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
2023-11-29田涛
田 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
注重传承与保护农耕文化、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师只有明确农耕文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同时树立文化渗透、文化融合的教学观点,才能够顺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趋势。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有必要整合多方教学资源,同时将先进的工作手段用于讲解、宣传与渗透农耕文化,以便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真正发挥思政育人的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年来,科技飞速进步与经济飞速发展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现代农业转变,原有的农耕文明逐渐被现代工业文明取代[1]。在这种背景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逐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展的关键时期,任由利己主义价值观传播很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负面影响。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包括守望相助、克勤克俭的人文传统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融入农耕文化对于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重点,然而既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较传统,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开阔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三)有利于促进传承发展中华农耕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有积极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一)加强教师文化培训,奠定文化融入基础
教师是执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2],只有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才能够为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部分教师仍然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应用价值,这显然不利于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为此,革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素养非常有必要。高校应当做好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比如,高校可以围绕农耕文化组织教师培训会议,为教师介绍农耕文化的内涵、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等,通过培训加强教师认识与了解农耕文化。再如,学校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组织教师参与研讨、座谈活动,要求教师分享自身对农耕文化的见解,交流农耕文化研究心得,促使教师在多方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农耕文化。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日常考试活动,通过考试检查高校教师在学习农耕文化方面的不足,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的问题,促进教师反思提高。这样通过培训、考试、评价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扎实掌握农耕文化的内涵,为教师将农耕文化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二)整合文化育人资源,开阔思政工作格局
1.整合学科育人资源,开阔思政学习视野。农耕文化包括农业文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3]。农耕文化不仅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料中,同样存在于高校基础课程教学资料中。《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整合全学科育人资源,为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做好准备,这为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教师可以广泛挖掘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农耕文化元素,同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整理、编排育人资源,为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视野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挖掘高校基础课程的农耕文化育人资源,发挥其他学科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完善农耕文化的思政育人体系。比如,教师可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中蕴藏的农耕文化思想,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递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王符的“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传递的精耕细作、务实为上的思想观点等。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不同学科教学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在挖掘全学科农耕文化育人资源时,教师应当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重新编排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保证有序开展育人工作。
2.整合生活育人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农耕文化不仅蕴藏于高校各教学科目的教科书中,还体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上。教师只有打破固有教学思维的藩篱,积极将生活中的农耕文化育人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价值。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生活育人资源,丰富农耕文化的育人材料。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搜索本地的农耕历史,如当地的植物考古学证据、农业文化遗产等。通过整合相关的历史资料丰富农耕文化的历史底蕴,促使高校学生认识到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手段整合生活中的育人资源,增加农耕文化的育人素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走访当地村落、查阅地方志、查阅当地报纸等多种方式整合当地的乡土文明育人资源,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其中风俗习惯体现了农耕文化下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如春节挂春联、放鞭炮,元宵节包饺子、猜灯谜,清明节扫墓等。教师可以通过抄写、摄像、摄影的方式记录风俗习惯,并将其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民间工艺是指大众生活的民俗艺术,包括编织工艺、剪纸工艺、刺绣工艺、泥塑工艺等。教师可以通过购买民俗艺术品、拍摄、摄影等方式将民俗艺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
(三)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提高文化融入效率
1.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农耕文化的兴趣。斯宾塞曾经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退步。”为了避免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农耕文化教学内容产生负面情绪,教师有必要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农耕文化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在思想政治中融入农耕文化的情境,通过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体验,使其对农耕文化内涵产生探究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农耕文化的内涵丰富,持续使用同一种情境创设手段会引起高校学生对农耕文化情境产生审美疲劳,造成学生学习产生倦怠感。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手段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加速融合应用农耕文化。比如,教师可以选取某一生活典型场景,通过语言描绘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认知农耕文化;教师可以选择特定的实物,通过设计背景、展示实物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实物演示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感知农耕文化内容,从而激起学生广泛的联想。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教学情境要以融合应用农耕文化为宗旨。教师应当控制教学情境的时长,以免教学情境喧宾夺主,影响融合应用农耕文化的效果[4]。
2.创新理论教学方法,提高农耕文化认知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采用理论教育法,这一方法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常采用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思想政治理论宣传,但是存在过程无趣、交互性不强的问题,难以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宣传内容形成深刻认知。要想使农耕文化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就需要教师创新理论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农耕文化认知水平。一方面,教师要变换“教”的方式,应用内容翔实、趣味性十足的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MOOC 课程代替传统教材,通过展示信息化教学资源加深学生认识农耕文化,促使学生乐于接受相关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学”的方式,应用钉钉、超星学习通等在线教育APP,通过在APP 上发布前置性探究任务驱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前广泛收集农耕文化资料,深度挖掘思想政治内容中蕴藏的农耕文化资源,使学生在提前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对农耕文化形成深刻认识。通过创新理论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对农耕文化形成深刻认知,从而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丰富思政工作路径,加深学生的文化感悟
1.开发文化宣传板块,营造文化宣传环境。良好的宣传环境有益于渗透农耕文化[5]。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可以依托现有的教学设施开发农耕文化宣传板块,利用宣传板块在校内营造农耕文化的育人氛围,为推进农耕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提供助力。比如,高校可以在食堂悬挂宣传农耕文化的标语,如“不荒冬日田,丰富盘中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通过悬挂此类标语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让学生在阅读标语的过程中形成感恩意识。再如,高校可以在图书馆、教学楼的走廊设计文化宣传栏,宣传“冬播一点绿,春收万粒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农耕文化思想,让学生在阅读宣传内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耕耘”意识,使其能够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自主、深度学习,从而树立良好的奋斗观念。此外,高校还可以在校内关键场所设立弘扬农耕文化的雕像,如牧童放牧、农民开荒雕像等,借助雕塑艺术传递农耕文化,潜移默化地为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2.开发网络宣传媒体,强化感知农耕文化。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合理开发网络宣传媒体有利于扩展农耕文化的宣传渠道,加速农耕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高校可以基于现有的网络媒体平台宣传农耕文化,同时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比如,高校可以注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的官方账号,并通过拍摄情景剧、小品的方式传播农耕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在观看娱乐视频的过程中积累更多思政知识;可以设置校内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专属公众号,定期发布介绍农耕文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章,在满足当代高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实现弘扬农耕文化。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发高校专属自媒体平台,如开发校内思想政治宣传教育APP、教学网站等。同时在专属APP、教学网站上发布宣传教育视频、文章,进一步扩大农耕文化的传播范围,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效果。
(五)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弘扬发展农耕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够加深学生感悟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传承与弘扬农耕文化。高校教师应当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融合农耕文化的要求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教学内容的真谛,同时形成深刻见解。比如,教师可以在校内组织文艺汇演活动,通过唱歌、表演、诗朗诵等多种活动进一步宣传农耕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在校外组织走访调查、实地勘察活动,让高校学生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从而加深学生体会农耕文化,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实现高校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加强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有重要意义。为了推进农耕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充分融合,高校教师有必要学习更多文化育人内容,同时拓宽工作视野,将全学科、全社会的育人资源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为渗透、弘扬农耕文化奠定基础。此外,高校教师还应该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从多种路径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农耕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