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庄风貌提升规划编制实用性研究
2023-11-28张鼎李丹
□文/张鼎 李丹
关键字:村庄风貌;人居环境;村庄规划;规划编制
为提高我省村庄风貌提升规划编制水平,切实增强不同类型村庄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指导全省村庄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展示燕赵乡村特色之美,2022年以来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心与规划设计机构合作,通过对不同区域村庄实地踏勘,与规划设计专家、高校教授座谈讨论,征求坝上、平原、山区、沿海等不同区域市、县主管部门及部分村民代表的意见,组织开展了村庄风貌提升规划编制实用性研究,形成了调研成果《河北省村庄风貌提升导则》,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工作建议。
一、我省村庄风貌现状
(一)历史自然成因。我省现有行政村大约4.8 万个、自然村约6 万多个,分布在180 多个县(市、区,含开发区),地处有平原、山区、丘陵、坝上、滨海,还有城中、近郊、偏远之分,无论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经济实力、人口数量、人文风格、建筑风貌、基础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形成了我省多元化、广分布、差异大、不均衡的村庄现状,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平原风貌、山区风貌、坝上风貌、沿海风貌等四大类村庄风貌特征。
(二)村庄演变趋势。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我国是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人口流动及村庄演变主要受地形地貌、资源和气候等条件影响,从而遵循裂变、聚合、繁荣、消亡的自然演变规律。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政策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村庄的自然演变基本停止,国家政策逐渐主导了村庄的发展演变,城镇化、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向城镇的大批转移等加快了一部分村庄的消失与消亡。农村劳动力及人口的加速外流,导致的村庄“空心化”现象还在不断加剧。这些变化在推进村庄建设工作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三)环境整治成效。2018 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四项重点任务,扎实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并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正在加快建立,群众如厕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实现有效管控,街道不再污水横流,农村黑臭水体得到较好治理;村庄“三清一改”任务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上有了明显改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风貌缺乏整体规划。农房建筑风格不一、特色不够突出、外立面装饰不够美观,村内街道、门牌缺少标识、标志,主要街巷无绿化或绿化形式单一,墙壁高矮、颜色、新旧不一,村民健身、休闲、文娱等公共场所建设和设施配置不合理,车辆乱行、乱停、乱放,农户庭院内杂什杂物乱堆、乱放、乱摆等等,缺乏有效的规划引领和工作指导。
(二)现有规划指导性、实用性不够。近年来,我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面貌提升,在村庄规划和风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出台了《河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河北省农村住房建筑导则》《河北省村庄房屋改造建筑导则》《美丽农村路建设技术指南》《河北省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建设指南》《村庄绿化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导则和技术指南,但仍缺少一个能涵盖村庄风貌各要素,综合考虑不同基础条件的村庄,专项针对村庄风貌整治提升的规划编制指南。指南既要直观易懂,更要简便易行,好落地、能实施。
(三)规划编制费用贵、建设成本高。近年来,一些规划编制设计单位为我省各地编制了一批村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但这些规划文本往往是大而全,虚而不实,有的套用城市建设的一些元素和风格,缺乏乡村元素和当地文化民俗特色,不仅规划编制费用很高,多数地方支付不起,而且依据规划实施起来,建设成本会很高,技术难度很大,多数地方规划编制好了,很难去落地实施,造成了规划和建设脱节。
三、村庄风貌提升规划编制必须注重实用性、强化针对性
根据我省村庄风貌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以及基层对规划的实际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编制村庄风貌提升规划必须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可落地性,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级分类编制。以县域为单元完善规划体系,分级分类编制村庄风貌提升规划。县级编制统一的县域村庄风貌提升总体规划,并在此指导下逐区、逐村编制村庄风貌提升方案。县域总体风貌规划要充分体现本县域乡村特色、田园风光和地域特点,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规划要素简明充分,能够对全域村庄风貌提升发挥指导作用。
村级规划实行分类编制,明确不同类别村庄的规划要求。对面上的一般村庄,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重点开展农房整治修缮,重要节点打造,实现环境干净整洁、风格协调有序;对重点区域、重点线路村庄,坚持整体设计,统一风貌特色,协调布局格调,以农房风貌提升为主体,与山水林田湖草、农村道路和风景长廊等融合打造;对创建的美丽乡村,坚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体现当地建筑特点、风俗文化和产业特色,在干净整洁有序基础上,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宜居、宜业、宜游,充分发挥对周边村庄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突出简洁实用。村级风貌提升规划方案应坚持好理解、易操作、节约成本、能落地的原则,力求规划要素简明充分、通俗易懂,采取“一图一表一书”编制方法。“一图”即村庄风貌提升指引图,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风貌指引、道路风貌指引、村庄绿化风貌指引、村民活动广场及小三园风貌指引、村庄公共照明指引等,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一表”即村庄风貌提升任务清单,包括项目内容、工程量、投资额度、实施主体、责任人、完成时限等。“一书”即村庄风貌提升说明书,分要素、分节点对整治提升模式、建设标准或规程要求、项目实施工序和项目之间衔接等作出具体安排。
(三)聚焦改造提升。编制村级风貌提升规划方案,坚持不贪大求洋、不搞大拆大建、不简单“刷白墙”等工作要求,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打造村庄特色风貌、节约建设成本为目标,通过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修缮整治、加入文化符号等方式,展现乡村特色、田园风光和地域特点,实现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切实防止村村都做高标准、高投入的风貌提升规划方案,花钱多、难落地,规划得很好却无法实施。
(四)广泛征求意见。村庄风貌提升规划方案是否符合本村实际,能否落地实施至关重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村民代表和农村建筑匠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充分吸纳;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如必要还可召集全体村民进行投票表决,村民大会通过后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再组织实施,确保规划方案贴合群众需求、符合村庄实际,便于群众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四、推进全省村庄风貌提升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工作建议
编制村庄风貌提升规划重在实用、难在落实,为有效推动村庄风貌提升规划更好落地落实,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市指导、县级统筹负责、乡(镇)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县级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村庄风貌提升工作专班,负责本县域村庄风貌提升工作推进与技术指导,乡(镇)统一组织实施所辖村庄风貌提升工作。年中加强督促指导,年底组织验收评估。
(二)强化资金筹措。统筹用好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资金,积极支持村庄风貌提升规划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村庄风貌提升规划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有效保障村庄风貌提升各项工作需求。
(三)提升规划权威。村庄风貌提升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要严格规划审批程序,提升规划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县域村庄风貌提升总体规划,经规委会研究审定后方可实施;对重点区域、重点线路村庄风貌规划,原则上要报县规委会审定;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规划,要由县级美丽乡村建设主管部门会同乡村规划管理部门共同审定;一般村庄风貌提升方案,由乡镇政府负责审定。村庄风貌规划方案已经审定,要严格按规划方案实施,切不可随意变动,更不能脱离规划方案搞建设,形成规划和建设“两张皮”。
(四)引导群众参与。要积极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庄风貌提升规划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合理划分政府和村民的责任。政府主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做好规划的编制与管理、项目资金筹措、工程施工安排等事项;明确村民改造提升自家房屋院落和积极参与公共区域风貌改造提升的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民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充分发挥村内能工巧匠和新乡贤的指导参与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村庄风貌提升的工作合力。