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十八般武艺”德育内涵,构建非遗特色实践德育体系

2023-11-29陶彦敏孙莉敏

中国德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武术育人

■ 陶彦敏 孙莉敏 施 佳

“十八般武艺”是流传于余杭五常的一项集健身、防身、竞技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承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将“十八般武艺”与学生的价值观、意志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着力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载体丰富的实践德育工作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十八般武艺展演

一、弘扬“十八般武艺”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实践德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育人作用。

传统德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灌输和技能给予,存在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实践内容等不足。学校不断深化对学生德育发展的认识,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为目标,积极探索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德育模式,将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学校所在地五常街道是“十八般武艺”“龙舟文化”等非遗文化的繁盛地。学校将传承非遗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特色的发展方向,整合社区、家庭、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十八般武艺”中的德育元素,将“精神”“功力”和“招数”融入学生的价值观、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培养工作中,构建了一套具有非遗特色的实践德育工作体系。

二、挖掘“十八般武艺”德育内涵,创新合力共生德育路径

武术具有健体、启智、育心、知礼、自信的多元价值。学校深入挖掘“十八般武艺”的德育内涵,围绕武艺习得、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爱与责任等内容,持续创新德育机制和方法,开辟了合力共生的德育工作新路径。

(一)“十八般武艺”的德育内涵

学校通过“十八般武艺”的习练与文化传承,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发展体魄、滋养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热爱自我、热爱同伴、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生命质量。学校将“十八般武艺”中的武术文化与中队活动课、心理健康课、宣传教育活动等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领悟中国武术文化中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本质意义,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认识,培养他们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树立武德精神。武术是一项需要多感官协调的活动,需要学生认真、专注、沉稳地练习。学校通过“十八般武艺”的每日练习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谦让、自律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提升自信动力。学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展示、交流、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耐挫力和意志力,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集体意识。学校通过“十八般武艺”的教学和展演,大力弘扬团结协作、自律自强的精神,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荣誉感,帮助他们强化集体意识和责任担当。

激发民族自豪感。学校深入挖掘“十八般武艺”的历史传承,讲好“洪氏五尚书”“将门轶事”“思母亭”等故事,以增进教师和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十八般武艺”的德育途径

学校通过构建德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开发德育资源、延展德育空间、拓宽“十八般武艺”德育途径,让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建德育课程。学校基于“十八般武艺”,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主要包括普及性的校本课程、德育系列课程和各类拓展性课程。其中,德育系列课程主要涵盖了生命教育、励志故事、文化传承、礼仪教育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历史由来、名人故事、武术招式、拳法等内容,体悟坚韧自信、与人为善、豁达谦虚等品质。此外,学校在多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将德育工作融入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开展特色活动。学校以家校、街道及省市区“十八般武艺”的活动展示为契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的舞台,其中包括学校每年的“体艺节”“秋实节”等大型活动。另外,五常地区的“龙舟文化”十分繁盛,每年端午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和社区群众一起展演武术。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在西溪火柿节、花朝节、浙江国际武术大会等活动中多次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创新实践活动。为充分落实“十八般武艺”的非遗传承,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成立了“十八般武艺研究院”,并邀请“十八般武艺”非遗传承人担任院长,积极探索更多的育人路径与载体。研究院深入探究“十八般武艺”文化,设计了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学校成立了多个研究小组,组织学生分小组进入村、社区等地进行调查和寻访,最后形成调研报告或完成学生小课题。

三、创新“十八般武艺”多维实践,探索多元德育方法方式

正如武术有着变化多端的“招数”,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也应该不断变化和创新。学校坚持实践德育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情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十八般武艺”的实践原则

学校坚持基础与开放结合、个体与全体兼顾、情趣与能力齐抓等原则,扎实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基础与开放结合原则。学校以校园和课堂为基础,将德育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秉持“生活即教育”的概念,借助校园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开放互动。

二是个体与全体兼顾原则。学校采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学生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等全方面的过程性评价,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强化了学生的过程体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是兴趣与能力齐抓原则。学校在构建“十八般武艺”非遗特色德育体系的过程中,坚持将兴趣培养和能力锻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和课堂探究,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十八般武艺”的环境建设

学校以文化熏陶为育人路径,建设了“十八般武艺”的校园物化环境,让学生能时时身临其境,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是打造“十八般武艺”长廊。学校在教学楼一楼连廊处打造了一段“十八般武艺”长廊,用以展示学校“十八般武艺”的文化资源和活动照片等,使之成为“十八般武艺”的文化阵地之一。

二是建设“十八般武艺”博物馆。学校在体艺馆一楼建立了“十八般武艺”博物馆,用以展示“十八般武艺”的传承历史、学生对“十八般武艺”的研究成果以及表彰在“十八般武艺”展演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三是其他“十八般武艺”视觉系列建设。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文化石、宣传橱窗、学校大屏幕、校门、班级墙报等一系列视觉建设,彰显“十八般武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校园的各个角落打造成教育场所,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富有教育氛围的校园环境。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十八般武艺”特色课程及德育实践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品牌。2011年,学校获评余杭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2022年10月,学校荣登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榜单。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传承“十八般武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德育成长路径,完善德育体系建设,为德育实践注入新的智慧。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武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武术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