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2023-11-29王晶晶

学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核心中职课文

王晶晶

(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安徽宿州 234000)

随着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成了一个热议话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培养能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无一不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中职学生同样处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下,对于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关注其关键能力与品格,通过有效教学培育其核心素养。而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切入,循序渐进,延伸开来。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也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中国学生应当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与学习活动形成个人综合能力和品格,对于我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以具体课程为依托,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二、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中职语文教师可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导学生,以达成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而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这说明践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展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再结合其不同方面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针对性施策。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以情境为载体,促进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

中职语文语言理解与运用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语言实践,持续学语言、用语言,情境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环境。教师可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进而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不断促进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

1.细细品味,理解语言。理解是中职语文课堂学习语言最基础的目标,是学生增进理解与运用语言的第一步,而要想使学生真正实现正确理解语言,需要其克服浮于表面、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巧设语言分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的每一段、每句话、每个字,更要特别提高重视文言文、古诗词课文语句的程度。比如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段,概括每一段的语言特点,之后按顺序分析各段语句和字词,讨论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常见句式,认识固定结构,区分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学生由此实现正确理解课文语言,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还能为发展其他阅读与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日积月累,储备语言。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学生需要以积累为过渡,积累越丰富,学生越能在实际运用语言时将更多语言化为己用,美化和充实自己的表达效果。为此,教师还应该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储备语言。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然后在分析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引导督促学生摘抄优美语句,学习具有独特价值的表现方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直接提出仿写建议,鼓励学生在摘抄的基础上及时借鉴和模仿。学生经过日积月累语言储备量会大大增加,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时都能更快速地调取语言经验。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掌握课内语言之后适当延伸,使其积累一些课外相似语言。学生语言积累渠道增加,语言储备量自然能更显著地提高。

3.字斟句酌,运用语言。学生理解和积累语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语言理解与运用”相关教学应当向“运用”方面转化,这要求为学生及时提供“语用”指导。教师应找准时机组织中职语文课堂“语用”实践活动,并在学生踊跃参与实践之前使其形成字斟句酌的良好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先以教材核心语句为例,替换其中某个关键字或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语言表达结果前后的变化,建立“表达时每个字都很重要”等意识。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口语交际或书面写作,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展开表达。学生每次在表达前自觉深思熟虑,通过表达不断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这是增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步骤。而且通过运用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总结,借助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问题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思维

对于中职语文日常课堂来说,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问促思对学生发展与提升思维有极大的好处。为此,教师可以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将大量问题融入中职语文课堂,以其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思维[2]。不过中职学生思维发展一般要经历“初阶”“中阶”“高阶”三个阶段,而在不同阶段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也不同。

1.基础性问题,形成初阶思维。基础性问题对应学生初阶思维的发展,以“是什么”为主,包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结构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课文有哪些关键段和关键句、关键词”等。这些问题的难度相对较弱,可以直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由此形成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的成就感,还能增强课堂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立足课堂连续提出这些问题,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从而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初级思考,使其在初步认识课文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初阶思维能力。

2.探究性问题,发展中阶思维。探究性问题是基础性问题的升级,一般以探究“为什么”为中心,如“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文章结构”“运用某个表达方法在课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在课文中的具体作用有哪些”“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用意何在”等,是学生发展中阶思维的重要问题资源。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形成初阶思维后追问此类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特殊组成要素的功能、作用、存在原因等。由于此类问题稍有难度,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主思考得出清晰的观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思考,后讨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将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调整为“合作探究”,探究性思考愈发深入,思维实现进阶发展。

3.开放性问题,提升高阶思维。开放性问题具有发散思维的重要作用,而思维发散性是学生提升高阶思维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还应巧用开放性问题注重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重点内容以及作者对不同事物的选择和观点,提问学生“怎样做”,具体问题如“假设你与作者处于相同环境或者你就是作者,在面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时,你会怎样做”。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对于思考与回答此问题自然有极大差异,锻炼发散思维。之后,学生继续发散思考不同观点的形成原因、正确性、人文性等,高阶思维定然能提升。再者,教师也可以依托辩论、演讲等特色课堂活动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辩论和演讲。学生提出的论据和发表演讲的角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锻炼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带动其提升高阶思维。基于特色活动丰富课堂,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以主题为载体,促进学生审美发现与鉴赏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概括学生品味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鉴别美等能力,意在提升其审美境界,使其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且善于创造美。而一篇文学作品之美通常集中体现在人文主题方面,作者创造文学作品一般会设置一个人文主题,然后以该主题为核心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揭示和展现美。因此,在“审美发现与鉴赏”层面,中职语文教师可以主题为落脚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剖析。

1.探背景。一直以来,语文学习都分外强调知人论世的重要性。“知人”是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论世”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对文学作品“知根知底”,才能在阅读时准确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或特殊的人物经历,把握其对文学创作的特殊影响,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人文主题内涵,理解其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因此,在“审美发现与鉴赏”核心素养视角下,以主题为载体组织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背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时代背景资料卡”“作者简介”等资料,先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信息,概括社会背景与作者经历,想象作品创作时期与现在社会环境的差异,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知人论世,在认识文学作品特殊性的基础上展开阅读,自觉将课文内容与时代特征联系在一起,审美发现会更加轻松。

2.悟思想。教师应指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人文思想,这也集中体现了作者文学创作的本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人文主题是什么,把握作者写作的根本原因和目的,可极大程度上增强其审美发现与鉴赏的效果[3]。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深层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思想有赖于教师循循善诱。教师应努力细化此阶段教学过程,及时回应学生的困惑。比如,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联系课文创作背景与作者经历,根据文中事物,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感情,你怎样理解这种感情?”鼓励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展开讨论,之后教师通过小组代表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其把握课文思想不到位之处,针对性详细讲解作者志趣、课文内涵。学生全面经历“先大致感知,再细细领悟”的探索过程,优化审美发现与鉴赏成果,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指日可待。

3.论感知。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能使情感跨越时空,让人与人之间实现超越时间和距离的共鸣,所以在阅读文字时不仅要明确“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还要思考“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基于此,中职语文教师教学还应设计“论感知”的环节,鼓励学生清楚表达探索文学作品的个性化感知,以此强化其情感体验,加深其与作者、与作品人文主题有效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阅读课文结束后设计“阅读报告会”的环节,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从“读到的内容”“感知的情感”“形成的感悟”“收获的启发”多个维度层层展开,分享相关文学作品带给自己的真实思考,将“审美评价”转化为“审美输出”。

(四)以拓展为载体,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参与

文化传承与参与是一个更宏观的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范畴,因此对教学与培养方式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适当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应建立拓展意识,打破教材的局限,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以实现有效培育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参与”核心素养,使其形成受益终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4]。

1.广阅读,吸收文化。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参与需要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触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教师将更多优质的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完善“群文阅读”等活动。比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基于不同诗人设计拓展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的传世名篇感悟中华民族古诗词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拓展“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变迁”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语言由“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历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没有流失,而且越来越完善,足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多实践,参与传承。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课堂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深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参与意识,使其将课堂有效学习成果真正用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比如,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人文主题设计“传承古诗词”“创新文言文发展路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主题实践活动,督促学生自主制订活动计划,在热爱、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情感的驱动下,为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谋划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将可行性高的策略付诸实践。学生站在全社会、全民族的视角下提出建议,不知不觉中自然能拓宽文化视野。

四、结语

中职语文课堂情境、问题、主题、拓展等手段无一不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愈发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应领会核心素养的价值意蕴,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路径,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广阔空间,以最优的课堂教学成果支持学生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核心中职课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