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工作视角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

2023-11-29潘格格

科教导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共青团爱国主义精神

陈 晓,潘格格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发展,世界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潮与文化的交融,使得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迎来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机遇与挑战。高校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体的桥梁纽带,需要进一步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把握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价值观养成,加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勇担时代使命、赓续爱国传统,将激昂青春融入伟大中国梦。

1 聚焦青年主体,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所在

1.1 青年群体的重要性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的嘱托与期望。100 年前,一群中华热血青年,在铁蹄蹂躏、民族危亡的时刻觉醒,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应运而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时强调,青年工作,抓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共青团的政治责任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牢牢抓住青年这个重要群体,完成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永恒课题。

1.2 青年群体面临的现实性

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指出“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

当前,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风起云涌、相互激荡,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各种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不断向高校领域渗透,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价值判断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蛊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原本具备的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因此,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和挑战,聚焦青年群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1.3 青年群体彰显的特殊性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代青年思维活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关注点、理解力和接受度方面也具备前所未有的新生代特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到……青年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对于共青团提升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准确捕捉青年群体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走进广大青年的思想深处、情感深处和心灵深处,以贴近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为导向,利用好共青团工作中的各类途径、手段、领域、阵地和舞台,把握青年脉搏,引领青年风尚。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长短衔接、由浅入深、内外联动、远近贯通的要求和理念,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在青年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年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2 遵循时代主题,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所指

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蕴含着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也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教育元素和教学案例。将时代主题融入青年制度自信的培养,通过共情共鸣引导广大青年懂得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使命担当,努力做好新时代的爱国者、奋斗者。

2.1 时代事件成为生动教材

21 世纪以来,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两相叠加的复杂环境中,一系列来自国内、国际、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甚至自然界的问题与矛盾交相爆发。中国在庆祝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中展现出的百年政党、世界大党的伟大、光荣与正确;在神舟十二号出征、祝融号的火星探测、“天宫”航天员互动中展现出的航天事业的科技创新硬实力;在东京奥运会中展现出的大国之团、文明之师的精神风貌;在成都大运会上展现出的平等、包容、友爱视角和欣赏、互学、互鉴态度,这一系列的时代事件激荡人心、举世瞩目,无不体现出中国在变局之中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青年一代从中获得启示、汲取力量。

2.2 时代楷模成为榜样力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生动刻画了一个个勇立时代潮头的英雄人物、榜样模范,他们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历史担当、昂扬的精神状态,认真“回答”着每一道他们面对的时代考题,书写了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优异答卷。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王继才、黄文秀、拉齐尼·巴依卡、李桓英、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某旅“红一连”以及所有荣获“七一勋章”“共和国勋章”“五四奖章”等荣誉的国家功勋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他们的奋斗故事和崇高品格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鼓励广大青年时说到的“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当深入挖掘和宣传这些新时代英雄的突出事迹,多唱响唱好新时代的英雄赞歌,用榜样力量、爱国情怀激励广大青年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2.3 时代精神成为宝贵财富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些党和国家前进道路上涌现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精神谱系。历史川流不息、滚滚向前,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脱贫攻坚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等新时代的伟大精神,发扬了光荣传统,传承了红色基因,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这些记录时代脉搏、融入民族血脉的时代精神,更能激发起青年对所处时代的同频感知和深切认识,成为他们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力量源泉,鼓舞一代代有志青年赓续精神血脉,不断书写新的精神史诗。

3 结合共青团主业,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所依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履行其政治责任、根本任务和工作主线的必然要求及其政治定位、组织基础和现实功能便是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尤其要发挥共青团立足青年、贴近青年、引领青年的优势和职责,结合教育系统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方案》中的“青春告白”行动、“同频共振”行动、“激情追梦”行动等,在思想引领、基层建设、成长服务、团学改革等领域营造浓厚氛围、砥砺爱国奋进。

3.1 在思想政治引领中贯通爱国主义教育大平台

3.1.1 守好用活思想引领阵地

充分发挥共青团青年大学习、信仰公开课、青年学习社、开学第一课、寒(暑)假十课等团员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持续推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道德养成的高质量教育内容,做强正面宣传。同时拓宽传播矩阵,用好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着力构建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

3.1.2 推进内容与形式守正创新

坚持优质内容与时尚形式相统一,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网络游戏、微电影等内容,适时进驻青年聚集的新阵地,开展“云宣讲”、话题互动、直播等在线活动,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主义“大道理”进行青年化阐释,从而增强主体体验、加强情感共鸣,激发出青年心中最深层、最持久的爱国情感。

3.1.3 建设一支“教学”队伍

共青团是一所大学校,团干部、学生骨干、青马学员、“身边的好青年”等群体,都应该承担起爱国主义“教学”任务,用“青言青语”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讲“国之大者”和讲青年关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促身边人学身边人。同时要持续发挥好舆论斗争的作用,时刻站稳立场、亮明态度。

3.2 在大抓基层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功

3.2.1 融入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

强化团支部政治功能,构建基层团组织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活动等团员教育管理工作;践行团支部工作遵循的原则,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团支部工作清单”等支部建设制度的基本任务甚至重点任务。

3.2.2 成为衡量团员先进性的重要指标

落实新时代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明确“有信仰”为团员先进性评价的指导标准之首,把“热爱伟大祖国”这一指标严格作为入团的评价参考,重视团员个体因此触发“负面清单”的情形,切实发挥指标体系的评价作用。

3.3 在服务青年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

3.3.1 丰富校内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用好、用活校内已有的各类实践教育载体,强化爱国主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有益、丰富的“第二课堂”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素质养成类课程、思想引领类竞赛等,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成为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注重运用仪式礼仪,认真举办入团、离团仪式等,通过重温誓词等形式,强化国家仪式和集体观念。发挥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向作用,举办好“中华经典诵读”等比赛,在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日,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公祭、瞻仰、祭扫等纪念活动。传承高校精神文脉,挖掘校史校风校歌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在爱校荣校教育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构建爱国主义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3.3.2 拓展校地爱国主义教育渠道

坚持内外联动,统筹协调校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分做好高校所在地相关资源的挖掘、整合和运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开展共建,也可依托当地自然人文景观、重大建设工程等展现新时代风采的主题教育基地形成联动,推动建设一批校地共享的“青年学习社”线路,定期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参观研学等沉浸式教育活动,努力把线路学习建设为入团教育、社会实践的必选项,成为青年学生喜爱的“打卡地”。

3.3.3 推动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

扬爱国情、立强国志,最终要落实到践报国行上,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是共青团组织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引导青年学生通过“三下乡”“返家乡”等方式,围绕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在了解国情、民情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畅通志愿服务渠道,壮大青年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青年学生到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等参与社会治理、慈善公益、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等基层工作项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建功立业。持续开展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行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努力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青年人才,向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等精准培养输送优秀毕业生。通过组织动员青年建功立业,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3.4 在改革创新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趋势

3.4.1 发挥共青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职责优势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在团干部选用培养、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团干部上讲台、团干部指导团支部等各项改革措施中,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使爱国主义成为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

3.4.2 明确学生会服务广大同学的职能定位

明确学生会是党领导下的主要学生组织,以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为根本,以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为宗旨,在学生会工作人员遴选、学生代表选举产生、学生会日常运行、学生会考核评议中把好政治关、品行关,在组织广大学生深化专题学习、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选树青年学生典型中,帮助学生接受政治教育和价值观熏陶,服务学生思想成长。

3.4.3 激发学生社团提升学生素养的积极性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对学生社团的注册、年审、日常管理、教师配备等明确要求、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支持高校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引导思想政治、文化体育等类型社团开展蕴含爱国元素的学生品牌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共青团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