教什么、怎么教”向“学什么、怎么学”转换,并引导学生要注意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应用。因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各自提出的观点和看法不同,其中有正确的思维,也有错误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辩证性地看待探究性学习中形成的思维,让学生既要掌握正确的思维,也要剖析错误的思维,也就是如何避免走入错误思维的误区,从而用正确的思维来解决实际情境问题。比如在上述的铁塔案例中,学生解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以致用的过程,且不同的学生的解答思维不同,在思维的碰撞下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逐步彰显数学知识的奥妙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设计与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导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改,以改促用,做到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这是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懈努力的风向标和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